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博物馆大教育体系

2018-11-29 09:09徐翠红
文物季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博物馆体系教育

□ 徐翠红

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博物馆教育被提到重要地位,博物馆大教育体系应运而生,但是国内博物馆行业对此尚未深入讨论。本文尝试对博物馆大教育体系的概念、框架内容进行探讨,并借鉴先进国家经验,结合国内部分博物馆大教育的尝试,提出自己的思考,希冀有助于国内同行明确博物馆大教育体系的概念及系统化地展开相关教育活动。

一、博物馆大教育体系概念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基本内涵和功能也逐渐变化。2014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撰文指出:“今天的博物馆教育,不再是博物馆讲解员、博物馆教育部这种单一人员、单一部门能够做好的工作。只有将网络资源、电教资源、媒介资源和教育管理人才等多种资源综合利用,构建一个大教育体系,才是当前博物馆教育工作发展的前提。”[1]这是国内业界首次提出博物馆大教育体系的概念,并认为大教育体系是博物馆教育工作发展的前提。

实际上,博物馆大教育体系的理念在2015年国务院公布的《博物馆条例》[2]中也有所体现。“条例”第一条明确规定博物馆的目的与价值:“发挥博物馆功能,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然后,“条例”对博物馆教育的从业人员、资源、教育对象等均提出具体要求。第32条规定博物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接受能力进行讲解;学校寒暑假期间,具备条件的博物馆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陈列展览项目”;第34条要求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第35条规定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与文物部门合作,“制定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政策措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学校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博物馆要对利用博物馆进行教育的学校提供支持和协助。同时,博物馆应当发挥优势,展开相关研究,“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等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我们从条款的分析可知,“条例”已经体现了博物馆大教育体系的理念。

按照博物馆定义及《博物馆条例》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博物馆社会教育就是根据社会需求,运用博物馆的陈列、藏品和相关资料以及社会资源,灵活多样地搭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交流的平台,为社会服务[3]。因此,本文将博物馆大教育体系界定为:博物馆运用自身陈列、藏品及相关资源,借助各种教育手段和教育媒介,构建对民众不同层次、不同形态、不同类型且相互联系的教育服务体系。

二、博物馆大教育体系的框架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博物馆及传递的文化内涵恰好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博物馆大教育框架的核心就是活化的文化遗产与人们精神需求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提升,这个桥梁就是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教育核心框架图)。

博物馆教育核心框架图

按照博物馆核心框架图,笔者详细列出博物馆大教育体系的各个要素并制作成表格(博物馆大教育体系要素表):

在博物馆大教育体系框架下,博物馆对公众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把教育对象进行细化,将其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和群体,了解他们不同的文化需求,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教育套餐,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的教育项目。据上分析,笔者绘制了博物馆大教育体系的框架图(博物馆大教育体系框架图)。

博物馆大教育体系框架图

三、国内博物馆大教育体系的尝试及思考

美国、英国等博物馆事业发达国家都将博物馆作为国民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阵地,政府制定法规,明确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内涵及要求,并给予充分的财政保障。

1.大力构建分层级的教育项目

博物馆大教育体系要素表

接上表

由于肩负国民教育的使命,博物馆应大力构建分层级的教育项目。现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网站上公开的教育项目为例,介绍发达国家博物馆教育的状况。

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已经构建了较为成熟的教育项目:

(1)青少年项目、学校项目、教师项目、家庭项目、学生项目、高中生实习项目;(2)成人教育项目讲座、专题讨论会、成人课程、电影、艺廊交谈、大学生和研究生实习项目、社区和企业项目等;(3)特殊人群教育项目:行动不便者教育项目、智障人士教育项目、视障人士教育项目;(4)学者项目;(5)音乐会和讲座;(6)教育媒介。

这些教育项目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不同活动。即使是同一对象,如青少年,也可以在不同的项目中找到切入点,如优先开展的青少年项目。青少年在学校、家庭和实习阶段都能找到与博物馆的连接,从而建立可以在博物馆连续完成的阶段性教育目标。

随着博物馆教育的展开,我国博物馆界借鉴发达国家博物馆的成熟做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始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项目,如首都博物馆的公共教育项目:

