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俗博物馆在旅游发展中的功能
——以丁村民俗博物馆为个案

2018-11-29 09:09王慧贤武慧民
文物季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古村落民俗博物馆

□ 王慧贤 武慧民

文化知识对社会空间的氛围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当把文化知识转变为一种表演和陈列的形式,既向我们展示了本土独特的历史文化,也更成功地引导了游客的旅游实践,使得地方文化景观与游客的关系成为这一空间的主旋律。随着经济和政治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文化追求日益显得重要起来,与此同时,民俗博物馆在旅游业中的功能和作用也逐渐得到认可与重视,这也意味着民俗博物馆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始终坚持自己的特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中国第一座汉民俗博物馆——丁村民俗博物馆

丁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关镇,一个集旧石器考古、明清民居古建研究、古代及近现代汉民俗学研究的宝地,一个具有中国第一座汉民俗博物馆“丁村民俗博物馆”的文化群。在这样一个具有丰富资源的古村落中,静态的自然景观和动态的文化景观将丁村的特色民俗文化逐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丁村是由丁氏族人历经四百多年,祖祖辈辈建设、经营而来的。丁村民宅,相隔年代久远,历经战乱,但是依然保存得很完整,这离不开村民对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家园的爱护与保护。随着丁村遗址的发现与研究,丁村民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重视,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代民居建筑之一。

1985年10月10日丁村民俗博物馆正式开馆,这也意味着中国第一座汉民俗博物馆正式诞生。

丁村民居——1号院

根据参与早期丁村民俗博物馆建馆工作的陶富海先生的回忆,“1974年在文革期间丁村民居开始收购第一座房屋,首先收购了2号院和3号院,1975年由我们考古队工作站在2号院举办了一个村史展览,这是最早的展览地,主要内容是在文革期间丁氏家族地主家的账本,用的斗、秤,长袍马褂类的服装这些真实物件。1980年开始又收购了一些民居,同时也购买百姓家不想要的物品,当时买了轿子、轿车,收购了诸如此类的民俗物品,并把这些民俗物品摆到大厅里,这是最早的一个丁村人的生活陈列,这个时候也没有想到做民俗博物馆。……50年代游客前来参观主要是看丁村文化、丁村人。后来考虑到如果买一些东西充实进去会更活一点儿,在此形势之下,原本想建‘山西古建博物馆’,但是因为规模太大不好实施,后来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民俗,从1984年就开始注意收购民俗文物,1985年春天想到了建立‘汉民俗博物馆’,这个方案提出来以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尤其是省文物局察看以后说这是在中国博物馆系列里面增加一种博物馆的品种,在省文物局的支持下组织了一个博物馆筹建小组,经过不断地努力,1985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中国第一座汉民俗博物馆正式诞生成立,这一天正式开馆挂牌。”根据院落的不同,工作组利用这些民宅,陈列了晋南一带历史悠久的汉民族风情,当时初定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几大系列,基本为岁时节令、婚丧嫁娶、人生仪礼、生产交通四大方面,详细可分为:一年的岁时节令、人一生的礼仪习俗、婚丧礼制、生老病死、民间工艺美术、教育体制、服饰刺绣、戏剧皮影、生产习俗、交通工具、碾米磨面、纺线织布等。

丁村民俗博物馆诞生以后在当时相当红火,吸引了各界甚至是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丁村民俗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系列里面增加一个新类别。

华夏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晋商旅游看晋中大院,根祖旅游就要看晋南。说到根祖旅游,这个最值得看的地方就在丁村。丁村带我们穿越华夏文明,从二三十万年前开始,历经了十多万年这一繁衍生息的时空隧道一直到现如今。中国的文物古迹,无论是地上建筑还是地下墓葬还是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全国而言,山西省的地位都可以说得上是举足轻重的。这不仅仅体现在数量占绝大多数,而且研究水平也是遥遥领先。研究古人类,主要是通过两方面,一方面是“文化”,另一方面是“化石”,其中,丁村既发现有石器,也发现了有人类化石、伴生动物化石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因此其重要意义和价值是可想而知的。根据史书资料记载和不断深入的考究,丁村古人,应该就是我们华夏的直接祖先。丁村遗址是中国科学家独立发掘、研究的第一个旧石器文化遗址。除北京以外第一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是在丁村发现的,因此命名为“丁村人”。丁村人所使用的石器,叫做“丁村文化”。当然,想要揭开丁村古人的真正生活,研究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需要未来越老越多的学者展开追踪调查与研究,这就是所谓的“根祖文化研究”。

