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磅肉与三千黄金的冲突与隐喻

2018-11-30 09:30叶地凤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安东尼奥夏洛克威尼斯

叶地凤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从优秀戏剧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的要求。戏剧的奇妙之处在于,其在小小的舞台上上演着社会的千姿百态,不但是小人物的生活、大人物的成长,戏剧所刻画的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把复杂的社会搬上舞台并进行突出演绎。它“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莎士比亚)。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把“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培养目标。“语感是一个社会人对具有认识和情感内容的言语对象全方位的直觉感受与反应,它体现了人与语言更深刻的关系。”因此语感培养不但是一个简单的课堂教学目标和语文学习目标,更是学习所有语言的必备技能。戏剧文学是一种综合多门艺术的文学体裁。戏剧语言包括特定背景下对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描述,更少不了富有个性的人物对白和内涵丰富的潜台词。有时一句简单的台词在其本意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或隐喻,或暗示,有的甚至是情节发展的关键所在。特别是那些弦外有音的潜台词,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之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体会戏剧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语感,提升戏剧鉴赏能力。

因此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了解戏剧知识,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创作,培养学生对戏剧这种文学样式的兴趣。

2.通过鉴赏戏剧台词、把握戏剧冲突,感悟夏洛克的人物形象。

3.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围绕“通过鉴赏戏剧台词、把握戏剧冲突,感悟夏洛克的人物形象”的教学目标,从莎翁经典作品谈起,了解莎士比亚的成就和贡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以及其他系列的好感。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看过的戏剧作品里印象深刻的台词,引入戏剧“台词”的概念和作用,从而奠定基调,未成曲调先有情,为探究学习环节通过鉴赏台词品析人物打好基础。

1.从罗密欧和朱丽叶说起

教师:知道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吗?(师生共同补充、叙述)

教师:莎士比亚为我们留下的戏剧形象,不仅有我们熟知的罗密欧、朱丽叶、(一千个观众眼里的)哈姆雷特,还有探讨爱情和嫉忌本质的奥瑟罗,体现人文主义者的憧憬和悲哀的李尔王,体会人间的希望与失望的滋味的麦克白等,所以莎士比亚,不仅仅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2.小调查:同学们读过或看过哪些戏剧作品?还记得那些戏剧里的哪些台词?为何印象深刻?

学生自由发言自己读过看过的戏剧作品或话剧,师生交流。

小结:台词,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是构成一个剧本的基石,是剧本不可或缺的因素。沒有台词,就没有剧本,没有人物的冲突,更没有剧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二、复述情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让学生梳理情节,理解脚本在冲突中推动情节的特点,也为下一步探究人物性格做铺垫。因为剧本较长,外国文学作品长长的、完全不同于我们生活习惯的人名,陌生的地名,不同的文化等,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因此,引导学生探讨归纳梳理情节的方法,凸显方法意识,让感性和理性相生相融,也很重要。

(学生复述的情节非常完整。)

教师追问:记得非常详细,你怎么把故事记得如此清晰的?有什么诀窍?

生:我是按照巴萨尼奥鲍西亚、安东尼奥夏洛克、罗兰佐杰西卡三条线索理的。

师:理清线索,非常好的方法。从一开始接触剧本时,大家被长长的人名、甚至是长得相似度比较高的人名以及莎士比亚激情澎湃的台词弄晕,到今天对情节如数家珍,每个同学可能都有自己阅读的心路历程和经验。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是从故事发生的地点——威尼斯和贝尔蒙特——用思维导图分别梳理的。

生:我从人物关系的角度来梳理的。

师:真好。我们还可以从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梳理。(板书:戏剧冲突【故事】)

三、经典探究共赏析

(一)入戏看冲突

设计意图:从大家印象中商人大多以“逐利”为主、精明的形象切入,将思维引向深入: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应以利益为重,为什么不要金钱要一磅肉?甚至给他几倍的钱都不要?引导学生思考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他们之间的种种冲突。比如利益冲突、阶级矛盾等。走入戏剧的矛盾冲突,感受戏剧激烈的冲突。

师:我们一起走进商人夏洛克。以大家的生活经验,说起商人,人们一般是怎么评价的?

生:逐利、精明、以利益为重。

师: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应以利益为重,为什么不要金钱要一磅肉?甚至给他几倍的钱都不要?

生:夏洛克是犹太人,而安东尼奥是基督教徒,他们之间有信仰的冲突。在第一幕第三场“威尼斯 广场”里,夏洛克有一段旁白:我恨他因为他是个基督徒,可是尤其因为他是个傻子,借钱给人不取利钱,把咱们在威尼斯城里干放债这一行的利息都压低了。要是我有一天抓住他的把柄,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向他报复我的深仇宿怨。他憎恶我们神圣的民族,甚至在商人会集的地方当众辱骂我,辱骂我的交易,辱骂我辛辛苦苦赚下来的钱,说那些都是盘剥得来的腌臜钱。要是我饶过了他,让我们的民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子。

师:这一段里除了说到他们宗教信仰方面的冲突,还提到别的矛盾没有?

