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视阈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2018-12-05 20:55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职业技能农民工

林 悦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公共管理教研部,郑州 45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指针对农民工职业发展技能要求进行的培训,帮助他们适应职业岗位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数量日益增加。但是,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却不能满足职业需要。如果不能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就会影响他们从事新的职业,继而影响城镇化进程,制约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内容与形式单一,难以建立培训长效机制

当前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单一,集中在传授快速上手的工作技能,如家政服务、设备操作,难免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情况。同时,开展培训工作往往不细致,很少了解学员需求,重视培训形式,忽视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农民工真正需要的法律政策、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城市文化与城市规则等知识很少出现。职业技能培训应当以提升农民工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技能为目标,不仅局限于短时的技能需求,更需要注重思想观念和实际操作方面的教育与知识更新,让农民工能够在城市立足,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与理想追求。此外,职业技能培训难以建立长效机制。政府部门和企业组织培训往往集中在刚加入工作时,很少坚持在农民工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把工作和培训相结合,这类培训有时仅仅是企业为了吸引员工的招牌而已。

(二)教育主体难以多元化,配套服务不到位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依靠多元化教育主体和科技文化、各类教育资源协调完成。但当前存在着教育主体难以多元化,配套服务不到位的现象。首先,政府部门缺少专门负责机构来组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于配需计划的设计、培训的实施和质量效果的考察都缺少规范的机制。其次,各部门合作还未成熟,各单位分散培训,很多资源都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各自为政,造成教育指导上的盲目性。再次,社区教育服务存在严重缺位现象。当前,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习点的教育力量尚未发掘出来。

(三)农民工知识水平较低,素质参差不齐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阶层中处于较低地位,常常被称为边缘群体,较少具有能和用人单位平等对话的权利,在进入用人单位时,有些员工很难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来保证自身权益,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也往往受到漠视,甚至造成自卑心理以及学习障碍。大多数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很低,多是在初中水平,在用人单位能够从事的岗位是有限的,只能从事简单的机械劳动。

二、影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因素

(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缺乏,政策法规不完善

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多数培训未纳入重要日程。首先,大部分地区只注重劳务输出的数量,对农民工发展缺乏规划。相关部门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缺乏正确认识,也缺乏制度化建设和政策法规的完善。其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管理机制尚未完善,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再次,职业技能培训缺乏资金保障。当前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多方合作,包括输入地政府、输出地政府、农业部门、教育部门共同协商。但现实是多数职业技能培训费用需要农民工自己承担,政府补助较低,企业也不愿意承担费用。

(二)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感缺失,对职业技能培训参与度不足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责任,对不履行培训义务的用人单位,应按国家规定强制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用于政府组织的培训。”但现实中多数用人单位把农民工当成廉价劳动力,最大限度获取利润,压低农民工的工资。同时,用人单位在职业技能培训的使用与考核、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很大程度影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三)教育信息情报缺失,教育市场不完善

教育信息情报缺失主要是由于缺乏沟通导致,教育信息与劳动力所需的用工情报存在不对称情况。同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教育市场仍然不规范。很多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三、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

(一)完善教育法律制度建设,构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投入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各项政策,积极保障农民工教育权利的实现。政府加强主体意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推动作用,把握培训的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计划,给予宏观指导,鼓励发展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9条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应当采取促使保障并发展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用人单位沟通协调,提高培训效率,充分发挥政府、用人单位、转移人口三方共赢的局面。

其次,引进以下四种制度:(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强化职业资格作为劳动力市场准入门槛,将教育纳入国家就业培训整体体系。(2)教育信息情报网络制度,让农民工通过网络平台、社区宣传、传统媒体、企业文件等方式获取各种信息资源情报。(3)农民工教育市场监督制度,全面规范教育市场,把关承办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专业性、规范性。(4)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专项基金制度,防止出现教育资金难以保障的情况。政府、用人单位、农民工建立适当的费用分摊方案,明确需要承担的资金投入。

(二)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结合各地特色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国内外一些城市职业技能培训起步较早,各省可以立足自身情况,借鉴成熟经验,发展具有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国外培训体系发展成熟的有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德国政府颁布职业教育法规,形成内容丰富的法律体系,例如《职业教育法》、《企业基本法》、《青年劳动保护法》、《训员资格条例》等。同时,设立教育实施监督系统,包括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此外,各级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承担了培训务工人员的责任,形成各负其责、多方参与、整体协调的管理体制。英国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农业培训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正规教育和业余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构成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国内比较典型的有上海市、重庆市等。上海市职业技能培训采用多头、归口管理方式,市教委主管培训学校管理,社会保障局负责职业标准的规范及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三)整合教学力量与资源,建立多层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首先是丰富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内容。当前农民工最感兴趣的培训内容包括就业技能和新岗位培训、务工的规章政策、适应城市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文化素养提升。因此,职业技能培训应当能够满足农民工的新需求,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具体来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应包括就业前的引导培训、就业后的岗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加强对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高校体育、文化设施向农民工定时免费开放,探索高校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此外,工会和社区也应发挥作用。工会可以同用人单位谈判,保障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权利。社区也要建设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例如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和综合性教育基地,通过图片、实物、音像、文字资料等展示,帮助农民工了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

再次,结合传统媒体和自媒体,搭建网络教育平台。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海报、广播、主题展览、广告牌、书籍等。自媒体是指电子化、无纸化的信息传递方式,例如微信、微博、QQ等。这种方式既新颖又方便,让大家随时随地接收最新信息,让更多农民工受益。两种媒体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四)改变农民工观念,正确对待职业技能培训

首先,帮助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敢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其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重构自我知识体系。结合工作情况,整合知识体系,找到知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提升。只有经常整合知识技能体系,才能让农民工能够跟上职业发展节奏。

参考文献:

[1]郑雨佳.城镇化视角下农民工职业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

[2]李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2017,(2):15-17.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职业技能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