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培育

2018-12-05 20:55胡盛源郑祥鹏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信仰理想培育

胡盛源,郑祥鹏,王 帅

(齐齐哈尔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机电工程学院;c.哲学与法学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1]。可见,崇高的理想信仰对大学生积极参与追寻中国梦的伟大进程具有重要的价值。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复杂的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正处于人生转折阶段的大学生带来了积极与消极双方面的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认同和立场,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

一、新媒体视角下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的价值意蕴

在新媒体视角下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心理认同,形成大学生努力追寻中国梦的正确目标导向。新媒体多元文化的交融为当代人提供了更多的价值选择,然而存在于新媒体平台中的多种文化既有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内容,也有违背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噪音”和“杂音”。因此,为避免大学生这一先进群体受到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必须要及时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使大学生在复杂多变和价值冲突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一定的战略定力,用更加清醒的人生目标导向深刻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过去、当前与未来。理性辨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推进深化改革攻坚阶段的现实矛盾,不断培育“四个自信”,坚定维护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生活和学习的指导地位,从而使大学生受到崇高理想信仰的鼓励和鞭策,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与传播者。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是净化新媒体生态环境,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一方面,大学生是新媒体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随着大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增强与社会化程度的加深,大学生乐于通过新媒体实现与外部的沟通,并积极彰显个人价值。因此,作为新媒体网络平台中的活跃因子,大学生群体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有助于净化新媒体网络环境,依靠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形成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新媒体主流话语,让主流话语有力地对抗存在于新媒体平台中的“噪音”和“杂音”,使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话语权主导新媒体网络的价值取向。

在新媒体视角下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信仰问题不解决,人类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目标与方向是培育出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实用性社会人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教育对象、教育主体以及教育方式、目标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越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越是在外部信息对大学生产生强大诱惑的关键点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越是应该始终走在时代前头。前瞻性地加强新媒体教育技术攻坚,围绕新媒体的隐蔽性、复杂性以及多元性等特点,及时高效地切入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始终保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以满足不断变化着的教育对象的成长需求。在新媒体视角下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进一步将高校传统的理想信仰教育丰富化、细致化,对提高教育者的综合媒介教育驾驭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媒体的多元价值取向与文化交融使大学生陷入了信仰迷茫,新媒体平台中包含的金钱至上、诚信缺失、享乐主义等思想意识促使大学生的功利思想抬头,对社会出现片面认识。特别是在近几年来关于“成功学”的讨论甚嚣尘上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将理想信仰与做“上等人”的功利思想混淆,用金钱来衡量事物和人的价值,使大学生理想信仰不再单纯,在思想上个人本位超越了集体本位。同时,新媒体的一些道德缺失、诚信弱化的现象也加速了大学生的道德冷漠和诚信失守,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培育效果。大学生一方面在高校接受了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但另一方面却要长期受到新媒体复杂信息的干扰。新媒体信息更新快速,体现出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的滞后性。现有的教育成果极其容易受到新媒体不良信息的冲击,撼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地位。一部分大学生将目光局限于新媒体信息的消极一面,对西方文化过度追捧,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现象缺少纵向认识和历史性考虑,思想逐步被社会庸俗思想同化,失去了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方面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新媒体运营主体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的责任意识和行业自律意识不足,使复杂信息持续流向大学生群体,对家庭和大学生的自我理想信仰培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由于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泛娱乐化时代中,新媒体运营主体职业道德的失范使家庭对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的难度进一步增加,文化鸿沟使亲子关系隔阂逐步产生。加之部分家长自身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缺失,不良新媒体利用习惯对大学生产生了错误的示范,这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良性发展而言具有消极的影响。

三、新媒体视角下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3]当代大学生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在新媒体视角下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快高校理想信仰教育的创新。高校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全面形成求新、求变的教育思维意识。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置于宏观的新媒体时代环境之中来思考。全体教育者要提高新媒体素养,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教育方式,善于从新媒体平台中汲取教育资源,利用微博、微信等交流互动平台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紧密围绕新媒体中广泛传播的热点问题和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加强讨论,及时把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发展情况。开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的“在线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积极参与校园“微访谈”,采取案例分析和榜样示范教育等方式,积极向大学生渗透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

二是化弊为利,主动依靠新媒体、利用新媒体,在全社会培育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主流话语环境。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积极环境的熏陶。为此,要利用权威新媒体平台加快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弘扬,在全社会领域培育“四个自信”,凭借新媒体的广泛影响力,构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主流话语权。用积极的价值导向引领社会舆论,对抗市场经济两面性所带来的功利思想。净化社会舆论环境,形成社会领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弘扬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良好氛围。为此,权威媒体和新媒体公众人物要自觉承担起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的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在新媒体活动中加大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信息推送力度,主动讨论和发起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相关的话题,为在社会领域培育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主流话语权贡献力量。

三是建立家庭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的常态化模式,将家庭亲缘情感关系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要求家长要养成健康的新媒体应用习惯,将自己塑造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维护者,注重利用家风熏陶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积极建立常态化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模式,利用家庭活动、亲子沟通等方式,与子女主动探讨人生信仰问题,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与设计。保持一定的新媒体信息敏感性,主动提高新媒体素养,积极学习新媒体知识,增强对信息的综合辨识能力。不断消除自身的功利思想,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塑造家风,营造良好的家庭理想信仰教育环境。

四是鼓励大学生加强自我内省和教育,坚定“四个自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自我培育。自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加强自我修身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前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培育需要大学生形成主体能动性,正确认识新媒体对自己的客观影响,合理利用新媒体,将新媒体作为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有力工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要始终保持清醒的人生态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努力在专业上实现进步,在精神上提升境界,增强对抗消极新媒体文化侵蚀的能力,培育自我从容、坦荡、健康的社会心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来指导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维护大学生群体的名誉和先进性。

总之,在新媒体视角下,应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新媒体,将新媒体作为大学生自我培育、自我发展的有力工具,从而化弊为利,以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当代大学生塑造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和优秀的社会建设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01).

[2]任建东.道德信仰论[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96.

[3]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N].人民日报,2015-03-01(01).

猜你喜欢
信仰理想培育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信仰的旗帜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你是我的理想型
论信仰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