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掌握原则 微观点点落实

2018-12-01 09:30韩延明
广东教育·高中 2018年9期
关键词:分点实词虚词

韩延明

★考情梳理

根据近年来高考试题分析,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的考查,主要命题形式为主观题。考查方式为给出出自文中的几个句子,要求考生将其翻译成规范明白的现代汉语。语句的长度大多在24—30字之间。从语句类型上看,用以考查的句子主要为陈述句,或用客观叙述的方式交代人物的事迹,或用对话的形式表现人物的性格、精神和品质等,多为中等难度。所选的句子里往往有几个对整个句意理解有影响的实词、虚词,特别是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有时也会涉及到某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常考的有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省略句等,这些都是主要采分点。翻译句子一般要求直译,特殊情况下实在不便直译的可适当意译。此题的评分依据大致是:每句中关键的实词虚词占3分左右,句意通顺(包括特殊句式的翻译)占2分左右。

★真题示例

例1.(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此题的两个句子比较典型,采分点主要包括实词、虚词和句式三类。其中实词又包括单音节实词如“履”和双音节实词“以为”等;虚词如“以”“素”等,句式主要考查省略句式和倒装句,省略句如“以为先驱”应为“以(之)为先驱”、 “为作屋五十间”应为“为(之)作屋五十间”; 倒装句如“作屋五十间”应为“作五十间屋”等。

两个句子的字数都在24字左右,长短适中。从句子包含的知识点来看,既有实词,也有虚词,还有固定句式,实词又分单音节实词和双音节实词,句式包括省略句式和倒装句,考查的范围较大。采分点布局合理,难度适当,选句科学,区分度合理。

第(1)句中的实词“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意为“作为”;虚词“以”是“凭借”的意思。第(2)句中的实词“履”,指“步履”,引申为“行为”;虚词“以”译为“因为”,多义词“素”此为“一向”;倒装句“作屋五十间”翻译时数量词提前,应译作“建造五十间房屋”。

答案:(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例2.(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本题两个句子的采分点主要包括实词、虚词和句式三类。其中实词主要包括多义词如“荐”“狱”、词類活用“弦歌”等,虚词如“而”等;句式主要考查状语后置句“为立祠安阳亭西”“ 威风猛于涣”等。

两个句子的字数在23字左右,符合高考试题的基本要求。两句中包含的知识点,既有实词、虚词,也有特殊句式,实词又分多义词和词类活用,句式主要考查出现频率最高的状语后置(兼省句,考查的范围较大,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采分点布局匀称,容量适当。

第(1)句中的实词“荐”, 祭祀;“弦歌”,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作“奏乐歌咏”。特殊句式为立祠安阳亭西””是状语后置兼省略,本为“为(之)立祠(于)安阳亭西”,翻译为“为他在安阳亭西建造祠堂”。第(2)句中的实词“狱”为多义词,案件;虚词“而”表转折,可译为“然而、但、却”。特殊句式“威风猛于涣”是状语后置应为“威风于涣猛”,可译作“声威比王涣勇猛”。

答案:(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为他在安阳亭西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比王涣勇猛,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技法点拨

从宏观上说,文言文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信”“达”“雅”最初是由我国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译例言”中讲道:“译事三难:信、达、雅。”

所谓“信”,就是必须准确、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如果把“吾得兄事之”译成“我要像哥哥一样侍奉他”就是不准确的。“兄”在原句中是名词活用为状语,表示待人的态度,如译成“像哥哥一样”,表义就可能产生分歧:刘邦究竟是把自己放在“哥哥”的地位上,还是把自己放在“弟弟”的地位上呢?因此,“兄”必须译成“像对待哥哥一样”,“对待” 二字不可少。

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用规范的现代汉語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如《战国策·赵策》:“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如果把这句话译成“鄂侯争这件事很急,辩这件事很急,所以就把鄂侯做成了干肉”,译文基本上做到了“信”,因为它对每个词的翻译和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基本正确,但没有做到“达”,因为译文在表达上还不很规范。“争之急”“辨之疾”中的“争”“辨”是动词谓语,“之”是宾语,“急”“疾”是补语。这种句型,翻译时最好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争之急,辨之疾”是互文,可合在一起译成“这件事(同纣王)争辩得很厉害”;“脯”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故脯鄂侯”应译成“所以(纣王)就把鄂侯杀了,将尸体做成肉干”。