生:利益冲突。夏洛克是放高利贷的,他的经济来源都是利息。安东尼奥借钱不要利息,把整个威尼斯的利息都降低了,所以夏洛克非常恨他,加上安东尼奥还侮辱他,所以一开始给他几倍的钱他都不要。

师:个人有矛盾,信仰有冲突。基督教规定借钱不能收取利息,而犹太教允许放高利贷。他们代表不同的阶级,所以也有阶级矛盾。

生:在第四幕第一场“威尼斯 法庭”里,夏洛克说,我又不干错事,怕什么刑罚?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叫他们做种种卑贱的工作,因为他们是你们出钱买来的。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他们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你们会回答说:“这些奴隶是我们所有的。”这一段话里,可以看出夏洛克的阶级愤怒。

师: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占据主要地位,基督教借由谁出卖了耶稣——(生:犹大)的故事,规定犹太人不允许拥有自己的奴隶,不能拥有土地,甚至没有公民权。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与其说犹太人选择从事商业,让我们今天看到这个屹立于世界的最精明智慧的民族,不如说犹太人也是因为迫于无奈,别无他选。

(二)入境品人物

设计意图:从学者对于夏洛克性格的困惑谈起,激发学生探究人物形象的热情。先观看“庭审”高潮前半部分视频,再结合剧本,探究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的人物形象,结合戏剧特点,采取演读的方法,感受戏剧表演的魅力。第二次给视频配音是结合语言探究刻画人物的方法,检测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两个环节相连,给学生创造平台,利于学生模仿、体验和阅读输出。

师:英国学者威尔逊说:“夏洛克问题是莎士比亚戏剧中除哈姆雷特之外最令人困惑的性格问题。”学者认为夏洛克性格复杂令人困惑难解,我们能否帮学者解惑,谈谈你眼里的夏洛克形象。

师:莎士比亚很喜欢模仿法庭这个独特的空间,据统计,有20多部戏剧涉及了法庭场景,占其戏剧总数的三分之二。法庭上刀光剑影,人物面孔瞬息万变,几乎可以视为舞台的翻版。有时候,法官和陪审员有如台下观众,律师和当事人有如台上演员;有时候,观众又会成为站在上帝视角上的法官,随着剧情转换,不断在心中作出自己的“判决”。

我们共同观看视频“庭审”高潮前半部分(4分钟),后联系课文,结合脚本语言探究夏洛克的人物形象。(板书:台词【语言】)

生:他很小气、看重金钱。第二幕第二场“威尼斯 街道”里朗斯洛特·高波说:“我的主人是个十足的犹太人;给他礼物!还是给他一根上吊的绳子吧。我替他做事情,把身体都饿瘦了;您可以用我的肋骨摸出我的每一条手指来。”可以看出,夏洛克的吝啬。

师:“用我的手指摸出我的每一条肋骨”才对吧。

(生困惑不语)

师:这段父子相认之前朗斯洛特刚刚还在戏耍他那几乎全盲的父亲,把他耍得团团转,这句他告诉他爹他在夏洛克手下工作多惨,瘦得他的盲父亲“可以用您的手指摸出我每一条肋骨”, 把手指和肋骨两词刻意倒转错对,一来是继续搞笑,二来是向他爹强调自己很惨惨得错乱了。请试着读出小高波的诙谐和怨气。

(生朗读)

师:戏剧的魅力之一在于面对面的真实,具有较强的动作性。最后一句话,如果添加动作,你会怎么演。

生:(用手摸着自己的肋骨部分)您可以用我的肋骨摸出我的每一条手指来。

(众生笑)

生:第二幕第六场“夏洛克家门前”夏洛克说:“这蠢才人倒还好,就是食量太大;做起事来,慢腾腾的像条蜗牛一般;白天睡觉的本领,比野猫还胜过几分;我家里可容不得懒惰的黄蜂,所以才打发他走了,让他去跟着那个靠借债过日子的败家精,正好帮他消费。好,杰西卡,进去吧;也许我一会儿就回来。记住我的话,把门随手关了。“缚得牢,跑不了”,这是一句千古不磨的至理名言。”这一段话也可以看出夏洛克的吝啬。

师:莎士比亚是英语的“语言魔术师”,他随手摘来各种热腾腾的词汇。“缚得牢,跑不了”,多么生动的口语!

