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职校汽修专业学生学习力的方法探究

2018-12-03 12:37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左子樵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职业专业学校

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 左子樵

随着时代发展,在教学上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手段,忽视学生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注重知识培养到注重能力培养,是培养学生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

1 现有职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按部就班、循规蹈矩

虽然项目化教学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推广了很久,但是由于受各个学校的软、硬件条件限制,在专业课教学中,大班化教学和填鸭式教学还是经常会出现,常常出现上课上到最后上成自习课的情况,究其原因,职业学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专业知识教学方面缺乏具体细化的评价指标,导致学生学习乏力。

虽然有技能竞赛的指引,但无法让每位学生感受到学习到某项技能的成就感、喜悦感。因为虽然老师教了,他也学了,但是他学到知识,没有解决他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自然缺乏兴趣,例如,一位汽修专业的老师在课堂上就算讲得天花乱坠,但是学生心里还是会有疑问,实际的汽车修理中是这样的么?按照老师讲的方法能够解决汽车的这个故障么?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混沌,学到最后就丧失了兴趣。

1.2 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偏低

现在专业课教师都是师范学校毕业,从学校再次走入学校,大学期间,通过专业实验课程来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对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各种专业问题和解决方案都缺乏认识,可能对生产一线的工艺流程都不了解,俗语说,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果专业教师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经验,就无法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难以让学生信服,这就导致了在专业课教学时,老师讲不透,学生学不清的状况。

1.3 校企合作与专业教学联系不紧密

笔者曾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南京溧水的工厂进行走访学习,发现企业与多所职业学校都建立了联系,但是都是用人方面的需求,技术方面的交流几乎没有,学生到企业后要重新培训,这就导致学生心理上认为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没有用,针对性不强,一届一届毕业生口口相传,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便会大打折扣。试问没有实用的技术存在于教学中,那还怎么够抓住职校学生的心?

2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2006年,河南省永威学校正迅速“沉沦”。学校管理松散,教师上课满堂灌,教学质量急剧下降,有的学科期末考试全班竟然没一个学生及格!学生厌学,学校前途堪忧。当年10月,刚从江苏省洋思中学退下来的蔡林森加盟永威学校。不到3年,永威学校判若“两人”,学生成绩稳居当地一流,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成了河南省的品牌学校!蔡林森靠什么彻底改变了永威中学?他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笔者认为这和职业教育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理念是殊途同归的。尽管两者在细节上有所不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式更为朴实无华,目标明确。而职业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则注重学生探讨研究的过程。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学,都是让学生得到彻底解放的一种变革。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课堂就必须发生翻转,把原来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在教室的教学,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地点在实践工作场地的学习,具体说来,翻转后的课堂,一节课的模式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情境创设。创设和实际汽车维修4S店相同的环境,准备好教学要用的软、硬件资源。

(2)项目实例引入。以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汽车维修问题和故障报修描述,引入本节课的相关内容。

(3)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包括网络平台学习、微课学习等手段)。在此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再向老师请教。

(4)小组讨论。学生对专业知识或技能学习内容进行相互更正或师生讨论。

(5)任务实施,即完成项目和任务。

(6)检测与评价。结合学生小组学习情况,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实时评价,并组织学生自我评价。

如果把教学实施过程放在实际维修4S店或者汽车生产厂的场景中,把这些教学环节与汽车维修4S店售后流程中的车辆报修、维修项目计划制定、维修项目实施、维修结束检测几个流程对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然,因学段、学科、课型的不同。这一模式可作变通处理,例如《汽车材料》和《汽车文化》课程,由于教学目标与汽车底盘、汽车电器课程相比更为多元,可变为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活动的实施为手段的教学;例如《汽车材料》课程中的《汽车轮胎的标号和材料》,内容偏重文科,操作内容很少,无法进行类似于汽车底盘或发动机维修所采用的项目化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仍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车辆为学习对象,在汽车车轮上找出轮胎的标号,并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拍照展示的方式学习轮胎的相关知识。

职高二年级学生,尤其是要进行技能等级工考核的学生,则可采取大循环的“先学后教”——第一节课以学习小组或工作小组进行自学;第二节课教师组织考核,把学习小组学到的内容考一考(即检测);第三节课更正、讨论(即后教)。但不管怎么变通,都没有超出这一模式的基本架构、理念。

3 解放教师思想,加强专业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可能有老师惊讶:按照这个模式,教师岂不是太省事了——在课堂上只要讲解几分钟,上课就是让学生自学,还要教师干什么?实际上,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学过程不是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实施,而是根据学生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学习思路的发展方向去实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课堂控制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去应对学生自我学习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并解答他们提出的疑惑,教师从原来的课堂领导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采用此种教学手段,对专业教研组的要求更高,看似简单的学生自学,其实里面蕴含了老师更多的心血,教师在课程实施前,必须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教材的适应性应用策略”的研究,这些都是教师为了适应学生而进行的角度改变,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重构,甚至自主开发教材,一切都是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自主高效快乐地自我学习。而且采用教研组团队合作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也能够弥补单个教师专业知识储备量不足的问题,教研组的各位教师各有所长,通过课程资源开发,相互取长补短,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最大的挑战,是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方案,相当于“进行第二次备课”。按照理论上说,“检测”是“后教”直接而根本的依据。实际上,无论老师如何精心备课、预设,都无法准确测知学情。只有通过“现场检测和评价”,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才一目了然,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直到这时,教室里基本上听不到老师的声音,但老师的大脑应该在高速运转,学生的哪些问题是接下来要重点讨论的?叫哪些学生上台更正才更具有代表性?还有哪些内容是要教师加以突出、引导的?等等,这之后才进入一堂课的高潮——后教,即更正、讨论“先学”中暴露的问题。这最能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因为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

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可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例如现场学生操作视频的同屏幕播放,进行现场实施评价,或者通过网络平台,利用微信群进行多点同时评价,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网络社交软件,进行点赞或评论,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自评和互相评价,这样即提高了评价的效率,也能够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现代通信工具。

4 做好企业需求与教学目标的联系

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之所以能力强,是因为他们的职业培训都与企业紧密结合,培养的是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依托德国工商行会,培训机构和地点就设在企业内,因此他们的职业教育针对性强,学生学有所用,学生在职业学校学到的知识,直接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国很多知名企业(如格力、比亚迪等)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培训体系,与地方上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紧密性不高,也造成了国内现在所谓的“技工荒”,因此各个地方的职业学校,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特色的企业、产业,进行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如建立“冠名班”等定向培养模式,这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会有明显的帮助。

5 加强专业学习场所建设,营造学生自学的良好情境

职业教育和普教有很大的区别,在施教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训练,这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情景都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进行汽车整车维护项目课程教学时,如果没有整车或相关仪器,学生的学习也会是一头雾水,所以教学场景和教学场地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场景上,可以把教室与专业实习室、实验室建成为一体,让学生学习了理论后,就能够及时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进行所学知识的检测,帮助学生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或者建立固定的专业实践学习基地,采用流动的理论教室,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我钻研和自我提升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职业专业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部分专业介绍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五花八门的职业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