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2018-12-07 01:00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2期
关键词:氟桂利嗪前庭偏头痛

214023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前庭性偏头痛是眩晕或头晕患者较为常见的致病原因,其中眩晕患者数量占大部分,临床表现为反复头晕或眩晕,持续时间5 min~72 h,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且患者存在偏头痛病史,不及时治疗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1]。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多采用药物治疗,但临床效果有限,患者会有相当长时间发生持续性头晕和头痛[2]。前庭康复治疗是物理治疗方法,近些年受到临床广泛关注。本次研究分析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前庭性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2~67岁,平均(43.1±11.2)岁。观察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3~68岁,平均(45.5±12.5)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和排除条件:①纳入条件:患者符合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72 h,患者配合问卷调查,能够耐受体格检查,签订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条件:患者存在严重的重要器官疾病,或外伤等不能进行康复训练,长期酗酒和吸烟患者,存在本次研究药物过敏史患者。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1次/d,治疗14 d,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药物剂量。②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卧位眼球运动先慢后快,再进行先慢后快的头部运动,最后再闭眼;坐位除头部和眼部运动外,再进行耸肩、转肩、弯腰拾物动作;站位时再次完成坐位动作,并在闭眼和睁眼状态下完成站位动作,双手高于眼平面并互掷小球,双手低于膝盖平面并互掷小球,站位和坐位同时转身;在屋内行走先睁眼然后闭眼,上坡和下坡先睁眼后闭眼,上下台阶先睁眼后闭眼,每组动作均一次性完成,每天训练2次,待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训练[3]。

结 果

治疗前两组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讨 论

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发病因素涉及多个系统和多个疾病。临床表现为位置性眩晕、自发性眩晕、头部运动引起的眩晕、视觉引起的眩晕、头部运动引发的恶心和眼震,眩晕的发生与偏头痛的关系并不固定,其他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畏光、视力模糊、震颤、盲点、步态不稳等。临床上对于前庭性偏头痛多采用药物治疗,主要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氟桂利嗪,对眩晕症状能够有效控制[4]。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前两组患者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氟桂利嗪基础上联合前庭康复训练,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眩晕残障评定表DH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药物联合前庭康复训练能够降低患者眩晕残障情况,降低患者在躯体、情绪、功能等3个方面的影响程度。健康的前庭系统具有较强的中枢前庭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前庭异常患者在中枢代偿能力改善较差[5]。前庭功能紊乱,不但需要视觉输入恢复,还需要头部和身体的协调运动恢复。前庭康复训练包括前庭适应、习服、替代3个方面。前庭适应指在前庭单侧功能受损后视觉图像在视网膜滑动,输入前庭系统会产生不对称信号,出现前庭适应。前庭康复的原则为患者眼球、头部、身体的运动速度和范围逐渐增加,使前庭系统产生相应适应,对患者前庭功能起到恢复作用。

表1 两组患者DHI评分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DHI评分情况(±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77.32±5.74 21.72±4.39对照组 30 76.00±5.06 31.21±3.89

综上所述,前庭性偏头痛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前庭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氟桂利嗪前庭偏头痛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成人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