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探索

2018-12-06 07:40陈晓静陈静
速读·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工作过程课程建设

陈晓静 陈静

摘 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应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的培养。本文从项目式教学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是增加过程考核成绩的比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关键词:工作过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国贸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但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知识记忆的储存,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的提高。因此,为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以及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应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国际贸易专业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要求入手,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实践

(一)项目式教学实践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进出口公司的实际出口业务为线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订立合同和履行合同4大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能力目标(见表1)。

在工作任务驱动下,教师剖析完成任务所需理论知识,确定相关理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知识难点及重点,最终使学生掌握相应职业能力。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考核应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是增加过程考核成绩的比重,乃至最终由期末终结性考核为主转向过程性考核为主。

首先,在整体考核方案中加大平时成绩在考核中的比例,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由4∶6调整为5∶5。其次,明确平时成绩的构成及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程作业和网上参与。其中,课堂表现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学习态度,例如,课堂说话、睡觉、吃东西、玩手机、玩游戏等做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发现1次扣1分;课程作业形式多样,例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以多媒体PPT的形式进行案例展示和讨论,教师根据PPT上信息的完整度、信息剖析的深度、PPT制作的完美度来进行考核;此外,学生在网络平台、QQ群、微信群的参与度也被纳入平时成绩考核中。最后,建立试题库,进行期末考核改革,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考核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也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结语

综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联系起来,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职业能力,很好地符合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晨,汪艳.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黄山学院学报,2018,20(2):117-121.

[2]王丽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与评价的研究——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6,15(5):75-80.

[3]刘伟,张元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过程性考核方法改革[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5):76-78.

[4]蔡午萍,奚莹.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8(3):109-110.

作者簡介

陈晓静(1981—),女,浙江苍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陈静(1977—),女,浙江临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工作过程课程建设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