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社团为载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12-07 05:35童燕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9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团载体

童燕

【摘 要】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该充分整合资源,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生命力。学生社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具有学生接受度高、培育方式灵活的天然优势,以高校社团为载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途径有: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制度建设;优化人才队伍、提升干部素质;创新活动内容、实施特色战略。

【关键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团;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因此,寻求有效载体,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思政教育中的迫切需求。

一、传统方式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价值观冲击,导致大学生认同度低

当今社会的时代特点,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价值观多元交织、并存,当代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势必会受到价值观多元化的客观环境影响;而且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熟期,思维活跃叛逆、对于信息接受度高,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极易受到动摇。而目前,基于高校的思政教育方式,学生机械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很熟悉,但是缺乏发自内心的价值观的认同,失去对其的情感认同,就会失去内化认知的动力。

(二)认知与行为脱节,培育的有效性低

所谓“知行合一”,“知”,主要指思想意识。“行”,主要指实际行动。因此,有效的学习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是如此。而在当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往往多采取传统的封闭式道德理论灌输,单一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体化存在欠缺,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度低、主动性低。因此,更难做到学以致用,而不能付诸于行动的认知往往无法有效存活,最终会导致培育失败。

二、学生社团作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优势

(一)学生社团作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培育接受度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是国家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这样才能做到自觉践行;而传统的思政教学,往往多采取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讲座、征文等固化的宣传形式,因此,往往会产生“知行不一”“知信不一”的教育困境,而學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发组织的团体,社团类型多样,其开展的活动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因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同时,学生的社团活动都是自主自愿组织、参与。因此,从心理层面,学生更加接受社团活动,这样的活动更加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学生社团作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培育方式灵活

近几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校除了重视第一课堂的教学以外,更多的意识到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因此,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社团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百家齐放、百社争鸣的繁荣景象。其中,社团类型的多样化是发展中的突出特点,大学生社团从单一的娱乐健身型社团逐渐向学术理论、社会实践、文娱艺术、专业研究等转变,每个社团都有符合自身社团特点的社团活动,因此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提供了更大的广度,社团活动作为载体更加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

三、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一)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制度建设

学生社团虽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但是要能有效的发挥其效果,仍需对社团规划化管理做长远规划。首要的就是推荐社团制度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社团制度中,健全社团工作及评价体制,根据社团自身的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机制,使社团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明确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帮助社团实现“进有门槛,留有作为,出有原因”的良性人员流动,保障社团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以提高内部资源共享率为目标,积极将各社团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充分挖掘社会潜力资源,规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项目,解决物质资金和导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发挥指导老师在社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所有配备指导老师的社团工作和其绩效结合,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对社团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对社团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进而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档次。坚持宏观控制的管理原则和“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管理方针,深入社团,了解社团,根据社团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服务,在坚持宏观控制的原则和保证社团健康发展的大方向基础上,给予社团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和引导社团根据自身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二)优化人才队伍、提升干部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社团干部锻炼时间少的实际情况下,通过严把选拔机制、强化培训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外交流、做好心理疏导,选拔和培养一大批有能力的学生干部充实到社团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对社团骨干成员进行政治理论、社团管理、社团团建、工作方法等内容的强化培训,提高他们社团工作的理论修养和知识积累,并指导社团学生干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提升社团学生干部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社团有效建设离不开指导老师,因此,在社团指导老师的选聘过程中,应将政治理论水平高的老师优先吸纳,同时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提升他们对社团活动、发展的指导能力,促进社团管理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创新活动内容、实施特色战略

高校社团由于基于学生兴趣爱好所成立,所以往往社团中娱乐型社团活动比较多,学术型、理论型、思辨型社团相对来说比较弱势,同时,社团的活动形式单一零散,因此应在开展社团活动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方式,采取如热点调研、观点辩论、实地观摩等形式,以不同的主题开展渐进式的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线上线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活动对象的外延。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隐认同度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年

[2]陈章龙.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的建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

[3]徐瑞.学生社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基于隐性课堂的视角,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

[4]张烽,朱小惠,雷文瑜.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高校社团建设思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6,(1)

[5]陈志勇.高校学生社团在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

[6]屈海香.以高校社团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

[7]杨玳梧.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养的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4年

[8]张文仙,左光敏.多元价值取向下学生社团的引领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52-256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团载体
缤纷社团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