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2018-12-07 00:57谭克赞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5期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随机对照试验

谭克赞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较内固定术的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少,临床治疗优良率高。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高龄股骨颈骨折;随机对照试验

股骨颈骨折常发于老年人,且发病率随寿命的增长而增加[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股骨颈骨折每年为国家带来的疾病负担较大[2]。钢板螺钉固定是目前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手术方法。但此种方法容易诱发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影响疾病的预后[3]。因此找出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方法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1~82岁,平均(71.21±2.53)岁;致病原因包括高处坠落2例,跌倒摔伤12例,交通事故6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2~83岁,平均(70.28±2.41)岁;致病原因包括高处坠落4例,跌倒摔伤11例,交通事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病原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

方法:两组受试对象入院时均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等指标。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行硬膜外麻醉,于C臂X线机下实施骨折复位后采用螺钉加压内固定术。试验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处于上方,对其行硬膜外麻醉,以大粗隆尖下缘2cm处起始,沿股骨纵轴行8cm直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臀大肌筋膜处,将髋关节置于中立位。采取股骨中轴后将阔筋膜切开后切开臀大肌筋膜,之后钝性分离臀大肌,电凝小血管。将旋股内侧动脉及臀下动脉行结扎处理,将上孖肌、下孖肌、近端股方肌切断后切开暴露的关节囊从而暴露髋关节。将拉钩放置于股骨颈上下方,暴露股骨颈,选取小粗隆上行股骨颈截骨后将股骨头取出,同时清除内容物。根据取出的股骨头的情况特点,选择适宜的人工髋骨假体置入,保持置入假体头前倾角10°~15°。后将髋关节复位。修复外旋肌,缝合切口。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然后根据Harris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关节运动、关节功能、行走能力、疼痛等4个方面进行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判断标准如下:①优:>90分;②良:80~90分;③中:70-79;④差:<70分。优良率:(优十良)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s)的形式表示,两样本對比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治疗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为75.00%,试验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老年人年龄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质疏松髋关节退行性病变,同时老年人行动不灵活,反应较缓慢,更容易发生跌倒坠落等事故[4]。近年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减少老年人的疾病负担,减少卧床时间,减轻术中痛苦感为本研究的目标之一。

在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内固定术仍是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内固定术术中对患者血运情况影响较大,加之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易引发疼痛,股骨头坏死等,以及压疮等术后并发症[5]。本研究结果中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这个结果表明,人工髋关节置换较内固定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从而减少由手术造成的患者机体的损伤,这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试验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个结果表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内固定术。这可能由于每个髋关节假体都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选取高度吻合的假体,从而可很好地代替原有髋关节并发挥相应功能,这也可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术后恢复较快,避免术后长时间卧床,在预防压疮等术后并发症的同时促进了患者的术后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较内固定术的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少,临床治疗优良率高,可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石广卉,王姣,杜玲,等.临床路径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216-217.

[2]左东,周民.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7):503-507.

[3]朱明喜.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比较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2):2451-2453.

[4]张成宝,马信龙,马剑雄,等.股骨颈骨折空间移位程度与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2):133-137.

[5]杨凯,彭吴,廉凯,等.23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手术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6):350-354.

猜你喜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随机对照试验
毫针针刺治疗骨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00例颈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