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最高境界。

文言文翻译的情况比较复杂, 除了宏观上掌握基本原则外,还要在微观上掌握一些具体的基本方法,做到点点落实。

一、圈定实词

要在初步把握句意的基础上,圈画出句中的重要实词,做到字字落实。

1.“审”出关键实词。文言文翻译,也要有审题意识。所谓“审题”,指的是一审语境,即该句的外部语言环境(上下文)和内部语言环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采分点,看哪几个词可作为采分点。判断重要实词,一从词性上看,首先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名词和代词;二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其他常用实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常作为采分点;三从特殊性上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如“妻子”“前进”)、偏义复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5类词通常为重要实词,繁难、生僻的字词也可能是重要实词。

上述几类词语,一旦确认,就要用符号(如着重号、双实线)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

2.“译”准关键实词。

(1)通假字——本字本义。一要依据事理判别本字:按照这个字的本义或常用义解释时,如果感到不合事理,就应该意识到这个字可能是通假字。如“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中的“直”字,如果译作“不弯曲”显然不通顺,就要意识到“直”是“值”的通假。二要依据类型推断本义:意识到通假后,就要推断其本字应该是哪一个字,然后再确定其意义。常见通假有“同音代替”,如“禽”通“擒”,擒获;“近音代替”,如“县”通“悬”,悬挂;“其他代替”,如“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逍遥游 》)三句句式相同,“知”“行”“德”“而”应为同一类词语,为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故而应意识到“而”通“耐”即“能耐”。

(2)一词多义——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非常普遍,有的词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对于一词多义,要根据语境确定它的准确意义,做出确切的解释。如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的“每食辄弦歌而荐之”“一岁断狱,不过数十”中的“荐”,有“兽类吃的草”、“草席”、“进献”、“祭祀”、“举荐”、“频繁”等意,此处为“祭祀”意;“狱”有“监狱”、“刑罚”、“狱卒”、“案件”等意,结合语境,此处译作“案件”才符合上下文意。

(3)词类活用——语法判断。词类活用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内容之一。翻译句子时,如果碰到词类活用,可以根据语法准确判断其意:如果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如2018年高考天津卷“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中的“面”“目”活用为动词“面对”、“看到”;“而”之前或之后的名词或用为动词,如“客逾庖而宴”(《项脊轩志》)中,“宴”活用为动词“吃饭”;“之”字前、“所”字后或副词后的名词比活用为动词,如“范増数目项王”(《鸿门宴》)中,“目”活用为“用眼看”;代词前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中“名”活用为“取名”。

(4)古今异义——区别拆分。古今异义通常有两种情况: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对于单音节词,重在区别同形异义词,如“走”“金”“穷”“衔”等,翻译时要把古今义区别开来,不可以今释古。如2018年高考北京卷“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一句中的“鲜”“克”,在文言文中常译作“少”、“能够”,与今义“新鲜”“克服”大相径庭。对于双音节词,重在拆分同形异义词,如“妻子”“地方”“故事”“其实”等,一般要把它们拆成两个词解释。

二、画出虚词

在文言文中,“虚词”不“虚”。虚词除表明句子结构或表达某种语气外,有时还具有实词性质。所以,在翻译时碰到虚词,除了辨明语法作用外,还要特别注意区分虚、实义,保证把“实义”译准确。

1. 高频虚词:区分多义,确保翻译到位。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采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如“以”“其”“因”“乃”四个。“以”考查的频率最高,在具体语境中,要抓住三个多义项:①译作介词,如“用”“把”“根据”“凭借”等;②译作连词,如“因为”等;③译作实词义,如“认为”“率领”等。频率次之的是“其”,常见的有两个多义项:①指代义,译作“那”“那些”,活用为第一人称“我”“自己”;②语气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期许的“可要”“一定”,表示婉商的“还是”等。“因”主要考查辨别“于是(就)”“趁机”“通过”“用来”等义项。“乃”主要考查语境中“于是”“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

2. 可译可不译的虚词:当译则译,不当译则删。有些虚词兼有结构或语气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词性义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如“焉”,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虚义)可不译,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实义)必须译,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中,“焉”作兼词,译为“在其中”。

3. 特殊虚词:词义固定,固定翻译。特殊虚词主要包括两类:①固定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如“所以”“无乃”“奈何”“无以”“是以”等。②兼词,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如“焉(于此)”“诸(之于)”“盍(何不)”等。

