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电影经济的转型与管理探究

2018-12-05 20:55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转型创作经济

曹 榛

(西安培华学院 传媒学院,西安 710125)

中国电影已经有了百年历史,发展到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中国电影经济愈加呈现出巨大活力和广阔前景。但电影经济的转型问题愈加突出,中国电影市场要实现健康长足发展需要在管理上下大工夫。从当前形势来看,近年来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屡创新高,但红火背后有忧患,市场体系仍不健全,观众的观影消费需求越来越高涨,同时审美取向愈加多元,对于电影创作和电影经济本身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致,这就给中国电影经济的转型管理提出了更大的难题。

一、新时期中国电影经济发展现状

21世纪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均发生巨大变化,对于电影经济而言,观众对电影的预期、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电影的市场体量不断扩大。互联网科技在电影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条件和创作管理相较于过去的计划经济环境有了巨大变化,新时期新市场中国电影经济要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多元,对于政府和市场本身而言均是巨大的考验。一方面是电影观众对于电影产品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是中国电影市场体系尚不成熟,无论是电影创作还是产品营销均存在不少的问题。政府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引路者,需要在宏观经济体系下做好电影市场的监管,在维护市场各方利益的同时促进电影经济健康、长足发展。除了要持续推动电影经济收益的不断增长,更应关注电影创作的现实意义,满足多元文化需求,使得中国电影经济逐步摆脱体制困境,顺利完成转型任务,实现电影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电影经济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就中国电影经济转型问题而言,首先,国内观众高涨的观影情绪和巨大的观影需求多源于本身的观影需求,国产片本身质量和内容尚构不成根本的需求触发点;其次,电影市场在资本运作和电影创作当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市场监管效果不佳,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这对于中国电影经济转型和长足发展是相当不利的。中国电影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入产出比例失衡,资源浪费严重

中国电影经济转型当中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投入产出比例的不平衡,资源浪费问题严重。虽然从近年来我国电影票房总数来看呈不断上涨趋势,但就2016年来看,中国票房总计457.12亿元,远远未达到国民此前期望的突破600亿元。看似增长的票房其实已是急剧放缓,增幅只有3.73%[1]。票房总数虽有所增长,但其余各项指标却开始大幅滑落,无论是电影平均票价还是单放映场次产出、电影院产出和单荧幕产出均呈现下降趋势。而从电影制作成本来看,许多高制作成本的“国产大片”未能达到预期票房数,以往“大投入大产出”的经营模式已经屡屡失效。同时,大量低成本的小型电影被创作出来,但能够进入影院放映并获得回本以上票房收入的比例过低[2]。电影投入产出比例失衡、资源浪费严重对于电影经济的长足发展而言意味着巨大的隐患。

(二)影片类型相对单一,缺乏现实意义

就影片类型来看,我国的电影类型片体系仍不成熟,多样化的类型体系仍未建立,电影创作多出现跟风创作,哪种类型获得市场成功其后就出现大批的跟风、山寨电影,不仅扰乱了电影创作体系,还严重干扰了观众的观影选择,引起观众的反感甚至抵制,将我国类型体系构建上的努力瞬间消解。随着娱乐消费时代的到来,电影创作一味迎合观众的娱乐需求,过分追求票房收益而盲目揣测观众口味制造出大批的内容低俗、品质较差的消费产品,不仅收效甚微,反而打击了观众的观影热情。电影创作过分追求娱乐性、特效、动作等表面效果,严重忽视电影内在质量,忽视影片主题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无法贴近观众的情感点,无法反映观众的生活,现实意义缺乏,导致电影经济的文化属性大大削弱[3]。

(三)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政策法规不健全

就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史来看,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仅起步较晚,发展过程盲目求快还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矛盾,导致电影产业发展体系不健全,问题和漏洞层出不穷。具体来看,一方面,借助于互联网的传播优势,电影资源盗版横行,严重损害了电影创作出品方的利益,扰乱了电影市场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贴片广告”和“偷漏瞒报票房”等违法违规行为频发,电影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得不到彻底根治。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尚不成熟,配套的政策和法规尚不健全,未能就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问题给出对应的监管政策;另一方面则因政策和法规的执行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各种市场问题得不到全面监管和快速处理,导致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三、新时期中国电影经济转型与管理策略

为实现新时期中国电影经济的有效转型,使得中国电影走向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就应当针对当前电影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管理解决策略,推动我国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投入产出比例

为有效解决投入产出比例失衡,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政府应当通过宏观引导和政策推动,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一方面,为电影创作者提供相对的创作自由,使其能够创作出更具品质、满足观众多元需求的电影产品,进而获取对应的票房收入;另一方面,应当鼓励电影企业之间的优化合作,在创作、出品和发行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各自发挥优势作用,推动电影投入产出比例的不断优化。同时,随着互联网公司在电影产业的不断深入,应当加强线上线下的有益互动,拓展电影的发行渠道,提高电影产品的收益[4]。此外,目前院线集中度有较大提升空间,在银幕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大院线扩张意愿和小院线提升赢利能力的需求并存,具有并购的可能,主要集中在民营和中小院线领域,影院的兼并重组势必会给中国电影带来极大的转型方向。

(二)打造多元影片主题,满足观众多种需求

电影经济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在电影创作层面就应不断向多元化发展,为观众提供更多的选择,全面推动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电影经济转型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电影主题和类型的单一化,为此,对于电影创作者和出品方而言,应当看到多元类型的巨大需求和必然趋势,在创作当中首先抓好内容创作,打造出技术过关、内容扎实、贴近观众的好电影,打破单一化的类型瓶颈,在爱情文艺、武打动作、爱情喜剧等类型之外,开拓出如科幻、军事战争、运动励志等类型,让观众体现不同的观影感受的同时,获得更加多元的文化体验。从近年来火爆的《湄公河行动》和《战狼2》就可以看到,主旋律动作类型潜力巨大,同样可获得观众的认可和热捧,是对电影创作者的巨大启发,也是对类型开拓打出的明确信号。

(三)健全影视法规制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我国文化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对于电影经济的发展而言,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仍不健全,政策出台相对滞后,只有在问题发生后才做出弥补性的举措,导致我国电影市场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障碍。为此,政府应当重视建立健全影视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对电影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针对盗版问题、偷漏瞒票房问题、洗钱问题等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执行体系,严厉打击相应的不规范行为[5]。同时,政府应当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简政放权,为电影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打造完善的保障体系。只有不断建立健全电影法律制度体系,才能为我国电影经济的有效转型提供重要保障。

结语

中国电影经济在新时期转型阶段,虽然一方面有着蓬勃发展的电影市场,电影院银幕数不断增加,当前全国总数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且全国总票房每年递增,国产片票房占比大于引进片,但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隐患。只有不断做好转型期的管理工作,在电影创作、电影发行和市场管理方面落实管理优化策略,才能不断夯实电影产业基础,使得中国电影经济从短暂泡沫走向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怡静.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电影营销之路探析[J].新闻知识,2014,(11):79-80,17.

[2]陈谊.中国电影国际营销中面临的挑战及策略[J].企业经济,2011,30(7):86-89.

[3]李亦中.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解方程[J].当代电影,2011,(4):117-121.

[4]谢玉洁.浅议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以国产大片为例[J].电影评介,2011,(2):21-23.

[5]尹鸿,张建珍.全球多元电影格局与中国电影的文化建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5):54-60.

猜你喜欢
转型创作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一墙之隔》创作谈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