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增长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分析

2018-12-05 16:37王养成杜嘉玮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型企业外资企业用人

王养成,雷 宇,杜嘉玮

(西安邮电大学,西安 710061)

引言

新常态下,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巨大转变,有效劳动力的供给呈现下降趋势,人口红利随之消失。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吸引人才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物质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一般情况下,只有当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其他的需求才会变成主要的需求。现代激励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表明,在目前人类的发展状况下,物质激励仍然是最重要的激励手段。美国管理学家曾经列举了金钱、晋升等十一项激励要素,让员工对其激励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金钱一直是排列第一的激励要素。工资作为劳动者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劳动者改进生活质量的关键保障,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有序提高,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以企业持续加薪和政府连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为标志,企业工资成本上升幅度较大,据30个省份统计,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幅度超过20%。陕西地处我国西部地区,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企业盈利能力较差,这使得企业在提升员工工资方面面临着重重困难;另一方面,陕西仅有6%的企业的工资水平处于行业或地区的领先水平,而处于中下工资水平的企业占到全部企业的65%,这使得企业难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在这个两难的窘境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在合理提升员工工资水平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化解工资增长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达到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基于对陕西100多家企业调查的数据,分析工资增长对企业人员需求、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以及员工劳动强度的影响,以便为探索员工持续增收、企业持续增利与社会就业持续稳定的多赢局面提供策略性指引。

一、工资增长对企业人员需求总体影响甚微

均衡工资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当企业的工资提升时,企业的用人需求会下降。本次的调查数据表明,从总体上看,54%的企业认为工资增长对企业的用人需求没有什么影响,但有22%的企业认为工资增长减少了企业的用人需求,还有24%的企业认为工资增长扩大了企业的用人需求。这说明,工资增长对企业人员需求总体影响甚微。

从不同规模企业的调查数据看,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均有53%~55%的企业认为工资的增长对企业的用人需求没有什么影响。但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中认为工资增长扩大了用人需求的企业要稍多,而小型企业中认为减少了用人需求的企业稍多。这种差异或许恰恰说明,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要强于小型企业。

从不同性质企业的调查数据看,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国有企业认为工资增长对企业用人需求没有影响的为44%,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各为50%,而股份制企业为69%。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都认为工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用人需求,其比例分别为31%对25%、21%对9%、25%对25%。而外资企业更多地认为工资增长减少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其比例为37%对13%,这或许与外资企业多为加工型企业的工资刚性有关。

二、工资增长有利于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1.工资的增长提升了企业新进人员的素质。总体来看,有77%的企业工资增长后其用人标准提高了,其中10%的企业工资增长后企业的用人标准有明显提高,而没有提高用人标准的企业仅有23%;从不同规模的企业看,大型企业不但在工资增长后用人标准提高的企业数多于中小型企业,而且大中型企业用人标准提高的程度也要高于小型企业,这与大中型企业的人才吸引力明显强于小型企业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从不同性质企业调查数据看,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有81%和83%的企业工资增长后企业的用人标准提高了,而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资增长后企业用人标准提高的比例要低一些,分别为73%和75%。进一步分析发现,股份制企业工资提高后,用人标准提高的程度较大,外资企业提高的程度较低。

2.工资的增长减小了企业人员招聘的难度。总体来看,有52%的企业认为工资增长后企业的人员招聘变得比以前容易了,其中15%的企业认为明显变得容易了。从不同规模企业的调查数据看,工资增长对大中型企业人员招聘的影响要大于小型企业。具体来讲,大型企业认为招聘变得容易的比例为55%,其中容易得多的为20%;中型企业认为变得容易的比例为53%,变得明显容易的为17%,均高于小型企业的47%和8%。从不同性质企业的调查数据看,工资增长对不同性质企业招聘难易的影响情况是一致的,但就影响的程度来讲,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工资增长后招聘变得更容易些,而私营企业其招聘变得容易的程度要小很多,这与企业工资增长的幅度成正相关。

3.工资的增长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总体来看,被调查的企业中,73%认为在工资增长后,企业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其中认为有明显提高的有9%。从不同规模企业的调查数据看,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在工资增长后工作效率有提高的企业数量要明显多于中型企业,但中型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程度却更突出一些。从不同性质企业的调查数据看,工资增长对企业工作效率的影响差异明显。具体就影响企业的多少来说,外资企业工作效率有提高的为50%,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为63%以上。