(1)专题讲座、论坛 (2)中小学教育项目(3)家庭教育项目(4)社区教育项目(5)教师培训项目(6)其他教育项目。

具体而言,首都博物馆的教育体系基本采取以受教育人群和教育地点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项目,从自身藏品与展览、博物馆资源教学化等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教育项目,有的专门针对儿童观众设计了知识普及、专题导赏、创意课堂,以适应社区的馆内外教育活动;有的结合了中小学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另外,还有专门针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项目等[4]。这些项目既充分利用和开发了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又符合中国国情,因地制宜,很好地履行了博物馆教育的职责。

2.博物馆与外部项目的合作和发展

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大部分采用董事制,其运营多呈企业运营模式,博物馆与外部的合作和发展已成为常态。1980年代以来,美国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常态化,中小学教师们将博物馆馆长当作自己的同行,双方都为彼此合作而努力,馆校不再仅仅是资源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他们彼此分享、交流与设计,寻找最佳途径来使用博物馆作为课程资源。英国伦敦博物馆团体(London Museums Group)是一个代表伦敦250家博物馆的公共机构,2013年与伦敦大学学院、伦敦艺术大学联合发起“博物馆——大学分享与合作”项目,促进伦敦地区博物馆和大学之间知识与技能的创新、分享与合作。博物馆通过与学校建立博物馆合作关系,借助他们引进新技术,改革志愿者与实习生方案,将创新研究理念通过博物馆项目和活动直接带给广大公众[5]。

我国博物馆的外部合作首先是博物馆行业的联合,最早提出联盟并寻求外部合作的是陕西省博物馆界。

2016年5月,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高教工委、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文物局联合组建了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陕西省各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以及各大、中、小学均为其成员单位,这是全国范围内成立的第一家博物馆教育联盟[6]。联盟成立初衷是通过组织开展各项优秀历史文化活动进校园活动,实现资源整合、优势共享,为不同年龄与不同地区的青少年提供博物馆教育服务,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2018年3月,联盟举行签约仪式,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讲话精神,联盟教育活动全面展开,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以博物馆为主题的互动活动,如西安碑林博物馆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根据自身特色,分别表演《碑林书法秀——春天的故事》及《穿汉服学汉礼》等活动等[7],展示了馆校联盟教育活动的良好成效。

在陕西博物馆同行的影响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等29家国家级博物馆及相关文化单位2018年5月在上海“牵手”启动长三角博物馆教育联盟。该联盟将发挥区域协同创新优势,推动长三角区域内博物馆教育资源、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流动,打造博物馆教育“金名片”。他们计划将通过举办教育主题博览会、学术研讨会和培训工作坊等形式,构建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符合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定位的一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8]。

不过,博物馆内部教育项目和外部联盟仅限于一些条件较优越、基础较好的综合性博物馆,大部分博物馆界的大教育体系活动还比较滞后。博物馆与外界联手推动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教育活动的展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博物馆界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并积极应对。

第一,转变观念——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真正实现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如果博物馆藏品是心脏,教育工作就是灵魂,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最大地发挥博物馆教育的功能,让教育效果最大化。

第二,提高博物馆教育部门及其工作者的地位。在博物馆内部,与展览、藏品和研究部门相比,教育部门及其工作者还处于劣势,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投入,更不用说形成“博物馆教育人人有责”的大教育理念。博物馆自身首先要提高博物馆教育部门及其工作者的地位,并予以充分的资源保障,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推进博物馆大教育活动的展开。

第三,促进教育项目的系统化。目前,多数博物馆既没有细化已有的教育项目,也没有开设经典的常年项目,更不用说有一个科学完善的体系,这种状况无法适应大教育体系发展的需要。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尝试细化已有的教育项目,逐步形成并完善一些常年项目,从中发展出本馆的经典项目,形成科学、良性的教育体系。

第四,积极探索博物馆与外部的合作。目前博物馆与外部合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细心摸索,逐步推进博物馆与外部合作活动的展开,以免落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困境。

总之,博物馆大教育体系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未来不可限量。美国博物馆联盟未来中心的创始人伊丽莎白·梅里特指出,在未来的美国,作为浸入式、体验式、自我引导式和动手学习方面的专家,博物馆将成为教育的主流模式,而不再是补充角色。以教师、实体教室、按年龄分级和核心课程为特征的正式教育时代已经走向尾声。在中国,其周期不会延迟,只会来得更快。未来的博物馆在教育体系中将扮演主角,博物馆工作人员也需为此及早准备与努力。

猜你喜欢
博物馆体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博物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露天博物馆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