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基于幼小衔接与儿童立场

2018-11-30 08:24尹默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游戏活动幼小衔接小学数学

尹默

【摘要】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是孩子在成长生涯中的第一个转折,幼儿园中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都与小学截然不同。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游戏化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游戏活动。特别是针对小学数学学科来说,数学的抽象性知识点较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能够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的难度,促进学生更好地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幼小衔接 游戏活动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限制了孩子玩游戏,孩子就会直接表达出自己的不开心。游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既简单又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借助游戏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感性思维再过渡到抽象思维,游戏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幼小衔接中数学游戏的作用

1.游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法为学生讲述数学知识,数学的枯燥与抽象都让学生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特别是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小学生,他们还停留在幼儿园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基于此,教师若采用游戏的形式不仅切合小学生学习特点,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2.游戏可以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

当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后,陌生的学习环境与教学方法都让学生难以适应,导致学生自己给自己心理压力。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游戏更能够让学生喜爱,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放松身心,投入到数学游戏当中,这样对于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的学生能更好地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去学习数学中抽象的知识点。

3.游戏可以突出学生主体

在新课改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游戏的形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主体意识就在课堂中形成,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不愿意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归纳,提升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再玩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的数学游戏,将数学学习延伸到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游戏的应用

1.利用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教师首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幼小衔接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最好玩的莫过于游戏了。教师利用游戏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在教学之初就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十分喜欢的谜语形式在课堂中玩一个谜语游戏。在教学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嘀嗒嘀嗒响,叫我早早起!”多媒体一边出现谜语一边以童音朗读出来。此时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小朋友们能够完成这个谜语游戏的挑战吗?”学生跃跃欲试,参与到游戏当中。游戏中许多学生已猜出了谜底是“时钟”。接着教师在课堂中出示钟表的模具,让学生观察“时钟”的样子;再出示第二个谜语:“大哥又矮又胖,二哥又瘦又高,三弟活泼好动”,让学生思考这大哥、二哥、三弟分别讲的是什么?利用第二个谜语来让学生发现钟表当中“时针”“分针”与“秒针”的特点。这样,在猜谜游戏的导入下,学生自然地走进钟表王国当中,主动去思考钟表有什么特点,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利用游戏突破难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会不自觉地去模仿,这是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既能够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让学生在游戏中突破学习数学的难点,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民币单位换算》这一课时,虽然人民币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对于人民币的单位换算依然有许多学生不明白,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提升人民币单位换算的准确率,只会让学生印象不深,不能真正掌握。因此教师在突破这一难点时,可以借助一个生活情境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人民币单位的换算。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进行一个“我是小小收银员”的游戏,由两个学生一组,一位学生扮演收银员,另一位学生扮演购买商品的顾客,并给这两位学生各发一套仿真的人民币。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我们生活当中的商店背景,为学生布置游戏任务:“我有一元钱,请帮我换成角币,看看哪位收银员换得最快!”教师同时让四位收银员到讲台上开始游戏,看看哪一位收银员可以更快地完成游戏任务。这样的形式将游戏与学习直接结合到了一起,学生在换算过程中不会感觉到这是在学习知识,而是认为在玩一个游戏。在游戏中更好地去掌握知识,明白人民币单位的换算,数学的重难点就会不攻自破,在课后学生也会拿着教师发的人民币模具与自己的小伙伴再玩这个游戏,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3.利用游戏强化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当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升学习兴趣、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后,教师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讓学生更好地去运用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巩固知识通常采用的都是课堂练习的形式,这样虽然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却让学生对数学感到厌烦与抵触,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与巩固知识相结合,让趣味性伴随着学生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知识点后,教师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游戏,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由班级中基础好的学生、基础一般的学生与后进生组成。每个学生答一道题,答完了题目之后将手中的题目传给下一人,以此类推,看看在三分钟的时间内哪一小组能够答出更多的题目。教师可以给题目完成多、正确率高的小组予以奖励。这样的游戏让每一个小组充满挑战欲望,在每个小组中的后进生为了使自己小组完成更多的题目,也愿意主动去学习知识,小组的组长也会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升自己小组的数学整体水平。这样的游戏形式既让学生体会到挑战游戏的快乐,也在团队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在竞赛中巩固与提高了计算水平。

4.利用游戏贯穿课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许多都可以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许多学生认为我们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却不知道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进行课堂总结,自然地结束课堂。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在听课三十分钟左右就会感到疲惫,注意力开始下降,即使教师硬是灌输知识点,学生也无法听明白。因此,教师倒不如安排时间进行数学游戏,既能够消除学生上课的疲惫,又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玩“我说你做”的游戏,当教师说出伸出你的左手时,学生需要重复并完成动作……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到耳朵、眼睛、腿等部位,让学生在游戏中放松身体,掌握知识,在课后也可以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这个游戏,发现生活中的“左右与方向”。

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来说,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能够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并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更好地提升数学能力,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快乐成长。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自筹规划课题“基于幼小衔接的小学数学游戏活动设计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b/2018/02/102)

猜你喜欢
游戏活动幼小衔接小学数学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游戏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浅议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