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2018-12-07 16:19
时代经贸 2018年32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行政财务

闫 伟

“风险”一词首先是在欧洲产生,其内涵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也不断地扩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预算、收入和指出中,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能力,促进政府会计改革。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概念

在管理环节中,风险的来源具有多元化特征,其一,管理的结果具有模糊性,结果可能令人满意,也可能令人担忧。其二,管理中可能会产生损失,也可能没有损失。其三,在管理环节中可能会出现基本内容的偏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各项经济活动中,行政事业单位面对的外界环境比较复杂,很多因素不能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结果与目标存在差异,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遭受经济损失。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其不像其他企业经营,需要进行集资和负债等,其具有非营利性能特征,正是由于此原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常常存在不利局面,财务资源被滥用,不能充分发挥社会功能,不能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财务风险的可变性

财务风险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风险在不同的阶段会出现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非常多,而且财务活动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因此,财务风险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不足。

(二)不确定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指的是在将来的财务活动中存在的模糊性因素,很多风险现在没有出现,但是不代表将来不会出现。

(三)客观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都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性质比较特殊,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足,在进行核算分析中不能全局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比较单一,仅仅针对已经进行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责任意识有待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是常见的非营利性单位,财务人员在财务活动中产生的风险不会让个人负责,一般都是国家负责,导致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并不用心,导致财务管理的风险提升。

(二)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财政部颁布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中还没有相关的方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全面,尽管我国也颁布了相关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不能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特殊性,操作中可行性比较差,在财务风险控制的其他环节中,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求。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分析中,发现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是简单地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财务资金范围不足,不能对大量的财务资金进行有效控制。

(三)财务风险管理监督能力不足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风险监督中,尽管结合了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但是在内部控制中,行政事业单位仅仅是结合相关制度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不能建立可行的措施,导致内部控制停留在表面。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能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各个部门在工作中也是看重自身的利益,在财务审查中,甚至出现虚假信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机制也比较片面,在员工职能的划分上不够合理,甚至出现职能重叠的情况。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在风险管理中都要结合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中也要结合自己的目标,其与其他企业的经营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要合理的利用资金,从而更好地完成公共建设,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战略性目标,应该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在运作中,要具有清晰的目标,提升公共资源使用的效率,提升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在财务活动中,要结合相关的法律,提升财务活动的合理和合法性。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客观地看待问题,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分析,对外界环境进行分析,综合考虑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处理中,应该权衡利弊,总揽全局。

2.全员参与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各个活动环节如果不慎都会导致风险,所以员工在进行各项活动中,应该树立风险意识,及时发现风险。

3.权衡制衡原则

财务风险产生的因素不仅仅全部来自于外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因素也会导致财务风险产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在决策和执行中,权利一般非常集中,容易产生风险。

4.预见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提前制定好预警机制,才能对各类财务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从源头上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

5.效益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其资金的使用效率却无比重要。只有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才能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

五、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一)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是一项非常常见的内容,在各类财务活动中,必然会产生不同形式的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在进行各项活动策划过程中,应该树立安全意识,强化风险意识,从而有效地预防财务风险。财务部门要结合国家的宏观环境,及时地调整措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借助专业知识,也需要引进更加专业的人才。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从而进行风险管理。

(二)健全财务内部控制

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分析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都是采用内部控制的方式,通过财务稽核制度、审计制度等进行风险的防范,所以,财务人员应该履行岗位责任制度,防止出现权责不清的问题。财务稽核制度通过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分析,使财务管理人员充分明确自身的职责。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非常关键,是一种财务再控制工作,起到双重保障效果。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以财务风险防范方案的形式呈现,可以将财务风险及时控制。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监督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监督主要采用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结合的方式,所以在内部控制中,应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应该相互监督,更加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外部监督层面,部门应该完善违法违规的惩罚力度,对财务活动进行全程的跟踪,简化监督的流程,进行审查的突袭工作。

(四)重视财务预算管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借助内部控制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方式需要结合预算方式,进行财务收支的分析。财务预算编制在财务管理中是基础内容,通过预算编制、分析和审核,将管理内容细化,从而使财务活动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编制。部门的财务预算需要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核,才能下达相关的预算标准,在财务活动中按照标准进行分析,降低财务风险。

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市场经济中是重要的构成,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较多,其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较差,导致了我国社会服务工作的不完善。所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强化财务风险控制,提升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才能在社会公共服务中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的建设。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行政财务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沙盘推演工具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米其林行政主厨的GENTLEL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