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培育物流人才工匠精神的策略研究

2018-11-30 04:15谢璟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物流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匠价值观技能

谢璟恺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探究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可以更好地在全社会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的生产管理理念,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品牌,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对于个人来说,可以立足岗位,奉献社会,帮助技术技能型的普通劳动者成长为大师,助力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势在必行。

1 工匠精神的概述

目前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大家在定义工匠精神的时候通常把它与尊师重道、爱岗敬业、专注严谨、精益求精和传承创新联系在一起。

尊师重道是工匠精神的根源。自古以来,技术技能的传承大多都通过师徒间传授完成,师傅不仅传授着技艺,还会通过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对于技艺的态度。只有徒弟尊重、认可师傅,才会受其影响,在接触技能之初就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另外,徒弟从师父那学到技术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徒弟对师傅的态度,只有让师傅感觉到徒弟对他的尊重、对手艺的尊重,师傅才有可能倾囊相授。

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古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热爱所从事的职业、以所从事的职业为乐,才能激发对于工作的热情,产生对于职业不断探究的内驱动力,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所从事的职业。

专注严谨是工匠精神的表现。要做好所从事的职业,光有兴趣还不够,还需要沉下心来,抵制外界的干扰。很多产品的好坏都在一厘一毫之间,只有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以规范的步骤做好每一件产品,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产品。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追求。很多匠人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产品,通过日复一日的反复打磨,只为将这产品做到更好。工匠精神是匠人们对于产品细节的不断追求和对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是永不满足带来的不断进步。

传承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延续。技术技能的延续需要传承和创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服务品质,只有在做好传承的基础上再加以创新,才能制造出符合当代需求的产品。

工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创造发明农具和生活用具的黄帝,到铸剑的欧治子、建筑鼻祖鲁班,再到那千千万万日复一日进行着相同劳作的无名手工艺人,他们的产品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他们的贡献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们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但是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却普遍不高,这主要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自古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等强调社会分工的传统思想,也有“士农工商”这样的阶级分层,其中工匠都是属于较低的阶层[1]。虽然工匠历史悠久,工匠们求精的精神源远流长,但这样的精神却都始终没有受到重视。直到近些年来,随着职业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以及在大量机械化生产中对于传统工艺珍惜、重视,工匠的地位才不断得到提升。现在,提起工匠,人们一般联想到恪守本心、一丝不苟和追求更高技艺等标签。让人们开始思考工匠精神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

2 国外工匠精神及其演变

在古罗马古希腊时期,就有大量手工业劳动从业者,他们就是最早的工匠。那时的技艺大多是工匠独有的,并不与他人共享,虽然工匠们对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是社会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高,因为那是崇尚思想的时代,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的职业是不被社会认可和尊重的[2]。直到中世纪,基督教的兴起大大改善了工匠在社会上的地位,工匠精神也在那时候开始萌芽。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人们开始意识到劳动并不是一种惩罚,而是向上帝表达崇敬之心、净化心灵甚至获得救赎的途径。因此,认真对待劳动,做出更好的产品,追求更好技艺成为了体现对上帝忠诚的方式。这样的劳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追求就是工匠精神的根源。后来,随着同业行会的兴起,工匠们的利益得到行会的保护,但同时,他们所制造的产品也受到了行会标准的制约。对于那些技艺不佳的工匠们,他们必须提高技术达到行业标准;对于那些拥有不错技术基础的工匠们,他们渴望超越标准、做到极致,在行业中获得一席之地。在那时,很多技术已经开始共享,甚至出现了行业内部分工,即每个工匠负责生产中的一部分工作,这也使得他们在大量的重复劳动中获得了技术经验的积累和提升,工匠精神也随着行会规模的扩大而传播、传承。工业革命后,工匠精神的传承遇到了新机遇和挑战。

德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强国,德国的工匠精神成就了“德国制造”在世界上的美誉。很多人认为德国制造的成功是由于日耳曼人民族性格上的严谨和勤奋,其实不然,在19世纪末,德国制造还与价廉质劣联系在一起[3]。德国制造能在短短百年间崛起,这虽然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都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崇尚。各类行会团结了大量从业者,通过制定行业规范与准则来约束从业者的行为,保障商品质量,同时行会也保障从业者的利益,使其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中,使精细化生产与改革创新成为可能。19世纪末双元制职教体系的初步成型促进了工匠精神的传承[4]。在企业中,师傅在传授技能的同时也通过言传身教传播着职业精神。学生在初接触对应岗位时就受到了引导,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后积极的职业精神的形成。现在的德国,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几乎代替了传统的作坊式手工生产,但是德国人严谨和创新的职业精神却仍然存在。他们对于产品、对于品质的追求远大于对于利益的追求,因此,他们才能欧洲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仍保持强势的增长。

