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中创业致富道路探索
——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思源村为例

2018-12-05 16:37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水库移民

姜 雯

(河海大学,南京 210098)

一、背景介绍

衢州是浙江省的水库移民大市,移民人数19.5万,位列全省第二位。近年来,衢州市水库移民工作在省民政厅、省移民办的关心和指导下,以厅市合作共建浙江水库移民创业致富精品示范基地为契机,大胆试点,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积极探索水库移民精准扶持的“衢州模式”。从衢州市移民办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思路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出,衢州市水库移民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精准定位,统筹引导,着力精准扶持,加大水库移民创业致富工作力度,创新移民安置途径,不断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

衢江区为衢州市辖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截至2013年,区域面积1 748平方公里,总人口399 198人。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的思源村是乌溪江库区脱贫安置村,村民大多是2003年搬入该村,云溪乡2017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人数核定是681人,实行有土安置,主要种植芝麻、大豆等作物。村两委通过抓培训、建队伍、争政策、跑市场等举措,不断扩大来料加工规模和档次,推动产业从分散型向集中型、工厂化加工企业方向转化。目前,该村有一级经纪人6人,涉及箱包、串珠、五金、玩具等加工项目,从业人员300多人,占全村剩余劳动力的65%,年发放加工费占全村经济收入的近40%,人均年加工收入8 000元。2016年,衢江区云溪乡思源村还率先开展并完成了村庄改造提升规划。

二、致富之路存在的问题

1.移民收入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水平。大多数移民在再就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由于移民群体搬迁后难以获得发展的机遇,首先缺乏初级群体的帮助,很多人的朋友亲戚都搬迁至了很远的村庄,几乎不再来往。在笔者前往衢江区思源村调研的时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说:“都不联系了,太远了,以前亲戚朋友还来往,搬出来来往的几乎没有。”水库移民在搬迁过程中离开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几辈子构建的熟人社会被瓦解,不得不面临生产生活方式的重新选择。除此之外,还包括丧失土地、失业、边缘化、疾病、失去公共资源享有权等等,有移民对笔者说:“原来在库区是干毛竹收购的,但现在出了库区毛竹没有了,而老家的毛竹还是自己的,但太远不方便回去,现在自己也没事情干。”在衢江区政府工作汇报中提出,对移民致富问题要做到:立足实际,转变模式,结合衢江“移民大区”的实际,通过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力求在扶持模式、扶持成效上有新突破,着力打造具有衢江特色的移民创业致富新成果。

2.移民创业致富中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浙江省移民办因地制宜提出了把加快移民致富步伐作为“十三五”时期移民扶持工作的主线,各地移民中也出现了致富带头人。但是由于移民群众总体素质不高,生产发展资本积累不足等原因,移民创业致富仍受到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制约。在笔者前往衢江区思源村调研的时候,村书记希望村集体一起集资开展种植葡萄的产业,但动员了很多次仍没有多少人参与,有的人甚至说,等有了成果再让我们加入。由此看来,移民在创业致富道路上存在的不仅是技术阻碍,还有很大的思想阻碍。移民对于自身贫困问题多安于现状,体现出小农思想的保守性。同时,移民群体缺乏系统的指导,对创业路子了解不够,致富带头人的作用还需要有所增强。在调研过程中,许多移民对笔者说,他们没有人领着走,对于创业致富的道路感觉很害怕。这充分体现致富带头人作用不够,有关部门应该充分培养致富带头人,让其他移民看到方向,有意识地跟着走,更好地解决水库移民创业致富的困境。

3.后期扶持中政府工作开展受阻。衢江区在项目管理方面,项目的申报程序较为烦琐,容易出现混乱,有些程序还可以加以简化,便于移民实现创业致富之路。在笔者调研期间,村书记就向笔者反映,想要申报的项目其过程很烦琐,他还向笔者讲述了心中的葡萄园产业的想法,可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一想法一直未能实现。另外,移民扶持规划与实际实施存在脱节现象。受土地资源制约、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乡镇村主观因素等影响,一些规划的项目往往不能或难以实施。在衢江区移民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一线,研究难题。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形式,广泛听取有关移民创业的经验和建议,使移民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针对移民创业过程面临的各种困难,如资金、土地、信息、信贷、技术、人才等问题,应该进行逐一分析,各个突破,研究对策。希望这一工作方针能更好地落实,让移民们能够有可能、有能力、有动力地走创业致富之路。