生:第二幕第八场“威尼斯 街道”夏洛克在得知杰西卡可能私奔后,通过萨莱尼奥的转述:那犹太狗像发疯似的,样子都变了,在街上一路乱叫乱跳乱喊,“我的女儿!啊,我的银钱!啊,我的女儿!跟一个基督徒逃走啦!啊,我的基督徒的银钱!公道啊!法律啊!我的银钱,我的女儿!一袋封好的、两袋封好的银钱,给我的女儿偷去了!还有珠宝!两颗宝石,两颗珍贵的宝石,都给我的女儿偷去了!公道啊!把那女孩子找出来!她身边带着宝石,还有银钱。”也可以看出在他眼里心里,金钱是第一位的。

师:非常有特点的一段台词。你能演读一下夏洛克的这段话吗?

(生演读)

师:夏洛克和泼留希金、阿巴贡、葛朗台,构成了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以吝啬而闻名的经典人物形象,人们通常称为“四大吝啬鬼”。

生:狠毒,不依不饶。第四幕第一场“威尼斯 法庭”里,当巴萨尼奥想还夏洛克六千块钱时,他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做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师:如果你来演读这一句,你会怎么处理。

(生演读)

师:你把台词中的数字做了重音强调,有自己的处理,好。

生:残忍。第四幕第一场“威尼斯 法庭”里,當公爵想让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境遇发生怜悯时,夏洛克说:“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欢喜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除了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现在您不是已经得到我的回答了吗?”他不仅不同情、让步,甚至表现得不依不饶,非常急切想要置安东尼奥于死地。

师:为了表示他的感情态度,他一连做了三个比喻:“屋子里有了耗子,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如同有的人不爱看张开嘴的猪;还有人听见人家吹风笛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小便”来表示自己的喜恶。

师:期待你的演读。

(生演读)

师:感情的浓度还不够。

(生再演读)

师:情绪饱满,真好!其实戏剧表演的艺术魅力不是既成的,而是创造的;不是预约的,而是发生的;不是静止、重复的,而是生动的、变化发展的。每一场话剧,同一个演员在同一句台词上,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生成,这也是戏剧的表演艺术魅力。

师:整个剧本里的安东尼奥是什么形象?

生:好人。

师:(笑)这个好人有哪些好的特质?

生:慷慨大方、重情义、善良正直。

师:即便是这样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一上来在法庭上对夏洛克的称呼和看法,也是充满了鄙视、歧视。由此想见,在当时的社会中,犹太人的境遇!

师;有一个词——集体无意识,听说过吗?

(生摇头)

师: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的认识。就像剧本里安东尼奥对待夏洛克的看法,认为所有的犹太人都是邪恶的、可鄙的,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你在生活中有哪些“集体无意识”?

(生沉思)

师:从今天起,让我们也对自己身上的“集体无意识”保留一份警觉吧。

生:我也认为夏洛克有让人同情的一面。在第四幕第一场“威尼斯 法庭”里,夏洛克说: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叫他们做种种卑贱的工作,因为他们是你们出钱买来的。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他们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你们会回答说:“这些奴隶是我们所有的。”在基督徒面前,他们犹太人是卑微的。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报复,体现出来的对安东尼奥的凶狠和冷漠,也是情出有因。

师:好像风向变了。从一开始的集体讨伐,到现在的施以同情。还记得第一次读完剧本,课间戴天琦问我:老师,夏洛克为什么就非要安东尼奥一磅肉呢?为什么非要致人死地?今天我们能帮他解答吗?

生:夏洛克的怨气压抑太久,终于爆发。

师:你是理解他的?

生:对。

师:戴天琦,我想再听听你的看法。

生:夏洛克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变得残忍的。

师:报复的欲望和屈辱的感觉同时存在,不可分开。那我想继续追问一句:要了这一磅肉,其实就是要了安东尼奥的命,那我受了屈辱,就可以去要你的命吗?

生:基督教对犹太教的信仰践踏,甚至把他们的信仰给改变了,太不人道了!

师:不让我拥有自己的信仰,那我就可以杀了你?这个行为你能理解吗?

生:因此杀了他,我不能接受。

生:如果这一次夏洛克放弃,等于犹太教宽恕了基督教,那么以后基督教会更加打压犹太人。夏洛克坚持,是为了以后让犹太人的腰挺得更硬一些,不再任人凌辱欺负。

师:你认为夏洛克的坚持,是因为他不仅仅代表一个人,它代表的是犹太人这个民族。希望经由这件事情,改变整个犹太民族受压迫的局面。其实也没有“如果”,这一次夏洛克并没有放弃,是因为鲍西亚的出场才突现转折。老师还是想知道:你们能不能原谅他这个行为。因为我受了屈辱,因为我这个民族一直受屈辱,现在我个人有这样一个条件置你于死地,我就要你的生命。(师重音强调“生命”)

(生沉默)

