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2018-11-28 10:32
现代临床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骨痛脆性骨质疏松症

徐 枫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1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由于内源性雌激素分泌不足使骨代谢失去激素支持,骨代谢转换亢进,骨吸收超过骨形成,从而导致骨量减少。本病给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健脾养血、活血化瘀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就中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治疗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62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50岁,平均(57.0±3.4)岁;其中腰背疼痛及周身骨骼疼痛27例,发生了脆性骨折2例,伴有脊柱变形2例。观察组: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53岁,平均(58.0±2.6)岁;其中腰背疼痛及周身骨骼疼痛28例,发生了脆性骨折2例,伴有脊柱变形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1)有典型的腰背疼痛及周身骨骼疼痛临床表现;(2)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示T≤-2.5;(3)脆性骨折。排除标准:其他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疾病、性腺疾病、肾上腺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钙剂+维生素D+二膦酸盐+雌激素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1)体质偏阳虚者:右归丸(景岳全书)为主方,方剂组成为熟地15 g 、山药15 g 、山茱萸15 g、菟丝子15 g、 枸杞15 g、鹿角胶20 g、 附子40 g(先煎2 h)、 肉桂15 g 、当归15 g、 杜仲15 g;(2)体质偏阴虚者:左归丸(景岳全书)为主方,方剂组成为熟地15 g、 山药15 g 、山茱萸15 g 、菟丝子15 g、枸杞15 g、 鹿角胶20 g、 川牛膝15 g、 龟板胶20 g;(3)主方加减:气血亏虚者,加黄芪40 g、当归15 g;偏重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白芍15 g;偏重脾肾阳虚者,加淫羊藿15 g、蛇床子15 g;瘀滞严重者,加桃仁15 g、红花15 g、川芎15 g;伴有骨折者,加补骨脂20 g、自然铜15 g。服用方法:每日1剂, 3次/d,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治疗6个月。

1.3 疗效指标 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骨痛症状(VAS评分),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参照疗效标准如下[2-3]。(1)有效:治疗期间无骨折,骨密度测定示T值稳定或上升,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达到或低于绝经前妇女中位值水平;(2)无效:治疗期间发生2次或以上骨折,骨密度测定:T值下降超过5%,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没有达到预期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骨痛VAS评分、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 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骨痛VAS评分、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比较(n=31)

注: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11.213,P<0.05;2)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6%(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1)与对照组比较χ2=3.9112,P<0.05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出现恶心及胃部不适等不良症状,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4]。其病因与激素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功能,遗传因素有关,多见于绝经后5~10年内的妇女。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中医的“骨痿”、“骨痹”、“虚劳”、“骨枯”可类似西医的骨质疏松症,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肝、脾等脏腑有关。本病的病机:肝肾不足,脾气亏虚,气滞血瘀。肾虚是本病的关键所在,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脏相济,温运周身。若肾虚日久,不能温煦脾土,常致脾气亏虚,脾虚不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滋养四肢百骸,致筋骨失养。肝肾亏虚,精血不能濡养筋骨经脉,故渐成骨痿。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充,则筋骨经脉失荣,故有骨枯之说。病久而化瘀,瘀血阻滞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不通则痛,也有骨痹之说。故治疗则多“虚”“瘀”着手,标本兼顾,多选补益药、活血药。熟地、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鹿角胶、龟板胶、杜仲补肾益精;附子、肉桂、淫羊藿、蛇床子温补肾阳,温养命门之火;当归、黄芪益气养血;女贞子、旱莲草、白芍滋补肝肾之阴;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自然铜、补骨脂强筋壮骨。有研究证明熟地与蛇床子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功能,阻止骨质疏松的发生;杜仲与牛膝可加强镇痛、消炎和改善微循环作用,抑制炎性因子对破骨细胞促进作用,从而抑制骨吸收,缓解骨痛;当归与川芎有提高骨矿含量、血清雌二醇含量,有效防止骨折等并发症;黄芪与白芍可促进维生素D及肠钙吸收,促进骨形成;桃仁与红花可通过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防止骨质疏松[5]。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疗效,尤其在缓解症状、减轻骨痛方面较明显,并且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小。

猜你喜欢
骨痛脆性骨质疏松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骨痛贴膏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一种零件制造过程工序脆性源评价方法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基于能量耗散的页岩脆性特征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蒙药二味杜仲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痛的临床研究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