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非线性叙事与留白

2018-12-03 00:52
电影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罗曼蒂克陆先生日本

宋 朝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艺术电影,值得观众反复揣摩欣赏。导演程耳在电影和观众之间设置的障碍(非线性叙事)成为观看的门槛,跨过门槛的观众豁然开朗,可以游刃有余地欣赏电影营造的民国时代的优雅从容的气息,欣赏乱世的众生相和大小人物在旧时代的命运沉浮。

叙事是电影的基本面。一个导演准备拍摄一部电影,意味着他要告诉观众一个或者几个故事。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是以时间为线索,沿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依次展开,即所谓的线性叙事。与此相对, “故事的零碎、时空的错乱、人物关系的繁复、情节的多线条发展,这些与‘线性叙事’背道而驰的因素自然就成为非线性叙事的重要特征”。《罗曼蒂克消亡史》就是一部致敬《低俗小说》非线性叙事的作品。或者可以这样说,非线性叙事是读解《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基本维度。如果我们以时间为标记,以先后顺序为线索,用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为时间轴,可以对《罗曼蒂克消亡史》大体上做这样的划分:

线性叙事

非线性叙事

通过以上两表,可以清楚地看出《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导演程耳用非线性叙事的方法,彻底地打乱了电影正常的叙事时间。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其优势是什么呢?第一,合理设置悬念,引导观众完成一次电影的探秘之旅。这种处理办法即所谓的悬置。“悬置是创作者在将故事底本加工成叙事文本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之一, 即在事件叙述中将观众急欲知晓的事实和细节搁置起来, 暂时不提, 留待后面适当的时机再加以展现。”电影一开始,并没有按照正常叙事讲述老六通奸的情节,而是把电影的主角陆先生一家惨遭灭门抛了出来。陆先生是上海黑帮的老三,心狠手辣,文质彬彬。他在调解工人罢工事件时,先礼后兵,先是送给工人领袖周先生的情人手镯,但周先生并不配合调解,陆先生立马叫人砍下了周先生情人的手,威逼周先生就范,并在事后派两个马仔残忍杀害周先生。电影用这样一个血腥味十足的情节把观众迅速带到民国时代上海黑帮的社会环境。接下来陆先生因为不愿意沦为汉奸,为日本人做事,遭到了日本军方的报复性灭门。这里面还包括日本间谍渡部(也是陆先生的妹夫),但此时陆先生并不知晓,在混战中逃脱,救下了妹妹和妹夫的两个儿子。这个情节场面非常火爆,激烈的枪战画面刺激着观众,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时,谁出卖了陆先生?为什么渡部要放走陆先生?渡部是什么身份?一系列的悬念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第二,弱化影片中过多的暴力场面,消解并稀释暴力带来的沉重压抑的观影体验。影片把时间和空间设置在日本侵华战争前后风雨飘摇、鱼龙混杂的上海,各种势力或明或暗地在展开较量,阴谋和阳谋不断地上演,这其中暴力自然是解决各种矛盾的最直接的方式。电影里面频频出现斩手、街头突袭、暗杀、枪战、灭门惨案、强奸、密室禁锢性奴、火车站复仇、枪杀少年等情节。可以说,暴力是这部电影的主题,通过电影把社会黑暗的侧面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把乱世的众生相一一刻画出来,任由观众去评判。非线性叙事的运用,打乱叙事时间,合理地让暴力情节的出现掌控在导演手中,让电影节奏趋于缓慢,血腥的暴力场面的刺激被舒缓的音乐和唯美的画面覆盖,营造出诗意化表达的效果,符合观众的接受习惯。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获得许多观众的认可,尤其是互联网观众的积极参与,在于用弹幕的形式实时在观众之间互动,彼此调侃的同时,也在彼此启发,相对容易地降低了观影的难度,激发起许多观影者对于历史的想象和回忆,从而在情感上达到共鸣,获得美好的观影体验。第三,彰显独立电影精神,在商业大片横行的当下显得鹤立鸡群。假如说张艺谋、陈凯歌那一代导演是时代的机遇和个人的才华造就了他们的成功,那么《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导演程耳则是完全凭借自己的才华一点一点迈向艺术高峰的。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程耳身兼多职,担任了导演、编剧、剪辑、作词等工作,并在编写剧本的同时,写出了同名短篇小说集,可以说这部电影充满了强烈的个人风格,独立电影精神十分突出。《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独立电影精神,主要体现在主题内容的大胆突破和锐意创新,尤其是非线性叙事的使用,使这部电影呈现出近年来的主流电影所不具备的个人化审美特质。近年来的中国电影市场呈井喷式增长,十分繁荣,甚至好莱坞也不得不刮目相看,但中国电影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质量良莠不齐、过分商业化的现状也是业内人士的共识。在此语境下,程耳这部电影显得尤其难能可贵。程耳秉持他的独立电影精神,大胆地挺进暴力、犯罪、黑帮等领域,在拍摄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大胆探索,一方面在电影制作上工匠精神十足,另一方面又在电影艺术上独辟蹊径,用电影的方式追问人性的深度和道德的多重尺度。虽然目前程耳导演只有四部电影,公映的只有《边境风云》和《罗曼蒂克消亡史》,可是仅凭这部《罗曼蒂克消亡史》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深度,以及在受众中取得的良好反响,我们可以大胆预言,程耳绝对是未来最值得期待的电影导演之一。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留下空白,这种艺术手段被广泛运用在书法、绘画、电影等艺术中。尤其是电影,需要后期剪辑,即俗称的蒙太奇。在电影中,“影像呈现的是一个尽管形似于这个现实本身但又完全不同的现实影像,绝不是一个个表面真实现象的堆砌,而必须引发观众对绵延本质的深层思考”。一个优秀的导演与一个优秀的画家、诗人、音乐家并无二致,留下该留的,舍弃该舍的,剩余充足的空间供观众想象、补充、评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怎么留,怎么舍,留什么,留多少,这才最见导演的功力、水平和审美品位。在《罗曼蒂克消亡史》,大量地使用了情节留白,既扩展了电影的深度,又有效地增强了电影的表达效果。

