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贫开发绩效评价研究

2018-12-06 02:13范永明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劳务绩效评价贫困地区

范永明,何 菲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3)

引言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河南省古代称为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其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较为发达。河南省至今发展贫困面积较大、程度较深,当地政府部门在国家财政支持下大力开展各项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是在实践扶贫开发上,还有待深入分析研究,必须展开进一步的绩效分析和综合评价工作,这样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稳定发展,全面改善农村居民贫困生活,避免返贫现象的发生。

一、河南省扶贫开发的绩效评价分析

1.河南省扶贫开发政策绩效评价。从我国的扶贫政策方针来看,农村贫困问题改善工作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平均分配结合社会救济式扶贫战略,改扶贫阶段发生时间为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前;(2)经济快速增长结合社会救济式扶贫战略,发生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至“六五”计划期间;(3)开发式扶贫战略,发生时间在“七五”计划实施之后。每个阶段的扶贫工作都是相互渗透交叉的,在不同阶段采取以一种扶贫战略为主,其他模式为辅[1]。开发式扶贫政策在河南省的颁布实施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例如,在21世纪初河南省尚未解决温饱贫困人数从1993年的761万人减少到了12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则有效降低了8.3%。与传统社会救济式扶贫战略相比较,开发式扶贫战略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更加强调贫困人口的参与,但是与发达国家采取的参与式扶贫战略对比,该种扶贫政策弱化了农村广大贫困居民参与反贫困的主体意识,一定程度忽略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难以充分保障贫困农民的主体利益。

2.河南省扶贫开发途径绩效评价。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途径是采取科技扶贫方式,其工作内容是通过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改善贫困农民生活,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素质,促使各个贫困地区有效脱贫。科技扶贫途径主要包括了以下几项重大举措:(1)为实现我国农村、农业发展而实施的“星火计划”“丰收计划”以及“燎原计划”。其中,“星火计划”是在1985年提出,旨在培养大量农村科技知识青年和基础干部,开发出适合乡镇企业的技术并组织批量生产。“丰收计划”是在1987年提出的,旨在将国家科研成果应用在乡镇大面积的农业生产中,具体涵盖了三个亿亩计划。“燎原计划”则是在1988年提出实施的,通过大力普及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技术素质,促使农民掌握更多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2)“温饱工程”的实施。该项扶贫工程举措是为了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贫困地区的粮食增产目标。(3)执行科技副职制度和干部交流制度,意在加强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帮助贫困地区树立起先进的发展理念,将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应用在贫困地区,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生产率,促使农民掌握更多的科学生产技术。

3.河南省扶贫开发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河南省在扶贫开发资金使用管理上,始终是遵循“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重点使用”的基本政策方针,国家拨付的财政资金通常是运用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上。河南省通过采取扶贫贷款方式,指导贫苦地区兴办经济实体和扶贫企业,提高当地劳动就业率,并帮助更多贫苦户以发展商品生产的途径改善贫困局面。同时,实施农户直接承贷方式,对扶贫贷款执行专项管理,有效提高扶贫贷款资金的利用率,调动广大农户的脱贫创业积极主动性。

二、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改进措施

1.创新完善开发式扶贫方针。河南省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各贫困地区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开发式扶贫方针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内容:(1)积极宣传推广自力更生、拼搏奋斗的精神文化,指导贫困地区农民摆脱传统落后观念思想;(2)根据贫困地区当前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艰苦等状况,政府部门要切实落实好以工代赈资金措施,引导广大穷苦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事业中,大力建设水利、农田、公路等农村设施,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改善农村生产条件[2];(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贫困地区定期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教育活动,帮助贫困户掌握各项农业生产技术,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2.促进贫困地区劳务经济发展。河南省政府要牢牢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当前市场劳务输出现实,要努力将贫困地区劳务经济向着更高层次领域发展,注重实现贫困地区劳务经济的创新转变:(1)季节型向固定型转变,指的是完成贫困农村地区富余劳动力的固定转移,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参与到外出务工事业中;(2)自发型向直觉型转变,指的是帮助贫困农民克服从事劳务的盲目性,有选择性地进行劳务活动;(3)区域型向跨区域型转变,指拓宽贫困农民劳务视野,引导他们参与到社会经济市场、国际市场竞争中,在更大的市场从事创业活动,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3.实施整村改进,分批扶持贫困村。河南省政府要坚决贯彻好国家扶贫政策方针,集中力量实现整村推进,以分期分批的方式帮助各地区贫困农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作,不断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而按期完成扶贫开发计划。在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工作计划中,要注意适当加大扶贫力度,合理调配利用扶贫资金,帮助特别贫困地区改善生活条件,为贫困村提供强有力支持[3]。此外,还要突出扶贫重点内容,加强对贫困地区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工作,提高贫困农村的抵御灾害能力,有效避免农村返贫现象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河南省政府部门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创新采取各种惠农措施,培养贫困农民的务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参与到各种生产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为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设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洁.河南省扶贫开发绩效评价和对策研究[J].经济行政管理,2015,(3):121-123.

[2]鲁建彪.关于民族贫困地区扶贫路径选择的理性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13,(5):150-154.

[3]朱乾宇.政府扶贫资金投人方式与扶贫绩效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7):11-15.

猜你喜欢
劳务绩效评价贫困地区
雇员对交通伤害发生负主要责任,能否要求雇主赔偿
张小燕:代言“洪洞三保” 提升劳务品牌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西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桂林举办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