三、辨明句式

文言文翻译时,四种句式常常作为采分点。如果遇到这几种句式,务必按要求翻译,否则就会造成失分。

1. 判断句——译出“是”或“不是”。判断句分为有标志和无标志两种。有标志的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标志性词语有“……者,……也”、“……,……也”、“……者,……”“……者也”等。另有副词“乃、则、皆、非”和动词“为”表判断,如“此皆良实”(《出师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无标志的如“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译作“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 被动句——译出“被”。被动句的标志性词语比较多,常见的有四类:①“为”“为……所……”“……为所……”,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少卿书》)等;②“于”“受……于……”,如“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③“见”“见……于……”,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④“被”,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论哪一种,都必须译出“被”字。

3. 省略句——补出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比较突出,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如谓语),也经常被省略。翻译时,省略的成分要补出,确保语意连贯。常见的成分省略有:①主语省略。包括承前省,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对话省,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②谓语省略。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多歧亡羊》)。③宾语省略。包括省略动词宾语,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如“为立祠安阳亭西”(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应为“为(之)立祠安阳亭西”。④介词省略。如“为立祠安阳亭西”(2018年高考全國Ⅱ卷),应为“为立祠(于)安阳亭西”。

4. 倒装句——调整语序。文言文的语法习惯与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主要表现在词序上,出现很多特殊句式——倒装句。翻译时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对语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1)宾语前置。宾语放在谓语之前,翻译时谓语和宾语要调换顺序。如代词作宾语:“沛公安在?”(《鸿门宴》);借助“之”字把宾语提到动词前:“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固定句式:“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求贤令》)。

(2)状语后置。介宾短语作状语,常常将状语放在谓语之后,翻译时状语要放在谓语之前。如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威风猛于涣”,介宾短语“于涣”放在谓语“猛”后,翻译时应调整为“威风于涣猛”。再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臾之地”(《触龙说赵太后》),“以膏臾之地”作状语后置了,翻译时应为“而以膏臾之地封之”,译作“又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

(3)谓语前置。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翻译时要先主语后谓语。

(4)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但在文言文中,定语有时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称之为“定语后置”。如“计未定,求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报秦者”修饰限制“使”,为定语,翻译时要提前,译作“寻求可以通报秦国的人”;再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杂说四·马说》)中,“千里”作“马”的定语,应译为“日行千里的马”。

明确了以上字、词、句特点和翻译要求,再把句子还原到文本中进行合理地增删,即灵活增加补充那些省略的成分,删去无需翻译也不能保留的虚词,合理地调整语序,就可以准确翻译了。

以下翻译口诀更易于诵记: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一般情况,尽量直译。忠实原文,不违原意。实词虚词,随文释义。实词活用,结合全句。常见虚词,因句而异。人名地名,不必翻译。官职称谓,原貌不易。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省略倒装,都有规律。根据句式,调整语序。跳跃句子,补出本意。语意勾连,贯通一气。遇到难句,更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确保顺畅,合乎逻辑。

★专项训练

1. 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黜懦将数人,创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1)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黜懦将数人,创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每欲开《五经》,必束带盥濯,危坐对之。妻子候间请曰:“终日如是,无乃劳乎?”时高宗为晋王,诏德言授经讲业。及升春宫,仍兼侍读。寻以年老,请致仕,太宗不许。又遗之书曰:“朕历观前代,详览儒林,至于颜、闵之才,不终其寿;游、夏之德,不逮其学。 惟卿幼挺珪璋,早标美誉。下帷闭户,包括《六经》。顷年已来,天下无事,方欲建礼作乐,偃武修文。卿年齿已衰,教将何恃!所冀才德犹茂,卧振高风。令问令望,何其美也!念卿疲朽,何以可言!”

(1)每欲开《五经》,必束带盥濯,危坐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妻子候间请曰:“终日如是,无乃劳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升春宫,仍兼侍读。寻以年老,请致仕,太宗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年齿已衰,教将何恃!所冀才德犹茂,卧振高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令问令望,何其美也!念卿疲朽,何以可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將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1)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忬才本通敏,帝甚眷之。其骤拜都御史,及屡更督抚也,皆帝特简,所建请无不从。为总督数以败闻,由是渐失宠。既有言不练主兵者,益大恚,谓:“忬怠事,负我。”嵩雅不悦忬。而忬子世贞复用口语积失欢于嵩子世蕃。严氏客又数以世贞家琐事构于嵩父子。杨继盛之死,世贞又经纪其丧,嵩父子大恨。滦河变闻,遂得行其计。穆宗即位,世贞与弟世懋伏阙讼冤。复故官,予恤。

