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骨木镶嵌装饰工艺的应用探析

2018-12-06 05:55王昱璎陶毓博WangYuyingTaoYuboLiPe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10期
关键词:象牙纹样家具

王昱璎 陶毓博 李 鹏 Wang Yuying & Tao Yubo & Li Peng

(1.2.3.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骨木镶嵌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明清时期宁波骨木镶嵌这一传统工艺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精湛的技艺享誉天下。骨木镶嵌是采用象牙、牛骨、黄杨木、紫檀木、黄花梨、酸枝木等珍贵材料为原料的,先在木坯上起槽后嵌入骨片,再经过打磨、雕刻、髹漆而成。这种工艺多见于传统家具和日常生活器物的用品之上,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1 骨木镶嵌的材料

骨木镶嵌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装饰工艺,其镶嵌材料也尤为珍贵,主要是以象牙、牛骨、黄杨木和等名贵材料为镶件,并在木器之上拼嵌成图案或文字的一种艺术形式[1]。骨木镶嵌常以花梨、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料为基底材料,这些木材呈红褐色,有天然独特的纹理,再镶嵌白色的牛骨螺钿更加凸显出古朴雅致的特点、形成了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2]。

1.1 牛骨

骨木镶嵌的镶件材料有很多,多选用象牙,其次是黄杨木,而最为常见的则是牛骨。如图1所示牛骨镶件是采用新鲜的牛腿骨来制作的,首先需要挑选出新鲜的牛腿骨,之后还需浸泡几天,再进行反复的高温煮烫去除油脂,放入清水中浸泡15~20天,用于浸泡的清水需要每天更换,以免发臭,这样才能制备出合格的骨片。因此合格的牛骨嵌件制备过程漫长且复杂,来之不易,尤为珍贵。

1.2 象牙

如图2所示象牙是一种质地细密、光泽柔和的白色硬质物体,在古代是一种相当珍贵的天然好材料,来之不易,常用来制作牙雕、扇子等高档工艺品,象牙与其他兽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极为怕酸,弱酸可以使它软化,因此要先用醋酸浸泡象牙,泡软化后再对它施以刀具的雕刻加工。将润白色象牙作为骨片嵌与红褐色基底的木料上,色彩丰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1.3 黄杨木

图3所示的黄杨木是一种上好的木材,自古以来都是非常有名的,有“木中君子”之称,由于长得相当的慢,古语曰千年难长黄杨木。黄杨木细腻不易断裂,颜色淡黄,均匀,木质细腻紧实,是很好的雕刻和做家具的料,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黄杨木是一种产量少、木质好的材料,且直径大,大料难觅,故多用于制作小件家具、工艺品或家具上的镶嵌材料[3]。

1.4 基底木料

木料主要使用的是名贵木材,如紫檀、酸枝、花梨等木料。紫檀属于热带植物,百年不能成材,一棵紫檀树要至少生长上百年之后才可以使用。而且十檀九空,空洞和表皮之间的那点肉才能使用。所以自古以来都有寸檀寸金之说,因此是非常名贵的家具用材[4]。紫檀大都呈紫黑色,木质坚硬,纹理纤细,变化无穷,无疤痕。尤其是它的色调沉稳大方而美观。紫檀木多用于制作高级家具以及精美的雕刻艺术品。

酸枝是清代红木家具主要的原料,其木质优良,木材结构细密均匀,纹理清晰富有变化,耐腐蚀性强,材质坚硬,强度高。其木材的心材和边材有明显的差别,心材的色泽呈红、紫、黑褐色,边材则呈黄白色、黄褐色。木材抛开后具有酸味或酸香味,因此得名为酸枝木[5]。酸枝木不仅数量多,而且木质上好,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它是真正的红木。

黄花梨是明清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其心芯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由于其色泽金黄而温润、材质细密、纹理柔美、气味芳香而备受明清匠人宠爱[6]。黄花梨盛产于我国的海南省,其木质较为稳定,不论严寒酷暑都不易变形、不开裂,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它的名贵程度仅次于紫檀木。

用紫檀、酸枝、花梨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家居制品具有一定的环保性能,而且还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以其为骨木镶嵌的基底材料配以金光色泽的黄杨木、润白色的象牙以及牛骨的嵌件,更显现出其古拙淳朴之感。

2 骨木镶嵌的工艺

骨木镶嵌的工艺有高嵌、平嵌、高平混合嵌三种,前期多高嵌后期多平嵌[7]。

平嵌(图4)是将骨片嵌入刻好的凹槽中再进行抛光修平,然后再用刻刀在镶嵌好的骨片上刻画出图案[8],这种镶嵌是骨木镶嵌中常见的一种,大多为民间百姓所用,选材广泛且装饰题材多种多样,生活气息浓厚,喜闻乐见。

高嵌工艺十分复杂,图5所示是将骨片嵌入挖好的凹槽后凸起约几毫米再用刻刀进行精雕细刻,类似于浅浮雕,打磨抛光力求精细,常常使用象牙或者黄杨木为嵌件,镶嵌于酸枝、花梨、紫檀等名贵的木材之上,形象刻画较为生动。

