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经济道德培养研究

2018-12-07 05:35王成昇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课标

王成昇

【摘 要】高中政治之《经济生活》对学生们重点开展市场道德、法治、诚信、政策等理念的教育。它涵盖了相当丰富的经济道德教育知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动高中课程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强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和探讨经济现象,强化他们的经济道德意识,强化道德认同,总结经济规律,拓展学生的经济道德思维,强化他们经济活动中的经济道德实践。笔者重点论述了新课标背景下通过高中经济生活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经济道德意识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经济生活;经济道德

如今,随着我国高中新课改的稳步推进,经济活动日益丰富多彩,教师会在经济生活教学中,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探讨这些经济活动和现象,让同学们科学地看待它们,形成正确的经济道德意识和理念。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会把理论和知识结合起来,提高认识、融入与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稳步发展自己的道德认知,升华道德情感。

一、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的本质内容是道德经济,如果道德不存在,就不会有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注重盈利,是增加经济效益的内在需求。然而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盈利,来自于全体民众和全社会创造价值与财富,以谋求自身利益。可以肯定的是,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发展立足于个人利益的强烈驱动,个人利益要求经营者、生产者开拓进取、平等竞争、合法经营、努力勤奋,以吸引消费者和客户,获取更多收益,将个人发财致富和增强国力、繁荣经济与联系起来。

二、揭示经济规律,发展道德思维

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生活》教材详细地阐述了基于实证的逻辑认知和基于学生体验的直觉感悟的相关理论内容和案例,适度地穿插了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消费理论、价值规律理论等多种经济原理。它的课程所涉及内容符合同学们的成长需要、理论知识体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有助于把同学们培养成具备优良的法律素养、经济道德意识、健全的人格与具备创业创新意识的现代公民。笔者认为,在此过程中,首先应该创设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道德冲突,彰显问题设计。高中政治教学应该在道德选择的“多难”或“两难”、社会经济转型阶段、矛盾凸显期等多种代表性的经济案例中,创设鲜明的经济道德冲突,帮助他们在辩论、讨论、争论的过程中,辨别真伪、澄清观点,为他们做出正确科学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其次,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提升道德思维水平。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将本身主导的“策略—目标—评价”活动过程与学生要完成的“活动—体验—表现”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在价值冲突、范例分析、探究活动与比较鉴别的过程中,深层次地把握和分析各种经济现象,将恪守经济规律与承担自身的道德责任密切结合起来,以稳步增强他们认同、理解和遵从正确价值标准的水平和能力。

三、参与经济生活,丰富道德实践

高德胜教授指出,“有效真实的德育应该立足于生活,在生活中开展德育,而且要回归生活。”市场经济本身是法治经济、诚信经济,不能没有经济道德的参与。参加各种各样的经济生活,事实上也是持续学习与深化道德认知的过程。在经济生活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坚守科学的道德价值观导向。它不但能够培养同学们未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道德可能,而且能够让他们积极地参加经济生活中,把道德理论和道德认知持续地转化成外在的德行。教师应該明确指出同学们参与经济生活的具体道德行为手段和手段,为他们开展必不可少的指导,鼓励同学们自觉接受实践和经济生活的重重考验,逐步形成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态度。比如,笔者在经济生活教学的过程中,定期为同学们布置带有实践色彩的“作业”,如个人以求实消费心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消费,询问父母的工资多少,职业发展和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体味他们的艰辛劳动,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消费不攀比、不盲从,注重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自觉地使用各种环保购物袋,降低一次性用品的用量。

四、多个维度把握经济道德

近些年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那么,应该如何结合解决国内的这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呢?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分析和探讨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过程中,发现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与针对性较强的对策。比如,不但要求同学们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政府部门的市场监管力度、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与健全改进市场经济体的运行制等因素着手,而且要从消费者、企业、国家这些维度出发,找到破解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策略。在此过错中,教师应该重点引领同学们认识到,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恪守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市场交易道德,具有优良的职业精神,让同学们强化诚信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稳步升华道德情感,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水平。

五、结语

《经济生活》教学展现了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中的各种经济问题和现象,教师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把握学生的未来发展与现实生活的具体需要,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与开放互动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认清和把握各种经济活动、现象、规律与问题后面的经济道德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认识、融入与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稳步发展自己的道德认知,升华道德情感。

【参考文献】

[1]陈友芳.《经济生活》教学如何贯彻“三贴近”原则[J].教育科学论坛,2011(5):18-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2004-12-29

猜你喜欢
新课标
新课标下初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