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通络汤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1-29 07:32李金榜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心肌病证候缺血性

李金榜

新郑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三病区,河南新郑 451100

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具有病情危重、进行性发展、预后差等特点,随着病情进展,可伴发心力衰竭,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营养心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等方式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临床症状,但远期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其在多种心脏疾病引发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成效。本研究主要探讨温阳通络汤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04例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2.87±5.63)岁。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3.12±5.71)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伴有恶性肿瘤或精神异常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431)治疗,取1 g药物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温阳通络汤治疗,药方如下:黄芪30 g,前胡、红花各15 g,桂枝、制附子、山茱萸、干姜、人参、三七、泽兰、茯苓、红景天、葶苈子、黄连、炙甘草各10 g。以水煎服,取汁200 mL,早晚温服,1剂/d。2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2组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其中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测定。参照文献[2]对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判定,主要内容包括胸闷气短、心胸疼痛、畏寒、口唇青紫、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或紧等,根据症状轻重进行评分,其中0分为无症状,2分为轻度症状,4分为中度症状,6分为重度症状。

参照文献[3]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其中显效:患者胸闷气短、心胸疼痛等症状消失,心功能NYHA分级降低至少2级,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至少70%;有效:患者胸闷气短、心胸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降低至少1级,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至少30%;无效:上述均未改善,甚至加重。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n=52,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心功能比较

治疗后,2组LVEF、LVEDD及LVESD均较前改善,且观察组LVEF水平较对照组增高,LVEDD及LVESD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心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n=52,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缺血性心肌病是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多与慢性心肌缺血引发的心肌功能障碍有关,且多发于老年群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在中医中属“胸痹”、“水肿”等范畴,患者长期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导致心阳虚弱无力,无法推动血液正常运行,造成血脉瘀阻及水肿形成,因此治疗应以温阳益气、通络利水为主。

磷酸肌酸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其可有效提升心肌膜电位的稳定性,对线粒体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从而促进ATP的合成;同时,还能抑制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等的生成,进而减缓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然而,单独使用磷酸肌酸钠无法从根本上去除病因,且长期使用可能降低其敏感性[4]。温阳通络汤中黄芪益气固表、敛汗固脱、升举清阳;前胡宣散风热、降气消痰;红花、三七活血散瘀、通经止痛;桂枝温经通阳,干姜温中回阳;制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山茱萸补益肝肾、补阴助阳;人参补气益气、复脉固脱;泽兰活血破瘀、通经行水;茯苓渗湿利水;红景天益气活血;葶苈子利水消肿;黄连清热燥湿;炙甘草益气复脉、调和诸药;上药共奏温阳益气、通络利水之效[5]。现代药理研究[6-7]指出,黄芪可有效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还具有提升免疫力,保护心、脑血管,抗菌及抗氧化等作用;前胡具有保护受损心肌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增高,心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表明温阳通络汤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缺血性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温阳通络汤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及中医证候。

猜你喜欢
心肌病证候缺血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肌病的种类有哪些?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