高平混嵌(图6)是将高嵌、平嵌相混合嵌于木胚之上,在高平混嵌中还常用牛骨、黄杨木、象牙等不同颜色的材料作为嵌件,混合镶嵌于器物的表面,因此高平混合镶嵌的器物色彩丰富,富有层次感,更突显出其高雅别致的韵味。

3 骨木镶嵌图案的文化内涵

骨木镶嵌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它的纹样通常由工匠自己设计,因此在布局上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常用的题材大体可分为四类:人物故事类、山水风景类、花鸟静物类以及纹样类[9],用意多为表现吉祥,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内容多姿多彩。

图1 牛骨

图2 象牙

图3 黄杨木

图4 平嵌工艺

图5 木高嵌精品嵌花板

图6 高平混合嵌果盒

图7 九屏风 梁祝传说

图8 骨木镶嵌人物结子

图9 山水风景骨木镶嵌

图10 喜上眉梢花板

3.1 纹样布局

骨木镶嵌的纹样布局有以下特点:①因其自身特点,纹样布局需要疏密匀称。匀称成为了传统骨木镶嵌的一个突出风格。由于洁白的牛骨和深沉的硬木在色彩上有着明显的对比,如果布局不均匀便会给人以不均衡之感;②画面的整体布局采用散点透视法[10],没有近大远小的规律,一般采用平视法与俯视法,这种构图方法具有汉代壁画的韵味。

在骨嵌构图中,不强调景与景、物与物之间的自然比例关系[11]。人可以比物大,树可以比山水大,花鸟可以比山石大。布局的随意性较强,空间关系表现自由,各种景物可以任意组合,可散、可聚、可高、可低,观赏者不论驻足何处都可以进行观赏。各个景物之间,如人物、山石、花鸟、树木之间遵循前景不档后景的原则。充分利用动与静、柔与刚、大与小等对比手法,呈现出古拙、朴素的艺术效果。

3.2 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多以经典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曲片段、生活风俗等吉祥如意的图案为主,有鲜明的主题。如“梁祝传说”,一部经典的人物爱情故事,被作为骨木镶嵌器物的装饰题材。图7所示的骨木镶嵌九屏风“梁祝传说”,是一个团队历时3年,用最好的红木和牛骨,整块的黄杨木雕刻吉子,运用了高嵌和平嵌相结合的手法,完成的巨作,这件九屏风上,共有200余个人物,在3厘米高的人物上,五官表现清晰,衣服纹理准确。此外还有100多处亭台楼阁,百余种花草树木等众多落笔不俗的景物。其每一扇,皆是一段经典,每一扇,都是由数个画面组成的。

又如代表祝寿之意的人物吉子,吉子也叫结子,是宁波老家具中的床、桌等档与档之间的装饰物件,因其雕琢镶嵌精美,被老宁波人视为家具中的眼睛,更因图案寓意吉祥喜庆而讨人怜爱。图8所示此对人物吉子采用了镶嵌工艺,表现了寿星祝寿和麻姑献寿。结子平嵌有祥云、蝴蝶、假山、寿星和麻姑。寿星右手捧有仙桃,麻姑双手捧有花瓶,二人神态怡然自得,衣服秀逸,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

在一件以人物为主题的作品中,常以象牙来刻画人物及显露在外的肌体部分,服饰以及背景部分多采用黄杨木或牛骨拼嵌,使画面更显生动形象,最大限度地将家具的实用性与美观紧密结合在一起。

3.3 山水风景

山水风景多以名胜古迹,山野四时景色为主。其画面图案是将牛骨雕成山水、树木、人物、楼台、来往船只等嵌于木器之上,造型生动形象,画面层次分明,能很好的凸显出主题内容,给人以面向自然,面向生活的感觉(图9)。嵌件的雕刻也是相当精细的,就连松树的一支树冠,仅有米粒大小,都是用钢丝锯锯出来的,手感圆润没有棱角,还要在“树冠”上凿出“叶脉”。镶嵌用的多是牛骨,材质较为坚硬。每凿一下,都要用很大的力气,而且下刀稍偏,材料就废了。因此制作者需要有扎实的雕工以及极大的耐力。

3.4 花鸟静物

花鸟静物常包括带有吉祥寓意的花、鸟、虫等图案装饰纹样。作为喜的象征,我们常以国人喜爱的梅花、喜鹊作为装饰纹样,民间多以喜鹊比喻喜庆之事、梅花谐音“眉”字图10所示,喜鹊站在梅花枝梢上,即组成了“喜上眉(梅)梢”的吉祥图案。梅花盛开,灵动的鸟儿嬉戏于枝头之上,图案简洁生动,布局合理,意趣盎然,整体协调完整。

3.5 纹样

骨木镶嵌的纹样多为传统纹样的组合,如博古、回纹、卷草纹、洋花、暗八仙等。这些纹样都较为简练,大多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经过提炼、简化而成,被广为应用,随着吉祥文化的兴盛,这些传统纹样被赋予了吉祥的含义。

