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专业建设实践研究

2018-12-07 06:40许祥鹏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企专业课程

许祥鹏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主要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离行业和企业所要求的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教师的“双师”素质有待加强,教师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能力不够;三是学校的实训设备设施难以与行业技术水平同步;四是顶岗实习的监控与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积极主动地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推进专业建设。

二、建设思路

1.制定适应区域发展的专业建设目标。紧贴汽车行业和区域经济需求,与地方支柱产业直接对接,结合本专业目前在教学资源方面的优势,逐步形成“需求拉动专业发展、专业发展带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深度合作提高对学生培养的效率与效果”的运行机制。创造多种校企合作形式,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面向行业,面向市场,构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校企文化互补、校企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联合培养“订单”学生,互聘兼职人员,互培在职员工机制,承担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

2.创造多种校企合作形式,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构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拓展合作的“深度”;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提升合作的“温度”;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形成合作“亮点”;面向行业,面向市场,构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校企文化互补、校企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全面提升专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与区域内主要企业达成合作办学协议,联合培养“订单”学生,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区域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构建校企互聘兼职人员,互培在职员工机制;拓展校企合作范围,承担合作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

3.完善“校企渗透、行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完善“校企渗透、行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外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岗位互换,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互相渗透,推行作业标准与教学标准双重考核模式,实现“学生在学校模拟企业作业情境的学习”与“学生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训练”的无缝对接。实施“校企渗透、行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校办产业和校外实训基地积极构建模拟和真实的教学场景,使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中,渐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深入企业进行深度市场调研,挖掘企业人才需求,借鉴教师与技师轮岗、学生与员工角色互换等方面成功经验,并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系企一体”的优势与特色促进专业的发展。

4.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体系。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分解落实到课程配置中,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制定以职业标准、职业素质要求为基准的考核评价方法。以显性课程为基础,将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以隐性课程为补充,贯彻“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理念,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由课程团队与IT企业合作开发并完善课程专业教学资源(课程整体设计、单元教学PPT、课程图片资源、课程动画资源、项目任务实操视频、学生作业、单元测试与课程考试等),以精品课程表现形式,通过网络无限共享与下载。

5.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充分利用“系企一体”的教学模式优势,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建立专任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通过重点培养、聘请、合理引进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支师德素质高、专业水准强、科研能力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一是成立由学院院长为组长,主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其他院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内容、资金筹措、经费分配及人员调配等重大事项进行审定和决策;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成立由学院规划发展处处长为主任,教务处、实训处、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纪检监审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专业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的制定与论证、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成果的总结和推广等。

2.经费保障。一是积极筹措建设经费。坚持“国家投入、自主筹措、社会捐助并举”的思路,积极筹措项目建设经费。二是规范资金使用。严格按照《学院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实行转账管理、专款专用。三是建立奖惩制度。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按年度对项目建设整体情况进行评价,项目负责人对子项目建设团队人员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项目建设相关人员进行奖惩,并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相关人员年度考核的主要指标。

四、结论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制定适应区域发展的专业建设目标,创造多种校企合作形式,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完善“校企渗透、行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体系,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并将其贯穿专业建设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黄妮妮.校企结合模式下职业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通讯世界,2017,(3):257-258.

[3]章艳华.职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7,(2):20-21.

[4]许祥鹏,高阳.基于DEA-AHP/GRA的效率评价研究——以长株潭物流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17):66-70.

[5]张瑞芬.提高文科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4,(23):169-170.

猜你喜欢
校企专业课程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