(1)忬才本通敏,帝甚眷之。其骤拜都御史,及屡更督抚也,皆帝特简,所建请无不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嵩雅不悦忬。而忬子世贞复用口语积失欢于嵩子世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从英征而番,又从征云南,从平江西寇,皆先登。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洪武二十七年冬,阿资复叛,与何福讨之。春曰:“此贼积年逋诛者,以与诸土酋姻娅,辗转亡匿。今悉发诸酋从军,縻系之,而多设营堡,制其出入,授首必矣。”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阿资亡山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贼困甚。已,出不意捣其巢,遂擒阿资。

(1)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资亡山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及参考答案

1. 解析:(1)句的采分点有:实词“莩”通“殍”,饿死的人;“枕籍”,纵横交错地躺在一起。虚词“以”,由于;词类活用,“流移”,流亡迁徙的百姓。(2)句的采分点有:实词“黜”,罢免。虚词“以”,用来,表目的。词类活用“游击”,游击巡逻之军。

参考答案:(1)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

(2)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

译文:辽东镇边界长二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2. 解析:(1)句的采分点有:实词“盥”,洗手;“濯”,洗脚;“危”,端正,正直。(2)句的采分点有:古今异义词“妻子”,妻子和儿女;实词“候间”,利用空隙;固定句式“无乃……乎”,译为“恐怕会……吧”。(3)句的采分点有:实词“春宫”,古时太子居住的宫室,也借指太子;“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虚词“寻”,不久。(4)句的采分点有:实词“年齿”,年龄;“冀”,希望;“卧”,隐居。宾语前置“何恃”,应为“恃何”,依靠谁。(5)句的采分点有:实词“令问”“令望”都是敬词,您的的声名、您的威望;固定句式“何其……”,多么……;“何以……”,还有什么……。

参考答案:(1)每要翻开《五经》,必须先整肃衣带洗手洗足,端坐来面对它。

(2)妻子和儿女趁空闲时问他:“(您)整天像这样,恐怕会很辛苦吧?”

(3)等高宗晋升为太子,仍然兼任侍读。不久因为年老,请求辞职归家,太宗不批准。

(4)你年事已高,文教将依靠谁呢!朕希望于您还才干德正盛,隐居也能使高尚的风气振兴。

(5)您的的声名和威望,是多么的美好啊!想到您已经疲惫衰老,我还能有什么话可说的呢!”

譯文:萧德言晚年尤其专心学习,从早到晚,毫无休息和倦怠。每要翻开《五经》,必须先整肃衣带洗手洗足,端坐来面对它。妻子和儿女趁空闲时问他:“(您)整天像这样,恐怕会很辛苦吧?”当时唐高宗还是晋王,下诏让萧德言传授讲读经史。等高宗晋升为太子,仍然兼任侍读。不久因为年老,请求辞职归家,太宗不批准。又给他写信说:“朕遍观前朝,详细地看了群儒的事迹,达到颜回、闵损才干的人,不能长寿;达到子游、子夏德行的人,比不上他们的学识。只有你幼年修成高尚的人品,很早就获得美好的赞誉。放下帷幕关闭门户地读书,囊括了《六经》。近年以来,天下无事,正想要建立礼乐制度,停止武教,振兴文教。你年事已高,文教将依靠谁呢!朕希望于您还才干德正盛,隐居也能使高尚的风气振兴。您的声名和威望,是多么的美好啊!想到您已经疲惫衰老,我还能有什么话可说的呢!”

3. 解析:(1)句的采分点有:实词“居官”,担任官职;“淹”,滞留;虚词“辄”,就;省略句“倚以办贼”应增补为“倚(之)以办贼”。(2)句的采分点有:重要实词:壁,营垒。词类活用,“秣”“厉”,名词用作动词,喂饱、磨利;“坚”“清”,使动用法,使……坚、使……清;介宾短语后置:“宜于南”“宜于北”应调整为“于南宜”“于北宜”。(3)句的采分点有:实词“会”,适逢;“益”,增加;“饬”,整治,整顿。

参考答案:(1)谭纶熟悉兵事,朝廷依靠他来对付倭寇,遇到紧急情况就调动他们,他担任官职没有满一年的。

(2)喂饱战马,磨利兵器,较量胜负于呼吸之间的方法,在南方适宜;加固营垒,疏散人口、财物,制服侵犯之敌的方法,在北方适宜。

(3)适逢御敌台修成,增招募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境防备大加整治,敌人不敢入侵。