电影中的重要人物渡部,他一开始出场的时候,是陆先生的妹夫,说着熟练的上海话,吃着上海小吃,打着上海麻将,甚至还说出反感日本人的话。可是在背后,渡部却亲自策划了陆先生一家的灭门惨案,囚禁了老六,把她当成自己的性奴,之后渡部在菲律宾战俘营中被引渡,死于老六的枪下。渡部这一人物的巨大转变,电影并没有过多交代,给了许多留白,留给观众去寻找其中的答案。通过仔细反复的揣摩,观众才发现,渡部其实是日本间谍,和那个时代的许多日本人一样,表面上他们是商贩、学者,但其实都是日本安排的间谍。渡部伪装得十分隐秘,甚至骗过了老江湖陆先生。陆先生对其十分信任,把许多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去办。电影一开始,就是一辆轿车在夜晚驶过,这个情节留白,我们后来知道,这其实是渡部准备把老六送到苏州去;电影的前半段,我们看到渡部在做日本菜,做了两份,但镜头一切开,只剩下了一份,另一份日本菜去了哪里?这又是情节留白。当然,后来我们知道,渡部其实是把另一份日本菜给了密室里被囚禁的老六。渡部本来是要把老六送到苏州去的,为什么半路转变了念头呢?电影给了情节留白,但我们可以这样读解:在公路上,渡部的车和中国的军车相遇,战争年代,命运未卜,人是极容易贪图眼前的享乐的,所以渡部选择了打死司机,强暴老六;而且,正好那天老六戴着樱花耳环,樱花是日本文化的象征,这让渡部想起了故乡,而且樱花本来就是在它最灿烂的时候凋谢,所以渡部做出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改变,好像在这些细节的暗示之下,有了一些合理性。又比如对老六的人物塑造,也使用了留白的表现手法。黑帮老大张先生的女人老六生性轻浮。老大为她离了婚,并娶她为妻。但她几个月之后不断出轨,与电影明星、舞蹈老师均有染,甚至暗示陆先生带她私奔。在被日本人渡部强奸之后,她无意中捡到了手枪,本可以杀死正在埋葬司机的渡部,但她却递给渡部毛巾擦汗。她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怪异的举动?作为电影欣赏者,我们在这个情节留白处只能这样猜测:一方面可能她下不了手;另一方面她轻浮的性格决定了她可能对渡部有好感,这也直接导致她沦为性奴的命运。最后日本战败,在陆先生的安排之下,她在菲律宾战俘营用枪打死了渡部,成功复仇。她在出演电影《花好月圆》时反复念叨的台词:“导演,我是怎么死的呢?是自杀呢?还是被别人杀死呢?”纵观全篇,这句台词也成了她的命运最好的写照。当然,我们知道,老六虽然命运多舛,但她最后幸存下来了,而那些主宰她命运的人又一个个死去了。这其中的命运玄机,还是只能留给观众思考了。电影对黑帮几个老大王先生、张先生、陆先生的刻画,也使用了情节留白,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很容易把他们和真实的历史人物——上海黑板老大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联系起来,因为他们的外部特征、历史事件和命运沉浮与王先生、张先生、陆先生实在是非常相像。这时候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相互重叠、累加、虚实相间,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电影中主要角色的情节,大多使用了留白手法;不仅如此,对配角的刻画,也使用了情节留白。电影中最使人难忘的配角自然是童子鸡。他才20岁,面目清秀,刚刚从农村来到上海,未谙世事,但一转眼杀起人来,下手极狠;他在血泊中逃出命来,也不忘记手中的钥匙,去找妓女寻乐。童子鸡也许对妓女有了感情,愿意供养她。之后这两个人物命运如何,电影也是采用情节留白处理,留给观众去补充。这个情节是最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因为电影叫“罗曼蒂克消亡史”,讲的是在那个动荡年代,诗意的爱情和美好的生活是如何被现实粉碎的故事,但单单是童子鸡的结局,未做任何交代,给了电影一个光明的留白,这也是整部电影中唯一没有消亡的罗曼蒂克。

猜你喜欢
罗曼蒂克陆先生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ROMANTIC PARTY
罗曼蒂克消亡了?
遇见你,是生命中最好的事
9年天猫双11:一部零售罗曼蒂克史
罗曼蒂克消亡史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