日本是一个把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的国家。受传统本土宗教神道教和外来佛教的影响,他们认为专注本业、恪守本职也是修行的方式之一,只要一生用尽所有精力专注于把一件事做好,则可以修行成佛[5]。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工匠们对于精湛、卓越技艺的追求已经超越了技艺本身,更多的是对于其信仰的追求,而这样追求的过程也成为了他们自我实现的过程。在日本,那些在技术技能上可以独当一面的工匠被称为职人,而那些不仅拥有卓越技能还拥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则被称为匠人。无论是职人还是匠人在日本都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能被称为匠人在日本更是一种极高的荣誉。正是因为这种对于卓越技能和良好品质的追求,使得日本很多个人和企业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专注于做一件事。即使在追求自动化、规模化生产的今天,日本仍然有大量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小型企业和手工业作坊,这些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大多有几代人对于极致与创新的不断追求所形成的独特技术优势,它们与追求极致的精神一起以家族继承或是师徒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这种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使得日本的产品成为高品质的代表,奠定了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地位,为日本的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3 物流行业发展呼唤新时期工匠精神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逐步从农业大国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体,不仅成为制造业大国,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不容小觑。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然而,现在物流产业正处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阶段。个体运输业户为主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占比例过大,行业集约作用没有形成。物流运量、运输速度每年都在不断提升,但是其服务质量仍较为落后。企业缺乏提升服务的意识,仍利用低价竞争来抢占市场,利润微薄、软硬件设施落后等不足也仍然存在。

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到平稳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从量的增加到质的提升转变,这同时也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关心关注质量的提升,更加关心、关注商品流通运输过程中从装卸、包装到运输、配送的每一个细节。同时,在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转型的关键时刻,具有创新精神、学习精神的物流人才显得尤为关键,物流行业的发展呼唤新的工匠精神。

与传统的工匠精神相比,如今的工匠精神涉及的范围更广阔,内涵更丰富。与古代很多手工艺人从事的单一重复的劳动不同,现在的工作任务更为多样化,很多任务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依靠团队的力量[6]。不同于传统的工匠精神的对象是从事手工业劳动的劳动者,当代工匠精神是各行各业所有从业人员都需要有的,这更像是一种职业素养,是劳动者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体现。当代的工匠精神不仅需要从业者爱岗敬业、认真严谨、追求极致,更加强调严守本心、团结协作、提高服务意识和培养学习创新能力。相比较于古代,现在人们就业区域范围更广阔、职业选择也更多,以前,工匠们靠着一份手艺一成不变或是稍加改进就可以过一辈子,甚至传承几代人。现在科技不断创新,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行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也成为当代从业者所必须拥有的职业素养。许多工作都需要时间和经验的沉淀,只有不忘初心、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积累经验、创造价值。

4 促进职业院校培育智慧物流人才工匠精神的策略

4.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现今,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要培育其工匠精神,首先需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加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让学生能认知。要在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有明辨是非、好坏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能接受。要培养年轻一代具有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的态度,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高度的责任感。三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让学生能认同。这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2 大力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素质是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职业素质是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良好的职业信念应该通过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培育,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爱岗、忠诚、奉献、乐观、用心、合作及始终如一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学校的教学,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职业行为习惯就是在职场上通过长时间地学习,形成而最后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来源于职业实践。

4.3 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

职业素质和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校园以人才培养为目的,重视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在标准下的可以测量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而大多数的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更重视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差异使得很多学生虽然在校成绩优异,但毕业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中的工作。同时,也有研究表明,企业在招聘时通常更为看重人才的职业素养。而职业素养的培养必须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因此有必要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在校期间提前接触企业文化,毕业后更好地融入企业工作环境,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态度,修炼其职业素养,树立积极的职业精神。

4.4 促进劳动模范和技能大师进校园

技能大师与劳动模范们是所有从业者学习的榜样,他们或是立足于岗位、兢兢业业或是精益求精、锐意创新,日复一日执着专注,只为将“好”做到“更好”,他们可以用自身的经历与背景很好的诠释什么叫工匠精神。将技能大师与劳动模范们引入校园,可以更好的在学校里弘扬工匠精神,让学生走近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很多技能大师、劳动模范们的光荣事迹以及思想精神带有时代特点和个人性格特色,会让学生们觉得可望不可及,因此,还可以鼓励企业优秀青年员工进校园。这些企业中的优秀青年员工或是学校的优秀校友与学生年纪相近、经历相仿,他们会让学生觉得更加亲切、更贴近他们的生活。这些优秀员工或是校友可能并没有特别杰出的成就或是贡献,但是他们兢兢业业、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学生们可以以座谈的形式与他们进行交流,在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中感受这种质朴的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能在一朝一夕中完成,也无法在一书一堂课中看出成效,其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被潜移默化的感染,形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因此,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职业精神浸润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就显得十分必要。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不仅要将企业中的技术、技能带入到学校,更要注意将企业中优秀的文化带到学校。

猜你喜欢
工匠价值观技能
高级技能
90后大工匠
我的价值观
工匠风采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工匠神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工匠赞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