4.工资增长增强了企业人员的稳定性。总体来看,有61%的企业认为工资增长后企业人员的稳定性增强了,其中有8%的企业认为人员的稳定性有明显增强,但仍然有39%的企业认为工资增长对人员稳定性影响不大,这或许与这部分企业工资增长的幅度较低有关。从不同规模企业的调查数据看,工资增长对大中小不同规模企业人员稳定性的影响基本一致,即工资增长后均有60%以上的企业人员稳定性提高了,但对中小型企业人员的稳定性影响程度更大。这说明中,小型企业人员对工资增长的敏感度更高。从不同性质企业的调查数据看,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资增长后其工作效率的提高的比例基本一致,均为60%左右,但国有企业仅有一半的企业认为其工作效率提高了。

三、工资的增长加大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员工要完成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是评价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关键标准。劳动强度的提高意味着员工付出的增加和企业成本的降低,这就使得提高劳动强度标准成为企业化解工资增长带来人工成本上升压力的重要手段,但劳动强度的加大也增加了员工的管理难度和不满,可能会使得企业的劳动关系变得紧张。本次调查的数据表明,总体上看,有52%的企业在工资增长后员工的工作强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没有增加员工劳动强度的企业为48%,双方基本相当,但有5%企业的劳动强度有明显的增加。这说明,在化解工资增长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方面,几乎一半的企业选择了提高员工的劳动强度手段。

从不同规模企业的调查数据来看,在企业员工资增长后,大型企业选择提升员工劳动强度的为58%,中型企业为52%,小型企业为47%,反映了不同规模企业应对工资增长策略的不同选择。事实上,在工资增长后是否选择提升员工劳动强度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规模,还要综合考虑工资水平的高低、工资增长幅度的大小、企业的工作条件等因素。一般来讲,小型企业在工资水平、增长幅度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弱于大中型企业,因此员工对提升劳动强度的敏感性更高。进一步分析劳动强度提升程度的数据,发现小型企业虽然只有47%的企业选择通过提升劳动强度化解人力成本的升高,但劳动强度提升的幅度要比大中型企业多,反映了小型企业的两极分化,即要么不提升劳动强度,但一旦选择就得提升。

从不同性质企业的调查数据来看,在企业员工工资增长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选择提升员工劳动强度的比例分别为71%、62%、52%和50%。国有企业选择提升员工劳动强度的比例最高,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国有企业的综合人才吸引力较强,员工队伍的稳定性较高的缘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简单化倾向。进一步分析劳动强度提升幅度的数据,发现外资企业选择提升劳动强度的企业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企业性质的企业,这或许是由于外资企业工资较高的缘故,也可能与外资企业设置的本性有关。

结语

1.适度的工资增长对企业的人员需求总体影响甚微,不会对宏观的社会就业和稳定造成大的影响,但对于微观上具体的企业而言确有一定的差异。

2.企业工资的增长虽然使得企业的人工成本升高,但由于企业工资增长使得企业易于获取高素质的人员,其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都有一定幅度的改善,从而化解了工资增长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使得企业获利增加,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3.工资增长后,企业往往会把提升员工的劳动强度作为化解其成本上涨压力的主要选项,这需要企业处理好工资增长幅度与劳动强度提升增幅的关系,保持适度的比例关系,否则会导致不良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刘善仕,刘学.基于成本控制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美的集团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6).

[2]周欣仪.基于成本收益法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交化趋势分析[J].新闻世界,2015,(4).

[2]韩兆洲,林仲源.我国最低工资增长机制时空非平稳性测度研究[J].统计研究,2017,(6).

[2]陈妙惠.中国劳动力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兰州学刊,2017,(6).

[3]赵婉华.企业正常工资增长的立法保障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33).

猜你喜欢
小型企业外资企业用人
竞争性税收政策如何影响外资企业竞争力?
——基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的经验分析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新时期浙江省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探究
小型企业迎来内控规范“春天”
《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开始征求意见
为什么叫“一把手”
“离任用人审计”值得提倡
我为园区发展献计献策
所得税内外资企业有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