博古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如图11所示凡运用鼎尊、瓷瓶、香炉、书画、盆景花卉、果品等各种古器作为装饰题材或作为点缀的,均称为博古,其含有博古通今、崇尚雅趣的意思。这种纹饰常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作为装饰,寓意高洁清雅,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12]。

回纹是被称为富贵不断头的一种装饰纹样。它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的,因为它是由横竖短线折绕而成的,形态犹如"回"字,所以称作回纹[13]。广泛用于织绣、地毯、瓷器、漆器以及建筑上作为装饰,如图12所示,回纹常作为器物的边纹或底纹进行装饰。

卷草纹是一种表现自然的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图13所示卷草纹常采用忍冬草、荷花、兰花、牡丹花等花草抽象成一条“S”形的波状曲线为主干,再结合“C”型曲线构成花草、枝叶的形象,其造型多曲卷圆润,因此称之为卷草纹。卷草纹饰真实而又简洁地表现了植物源源不断的生命形式,富有运动感和节奏感,象征着芸芸众生顽强的生命力[14],常被用于家具上做边角装饰。

洋花纹是明末清初较为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当时的中国与西方往来频繁,因此一些西方的家具或建筑上的装饰纹样逐渐被中国所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以西洋花纹作为装饰的家具。如图14所示,它的表现手法通常是以一朵或几朵花为中心,其枝叶随着家具的造型、结构形态随意延伸。

暗八仙是八仙过海中八位神仙所持的法器,法器也暗指八位仙人,同样具有吉祥的寓意,因此称之为暗八仙。这八种法器分别为:葫芦、团扇、鱼鼓、宝剑、莲花、花篮、横笛和阴阳板,它们是“道家八宝”,代表了中国道家追求的精神境界。图15所示暗八仙纹样常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工艺品上作为装饰,是古典家具上十分常见的装饰题材,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吉祥和长寿之意[15]。

图11 博古花瓶

图12 回纹骨木镶嵌

图13 卷草纹骨木镶嵌

图14 洋花纹骨木镶嵌

图15 暗八仙骨木镶嵌

图16 传统家具类

图17 生活用品类

图18 平嵌门饰

图19 发生嵌件缺失与开裂的骨木镶嵌文物

4 骨木镶嵌装饰在家居制品中的应用

骨木镶嵌的应用范围很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当时,凡婚嫁喜事,家家户户都会制备骨木镶嵌家具来装点生活,体现体面的身份排场。

其家居制品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传统家具类(图16),所示包括床、榻、衣箱、开门箱、百宝阁、桌、凳、椅、茶几、马桶箱、床头柜等。二是生活用品类(图17),包括砚盒、首饰箱、牌箱、梳妆镜箱、印泥盒、果盒、茶盘、着衣镜等。三是门、窗、挂屛、座屛、落地屛等(图18)。

5 镶嵌产品的创新设计

5.1 传统骨木镶嵌的问题

传统骨木镶嵌是将动物的骨骼嵌入木器的表面,以此来进行装饰的。其骨片的制备也是相当复杂的,并且骨木镶嵌家居制品制作起来较为耗时耗力,少则几个月多则需要几年才能完成,且成本高,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

随着年代的推移,气候温湿度的变化,保护措施不到位,日常养护不及时等原因,一些珍贵的骨木镶嵌文物或多或少出现了各种残损(图19),器物出现了开胶、掉漆、嵌件脱落等现象,不易保存。其修复工作也相当困难,缺失的部分需要进行补配与原材料相同的材料。开槽处因为长期热胀冷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变形,在重新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先将槽口清洗干净,去除胶痕和异物。为弘扬这一传统工艺,丰富我国家居市场,提高镶嵌工艺的现代化程度,需要对这一传统工艺进行创新探索。

5.2 材料创新

传统骨木镶嵌中所使用的大都是珍贵的天然材料,如牛骨、象牙、黄杨木等,因此需要逐步拓展骨木镶嵌材料的使用范围,不断地去探索尝试使用人造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自然资源,而且也扩大了原材料的选择范围,降低了成本。

5.3 技术创新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纯手工工艺正逐步向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方向发展,可以进一步利用数控雕刻技术CAM/CNC技术以及三维打印技术在骨木镶嵌工艺中的应用,不断提高骨木镶嵌工艺的现代化程度及精度[16]。

5.4 设计创新

骨木镶嵌制品就构图而言,吸收了民间绘画、石刻艺术和汉墓岩画画像砖的特色,不论疏或密,都必须考究匀称,其题材基本上是以民间典型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吉祥纹样为主,因此可以在设计中大胆创新,尝试多种不同的设计风格,发现更多新的纹样和表现手法,运用到更多的现代家居制品中。

6 结语

骨木镶嵌工艺是集镶嵌、雕刻、绘画于一身的装饰艺术的体现,与建筑、家具结合既可作装饰,又具有实用价值,在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宁波的骨木镶嵌已被列入了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受藏家的欢迎。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要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进行创新,逐步进步与发展,相信我国这一传统民族工艺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艺术风采。

(责任编辑:肖 佳)

猜你喜欢
象牙纹样家具
一根象牙筷
粉色象牙梦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象牙长啊长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象牙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