师:看来一千个《威尼斯商人》里,也有一千个夏洛克呀。所以人们说,宗教冲突有时候比战争更为残酷,更让人刻骨铭心。

师:第一次在教材里接触莎士比亚及其剧本,同学们能感受这么细腻丰富,太优秀了!老师刚才投影了一张北京12月份各大剧场上演的话剧,大家会发现,光北京一个月,就有这么多的话剧上演。莎士比亚距离我们四百多年,全世界产生了多少剧本,全世界的剧作家在戏剧冲突、人物性格上都各领风骚,但唯有在语言造诣上,无人可以比肩。因为莎士比亚,精神世界的版图又被开拓了几个维度,人性的深渊又被纵深挖掘了几分。希望经由《威尼斯商人》的探究,大家能产生对莎翁戏剧的兴趣,对话剧的兴趣。

学生结合自己对全剧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探讨和理解,给庭审后半段(7分半钟)配音,再次感受莎士比亚的语言特点并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学生配音)

师:非常好!夏洛克一开始的坚持,不依不饶,到最后的求饶,我们看到了这个人物的残忍吝啬,也感受到了他的可悲,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并不可恨,可恨的是当时的社会。正是因为当时的可悲社会这才造就了一个悲剧的夏洛克。所以,莎士比亚在夏洛克这个人物身上,也是寄予了他很深沉的思考的。大家知道吗,莎翁自己也是基督教徒。

(生沉思)

师:2017年11月,咱们国家大剧院版话剧《威尼斯商人》上演了。导演陈薪伊谈及她的夏洛克时,有下面这样一段话:

投影:莎士比亚为夏洛克设置了一个女儿、一个仆人,他们都处在夏洛克的阴影下,尤其是割一磅肉的行为,是相当残酷的,所以我不准备原谅他。但是最后他被剥夺殆尽之后,我给了他一点点同情的处理。我以为,他是不是犹太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应该那样做,任何身份的辩解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也就是说,任何时候,无论面临怎样的遭遇,我们都不能泯灭人性,任何所谓的苦难都不能作为我们为自己的罪恶辩护的借口。

师:刚才我们留了一个扣,就是在谈到是否能接受夏洛克采取要人性命的手段,去施展报复时,引起了大家的深思。这里陈导的看法是“不准备原谅”。因为,“任何时候,无论面临怎样的遭遇,我们都不能泯灭人性,任何所谓的苦难都不能作为我们为自己的罪恶辩护的借口。”

(三)入理悟主题

设计意图:理解剧本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帮助学生燃起阅读探究戏剧的热情,为学生打开一扇开拓视野的心灵之窗。

师:小说散文等有主题,戏剧也不例外。(板书:主题)

投影提供三种主题,学生结合文章谈自己的选择。

小结:

师: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在《威尼斯商人》这个剧本里面承载的丰富内涵。

师:这场庭审的核心,也许是一座象征公正的天平。如果把《威尼斯商人》的全部奥义安置在一座天平中,那么天平的两端是什么呢?一磅肉与三千黄金?智慧与愚昧?仁慈与邪恶?放下与执念?爱与恨?似乎世间的一切尽可添置两端,天平成为了一个生命的隐喻。所以有学者认为,“《威尼斯商人》是人类有戏剧以来最深刻最有意义的喜剧。”

师:你们还准备在两端放什么?

生:友情和利益。

生:生命与信仰。

生:爱与恨。

生:宽容和残忍。

师:理想和现实。莎士比亚拥有的人文理想和他所看到的现实。“贝尔蒙特”在法语里是“美好的大山”,“贝尔蒙特”是一个乌托邦,那里幸福富足,主仆关系平等,有智慧勇敢化身的鮑西亚。一边是理想的贝尔蒙特,一边是现实的威尼斯。

师:实际上很多的对立关系都在这部剧中显现。它让我们看到伟大的莎士比亚的思考。所以,本·琼斯说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赞莎翁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师:让我们排除一些文化的隔阂,人名带来的困扰,走近莎士比亚,走进戏剧吧。

小结:本教学设计选择从“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应以利益为重,为什么不要金钱要一磅肉?甚至给他几倍的钱都不要?”这一问题展开戏剧冲突,结合语言探究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既依附于学生原有的小说知识,不至于一下子跳太高够不着,又有自己的认识的提升,有所得有所思。感受到戏剧激烈情节冲突的巨大魅力。结合戏剧语言和观看视频,探究人物形象。第一次看视频了解人物,分析性格,第二次给视频配音是结合语言探究刻画人物的方法,也检测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两个环节相连,利于学生模仿、体验。也给学生创造阅读输出的平台。整个设计旨在理解剧本是怎样在戏剧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如何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领略文学趣味,见识人生百态,品味生活百味,对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戏剧,走进文学,做了一个积极的尝试。

猜你喜欢
安东尼奥夏洛克威尼斯
危机中如何展现领导力
威尼斯商人
看穿假象
快车上的讹诈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致命的渎职
夏洛克·福尔摩斯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
致命的渎职
致命的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