丁村民居木雕——岳母刺字

丁村一带,从很早以前就是一块值得考究的宝地,虽然说丁村是以旧石器文化遗址为主要内容的,但是在这个村庄的周围,还分布着其他很多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村北镰把坡有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址,村南有龙山文化系列的遗址多处。丁村村镇、丁村民俗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群体。它有着深厚的历史研究价值,这些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再加上以后的不断创新与保护,都将有希望让丁村文化在旅游业中脱颖而出,走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崭新道路。

二、民俗回归生活———民俗博物馆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动力

古村落是一个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它与其他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其村落本身具有的地方性多样化包含了建筑、文化、民俗、居民等不同方面,这些多样化就决定了古村落地方性的多样化建构。丁村民俗博物馆作为优秀历史文化的凝聚地,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古村落的文化呈现和互动交流,民俗博物馆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动力。文化知识影响社会空间的氛围,从而通过对古村落其他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影响地方性,间接地做到培育地方性。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对民俗生活的不同程度的诠释和渲染,不仅增加了地方的日常生活性,而且另一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丁村文化。

中国旅游业如今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由过去的单纯观光、自然景观欣赏转变为大众休闲、人文景观、文化再现、精神追求,审美价值不断提高。一方面,游客消费群体的不同以及消费方式的升级化同时也为古村落发展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更加要求我们从新的角度来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即将消逝的传统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游客的凝视需求,政府、建设者、当地居民应该肩负起不同的责任,在原有的本土文化基础上增添新的具有建设性的元素,把分散的旅游资源有机地串联起来,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基地,同时也要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开放层次。通过对民众的理念教育,知识培训,活动宣扬,加强人才培训,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向游客展示“丁村服务”新形象,从而促使古村落地方性的多元化发展,这样从建设角度上也更加体现了文化习俗和地方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内在价值。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面非常广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丁村文化资源丰富,民居文化、工艺文化、戏曲文化等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要积极发挥丁村民俗博物馆的作用,深入挖掘丁村文化的精神特质,打破文化与旅游的界限,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古村落打造成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

三、民俗博物馆在本土旅游业发展中的缺陷与改进

旅游活动可以推动思想文化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素质,激发人们的创意,增强人们的创造能力。曾经的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中国是农业文明的社会,很多文化的根基在乡村。乡村里面有宗族伦理的秩序,有手艺风俗的繁盛,有小桥流水的诗意,有归隐田园的闲适。这些都是乡村能够提供的价值。

一个村子就是一个乡土文化的博物馆,建筑本身会讲述乡土历史、文化,需要做的第一个是保持平衡,把遗产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结合起来。第二个是新旧的融合,把新形态的旅游产品和原始村落风貌特征结合起来。个性的展现,在这样一个传统的村落里头来融合个性化、时尚化产品,能够实现旅游收益和居民收益的平衡,它就是可持续的。古村落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要想发挥其在旅游业中的功能,就应该打破传统模式,经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文化村庄的阶段,对古村落的保护不能仅仅保护某一小点,而是一定要强调整体风貌的保护。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吸引人的东西,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就丁村而言,丁村文化、丁村民俗博物馆是这个古村最大的个性,每一个古村落都有独特的小桥流水似的自然风光,关键是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别,度假休闲不能仅仅局限于体验古村生活,更重要的还是要有文化导入,向文化转型,建设出“一样的古村落,不一样的丁村”。古村落保护虽然已经尽量恢复了原样的建筑,但是古村落原本的生活方式已然不可能做到完全复原,所以说传统文化是丁村的基调,但是我们又不能局限于传统而不发展,而是应该打造成为可以既传承传统文化又可以承接先进科技、现代艺术、创新文化的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把现代文化引入古村落,将使得丁村文化更加活力四射。

猜你喜欢
古村落民俗博物馆
民俗中的“牛”
博物馆
民俗节
漫画民俗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露天博物馆
火焰山下古村落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