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转型

2018-12-06 02:13杨红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应用型舞蹈

杨红丽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安 710100)

引言

我国民族地区已经有许多高校设置了舞蹈专业,以重点培养舞蹈人才,而这也是我国教育、文化等事业发展的表现。具体而言,民族地区对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对舞蹈这一艺术继承、发展的表现[1]。在现代社会发展、文化市场发展的浪潮当中,民族地区在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体应当如何把握时代需求,做到该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也是当前民族地区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2]。针对这个问题,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必定需要向应用方向转型。以下将就此问题具体分析社会对民族地区舞蹈人才培养的需求、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就如何转型提出几点建议。

一、基于经济角度的民族地区舞蹈人才需求分析

国家发展战略当中,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始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为此,国家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事业发展方面也给予了多种支持。研究数据显示,民族地区的发展速度于2014—2015年,已经超过全国和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纵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其已经在逐步转型,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在逐步优化当中[3]。其中,第一产业始终保持稳定发展,第二产业发展比重下降,但是第三产业增长极为明显。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来看,舞蹈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当中的一类,发展也极为迅猛,例如云南、新疆等民族地区的舞蹈文化产业,民间舞蹈、舞台剧、具有民族风情的歌舞等发展非常繁荣,由此民族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也得到推动和发展。尤其是民族地区在丰富的传统民间舞蹈资源的基础上,以产业的方式发展对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已经成为打造区域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民族地区将舞蹈专业引入教育教学当中,与之相关的教材、教师、传统民间舞蹈等对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对学生未来就业推动民族地区以经济发展同样具备一定的优势。

此外,社会当前始终需要舞蹈专业人才,无论是文化单位、国家机关、企业等实际上都需要舞蹈人才,因此给予舞蹈人才的就业机会也非常多,由此对促进舞蹈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也都有积极的作用[3]。当然,除了经济层面,文化本身的发展也需要舞蹈专业人才。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需要舞蹈人才,并且非常需要应用型的舞蹈人才。

二、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从当前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当中,不难看出舞蹈人才培养的意义重大,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容忽视。基于此,以下则针对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予以详细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民族地区就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通过高校增设舞蹈专业如舞蹈学、舞蹈编导等进行舞蹈人才的培养。民族地区高校也一直都是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随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日渐凸显,而民族地区高校在这方面的竞争也越加激烈[4]。相比过去,民族地区舞蹈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条件等均有一定的提升和改善。但是,民族地区高校对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还面临着以下突出的问题。

(一)舞蹈人才培养资源缺乏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比,其仍处于弱势,高校对舞蹈人才的培养仍然缺乏各类资源,如舞蹈教师、舞蹈专业相关教材、教学中舞蹈创作和表演实践资源、数字化资源建设等都相对缺乏。

以舞蹈人才培养中舞蹈创作和表演实践资源缺乏为例,民族地区高校与其他地区的高校相比,本身的关注度以及知名度是比较低的,在开展舞蹈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资源也相对较少,其中创作与表演实践资源的缺乏尤其突出,教师和学生需要进行舞蹈创作,需要进行实践表演,一方面平台展示的机会少,另一方面舞蹈实践也难以提高。此外,由于平台不足,学生舞台创作及表演观摩机会也非常缺乏,而观摩实际上对提升学生舞蹈感悟等作用非常大,是舞蹈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5]。虽然,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一些舞蹈资源,但是缺乏现场观摩,整体的观摩效果实际并不理想,同时对应用型舞蹈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利的。

(二)舞蹈教学及人才培养缺乏艺术性的重视

在舞蹈人才培养当中,学生舞蹈动作是否标准、肢体是否协调等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和突出,由此舞蹈考核也主要以此为依据。该方式之下的舞蹈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舞蹈专业的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舞蹈需要融入舞者的情感,是舞者情感表达和传递的一种方式。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应当要把握动作的标准程度,把握肢体的协调度,但与此同时也需要重视其中的艺术性,尤其在传统民族舞蹈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更应当突出舞蹈的人文、艺术气息[6]。但在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中对于这一点的突出,远远不如对学生舞蹈动作标准等方面的突出。

三、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转型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及在社会对舞蹈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民族地区进行舞蹈人才的培养则可通过各种方式,对其高校中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步向应用型转变。就此,针对关于民族地区舞蹈人才培养现状中提出的两点问题,对舞蹈专业人才的转型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

舞蹈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核心在于舞蹈的社会性应用,而现今社会除了对舞蹈人才本身的舞蹈技能有要求之外,实际上对舞蹈人才的表演能力、节目排练等方面的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综合而言,应用型舞蹈人才实际上是既具备良好舞蹈技能,又具备表演、组织等各方面能力的人才。

在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当中,一方面资源缺乏,另一方面应用型和艺术性的培养不足,要达到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舞蹈专业人才转型措施

综合上述探讨与分析,民族地区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确立具体的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文化市场发展态势来看,市场对舞蹈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选用人才也逐渐变得非常严苛[7]。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地区对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可确定如下目标:舞蹈人才应当掌握舞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并且有扎实的舞蹈基础;舞蹈人才应当具备舞蹈的表现力、舞蹈编排以及创新创作能力;可在专业的艺术团体、文化企业、机构等从事舞蹈表演、教学等工作。

2.以专业分流突出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民族地区院校可依据其区域内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依据地区对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依据舞蹈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制定和设计舞蹈专业分流方向,具体如舞蹈教育方向、舞蹈表演方向、舞蹈创编方向等。在专业分流之前,针对舞蹈专业的学生均要求接受舞蹈专业课程以及公共文化课程等,由此确保舞蹈专业学生具备舞蹈专业技能基础之上,可进一步提升专业应用能力。

3.拓宽舞蹈教学资源平台,强化实践。舞蹈专业人才要向应用型转变,需要在资源以及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而民族地区在舞蹈教学资源方面,实际上具有非常丰富的民族舞蹈资源。以舞蹈专业的编导为例,依据当地民族舞蹈特色,结合舞蹈专业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学校可以为舞蹈专业师生提供观摩民族舞蹈的平台,或者师生自行挖掘民族地区的舞蹈资源,通过观摩欣赏,在一定舞蹈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舞蹈的创编,不断提升学生创作排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逐步达到向应用型人才方向转变的目标。

另外,民族地区院校可依托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基础,不断完善和扩充校内的舞蹈设施设备,组织安排舞蹈活动或比赛,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等等,由此不断拓宽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渠道。最后,院校还可通过加强舞蹈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为舞蹈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最终达到推动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变。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本身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且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增快,也为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文化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面对社会、舞蹈产业、文化市场的需求,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逐步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变。对此,虽然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当中存在一些问题,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高校确立具体的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拓宽资源及机会等,对推动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的转变必定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兵.民族地区高校舞蹈专业应用转型途径与策略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12):20-21.

[2]马琳.民族地区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应用转型探索[J].文化学刊,2017,(1):112-115.

[3]徐兵.民族地区高校舞蹈专业应用转型发展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7,(8):185-186.

[4]文静.民族地区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舞蹈学专业教学模式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1.

[5]韦娜.民族地区艺术院校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特色研究[J].歌海,2016,(5):99-101.

[6]朱红.建立民族舞蹈特色教学体系,传承与发展民族舞蹈文化——兼论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发展模式[J].艺术教育,2011,(2):18-20.

[7]纪芳芳.学科建设视野下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应用型舞蹈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