译文:谭纶熟悉兵事,朝廷依靠他来对付倭寇,遇到紧急情况就调动他们,他担任官职没有满一年的。等到南部倭寇大致平定后,边关的祸患却没有停止。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奏请征召谭纶训练兵马。诏令谭纶回兵部,升任左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谭纶刚刚上任,在关塞巡视,对身边的将领说:“喂饱战马,磨利兵器,较量胜负于呼吸之间的方法,在南方适宜;加固营垒,疏散人口、财物,制服侵犯之敌的方法,在北方适宜。”于是修筑了三千多个屯兵御敌台,从居庸关到山海关,控制着要害地区。谭纶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任兵部左侍郎,协助处理军务,适逢御敌台修成,增招募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境防备大加整治,敌人不敢入侵。

4. 解析:(1)句的采分点有:实词“眷”,器重;“拜”,授予官职,任命;“简”,选拔,选择。(2)句的采分点有:多义词“雅”,平素,向来;“用”,此作虚词,因为;“口语”,口舌之事;实词“失欢”,得罪。

参考答案:(1)王忬的才华原本通达锐敏,皇帝很器重他。他骤然被任命为都御史和屡次更迁督抚,都是皇帝特别提拔的,他的建议请求皇帝没有不听从的。

(2)严嵩向来不喜欢王忬。而王忬的儿子王世贞又因口舌之事得罪严嵩的儿子严世蕃。

译文:王忬的才华原本通达锐敏,皇帝很器重他。他骤然被任命为都御史和屡次更迁督抚,都是皇帝特别提拔的,他的建议请求皇帝没有不听从的。但在做总督时多次失败,因此逐渐失宠。既而有人说他不练主兵,皇帝更加愤怒,说:“王忬做事怠慢,有负于我。”严嵩向来不喜欢王忬。而王忬的儿子王世贞又因口舌之事得罪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严氏的客卿又多次用王世贞家的琐事在严嵩父子面前陷害王忬一家。杨继盛死后,王世贞又为其操办丧事,严嵩父子更恨他们。滦河事变后,严嵩父子得以行使他们的诡计。穆宗即位,王世贞和弟弟王世懋伏在宫阙前讼诉冤屈。于是皇帝恢复王忬原职,并对他们进行抚恤。

5. 解析:(1)句的采分点有:实词“录”,审查;“鞫”,审讯;“开释”,释放。介宾短语后置“鞫叛党于蔚州”语序应为“于蔚州鞫叛党”,译为“在蔚州审讯叛党”。(2)句的采分点有:实词“趋”, 快步走;“羸”,瘦弱。状语后置兼省略句“伏精兵道左”,应为“(于)道左伏精兵”,译为“在路旁埋伏精兵”。(3)句的采分点有:实词“亡”,逃跑;“阴”, 暗中;“诇”,探听;“树垒”,修筑营垒。

参考答案:(1)(皇上)曾命他审查烈山囚犯,又命他在蔚州审讯叛党,所释放的各有数百人。

(2)于是急忙赶往越州,分道迫近城池,在路旁埋伏精兵,用羸弱士卒引诱贼兵,挥军攻击大败贼兵。

(3)阿资逃进山谷中,沐春暗中结交附近的土官,刺探到他所在的位置,修筑营垒断绝他运粮的道路。

译文:跟从沐英征讨西番,又跟从征讨云南,跟从征讨平定江西贼,都作先锋。累积功劳授任后军都督府佥事。皇上曾命他审查烈山囚犯,又命他在蔚州审讯叛党,所释放的各有数百人。洪武二十七年冬,阿资又叛乱,沐春与何福讨伐阿资。沐春说:“此贼多年逃避诛罚,凭与各土族酋长有姻亲关系,辗转逃亡藏匿。现在征发各酋长都从军,牵制他们,并多设立营堡,控制他们的出入,投降是必定的。”于是急忙赶往越州,分道迫近城池,在路旁埋伏精兵,用羸弱士卒引誘贼兵,然后挥军攻击,大败贼兵。阿资逃进山谷中,沐春暗中结交附近的土官,刺探到他所在的位置,修筑营垒断绝他运粮的道路。贼兵困窘得很。不久,出其不意直捣其老巢,于是擒获阿资。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分点实词虚词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来自低谷的你
定比分点之换底分点伸缩法
五禽戏“动作节分点”划分与学练建议(三)
掌握文言文阅读中的“实”与“虚”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猜想与推断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
巧用分点坐标公式解等差数列题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