三、道路探索的建议

1.注重移民在后期扶持中的技能培训工作。据了解,2016年衢州市全市开展移民劳动就业培训共7 597人次,参训的移民人数占移民劳动适龄人口12.1%。在扶持项目的安排上要进一步做好移民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技术培训工作的跟进问题还是在于移民技术培训的制定,包括培训的目标、培训开展的形式以及培训的效果。依托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拓宽移民就业路径,激发移民创业创新活力,着力提高移民劳动技能和就业率,让移民自身强大起来,推动整体扶持工作的开展。

2.摸索出一套为移民量身定做的小额信贷模式。从移民创业的资金投入来看,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的情况,严重制约了部分移民创业积极性以及产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许多移民在创业初期缺乏长远规划和考虑,将个人筹集的资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待到项目扩大再生产时因资金匮乏而无以为继。调研时一位创业青年的母亲说:“把20万元都投进去,后来设备跟不上,没心思干,就倒了。”缺乏创业风险评估,不做长远打算,导致创业进行不下去。二是非正式融资渠道的高成本与高风险。三是也有的移民在创业中从亲朋好友处筹措资金,但是由于资金相对比较分散,资金规模不大,所起的作用有限。所以,急需政府探索出一套为移民量身定制的小额贷款模式。

3.建立公共信息平台方便移民申诉,做好移民与政府的沟通工作。根据国发[2006]17号文件的规定,移民“项目的确定必须坚持民主程序,尊重和维护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开展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通过政务财务公开让移民了解各项资金使用明细,使移民信任并配合政府完成项目的实施,保证信访渠道的畅通,利用网络技术,如微博、微信的力量及时掌握移民的诉求,及时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移民信访维稳工作。

4.增强移民主人公意识,社会工作者积极发挥联络这一角色的作用。移民是项目的主要受益者,可以选择他们其中一些人参与管理。笔者调研时了解到思源村村书记就是移民,因此他特别迫切希望思源村移民可以创业致富。他们参与管理可以避免项目进行中会出现的诸多矛盾,培养移民主动适应新的角色,适应当地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富裕。与此同时,也要抓住机会,可以考虑从移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入手,通过关系网络资源帮助移民解决现如今面临的社会网络关系匮乏的问题。在移民的个人网络中,社会工作者积极发挥联络者的角色,帮助困难移民建立与家人、亲戚、同事、朋友、邻居的联系,积极动用这些群体的资源,帮助移民摆脱困境;在移民的自助群体中,积极帮助移民之间建立联系,开展移民间的互帮互助活动,也可以建立新、老移民之间的联系,让老移民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帮助受困境的新移民。

5.培养移民自身思想上致富脱贫的精神。政府扶持为移民生产生活的恢复和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必要的。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移民贫穷和库区落后的现状,还得靠移民自力更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输血”为“造血”,将政府的帮扶与移民自身的努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政府帮扶作为加快发展的契机,消除消极埋怨情绪,克服过去“等着他人来帮助”的思想,应该大力宣扬树立自立、自信、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过共同努力实现水库移民的安居乐业。就在近期,笔者了解到,思源村现在正在努力建设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合作联合为纽带、社会服务为支持的发展模式,加强项目库建设的脱贫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Z].2006.

[2]迈克尔·M.塞尼.移民与发展:第1版[M].水库移民经济研究中心,译.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

[3]郑瑞强,张春美,施国庆.水库移民“城市楼房安置”模式创新机理思考———以青山嘴水库工程移民安置实践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6).

[4]杜瑛,施国庆.不同安置模式的水库移民社会适应与整合——以珊溪水库为例[J].水利经济,2007,(1).

[5]翟贵德.水库移民[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6]施国庆.水库移民学初探[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9,(1):47-48.

[7]余文学,高渭文,张云.水库移民问题社会经济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5.

[8]余文学.水库移民引入参与机制的障碍[J].水利经济,2006,(1):77-80.

[9]盛济川,施国庆.水库移民贫困原因的经济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2):43-46.

[10]王沛沛,许佳君.生计资本对水库移民创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150-156.

猜你喜欢
水库移民
漳河有一水库群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移民火星
小型水库的建设管理的要点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12项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
空中有个隐形水库
内陆移民(外二首)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我掉进水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