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行长刘连舸:人民币跨境合作正多点开花

2018-12-08 21:02
中国科技财富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国银行跨境商业银行

11月6日,由中国银行承办的“共享新机遇

共谋新发展——人民币助推跨境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主题论坛于进博会期间在上海举行。中国银行行长刘连舸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刘连舸表示,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国家坚定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对外政策,为人民币跨境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际合作多点开花。未来,商业银行需主动作为,支持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以下为发言摘要:

2009年7月6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收到首笔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款项,标志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起步;9年后的今天,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功能已经稳步增强,作为投资、储备与计价货币的功能逐渐显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我们在这里举办“共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人民币助推跨境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主题论坛,很有意义,也恰当其时。

下面,我想主要从商业银行提供人民币金融服务、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方面,与大家分享几点看法。

一、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需求呈现新特点

从商业银行人民币业务实践来看,经济活动参与者对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呈现出基础深化、范围拓展、需求升级的特征。

一是基础深化,市场参与者对扩大人民币使用的兴趣正在上升。中国银行对全球3000多家客户的调研显示,76%的受访对象认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中的使用度将提升,超过半数的金融机构对中国债券市场保有浓厚兴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与中国交易对手签订人民币计价合同,将人民币视为全球经营的主要支付货币之一。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银行办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4.26万亿元,同比增长60%。

二是范围拓展,国际投融资需求扩大。今年以来,企业使用人民币开展跨境直接投资的流程更为简便,实体经济对人民币在投融资领域的使用需求正在上升。人民币在证券投资领域的使用也稳步扩大。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RQFII、RQDII等投资渠道不断丰富,促进境内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不断扩大。

三是需求升级,降低成本和规避风险越来越成为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的主要动力。过去几年,贸易结算是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主要领域。近年来,市场参与者用于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财务成本的交易上升。例如,以前国内企业投资海外工程基本采用外币贷款,需承担较大的汇率风险,采用人民币跨境融资方式后,风险显著降低。此外,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企业通过人民币跨境资金池、债券投资等产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人民币跨境使用为国际贸易投资增长注入新动力

首先,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国家坚定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对外政策,为人民币跨境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总量同比大幅增长14.1%,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为全球贸易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背景下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能够与经济活动参与者更好地分享中国扩大开放的红利。

其次,中国金融体系加速开放,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已经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中国大陆以外设立了25个人民币清算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等大宗商品交易相继推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将进一步释放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巨大潜能。

再次,中国国际合作多点开花。今年前三季度,除对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保持增长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值达到6.0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高出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3.3个百分点。全面深化的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将继续催生人民币使用需求,并进一步为国际贸易投资增添助力。

三、商业银行需主动作为,支持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举办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同样体现了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应有之义。商业银行需本着“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目标,做好相关金融服务。

第一,优化人民币产品组合,便利双边贸易往来。目前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已具备一定基础,商业银行需要改变“兜售”单个产品的服务思路,从贸易结算服务,向更全面的资金流动服务拓展。综合提供人民币结算、贸易融资、现金管理等领域产品,满足企业开展全球运营的更高层面需求。此外,要顺应中国扩大进口的趋势,积极开展人民币产品创新,如针对大宗商品进口需求,推出人民币结算、融资、套期保值等一系列服务。

第二,发挥好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的作用,使更多经济主体享受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便利。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进程提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为中国“走出去”企业提供人民币跨境融资、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等服务,帮助企业用好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为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发行“熊猫债”,满足企业投资便利化需求。商业银行还应积极推进人民币与更多国家货币的报价和直接交易,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第三,主动把握经济金融环境新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周期,全球流动性面临拐点。汇率波动加大、大宗商品价格温和上行等因素,也将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面对复杂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加强金融套期保值服务,推广人民币汇率与利率风险管理产品,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应做好自身流动性和汇率风险管理,守住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多年来,中国银行一直是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主渠道、人民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引领者。2017年,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3.83万亿元,跨境人民币清算量达350万亿元,均保持全球第一。今年以来,中国银行积极服务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新兴领域,率先为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境外交易者提供全面的人民币服务,并且在“熊猫债”发行承销方面形成独树一帜的品牌。

面对新形势,中国银行将进一步发挥优势,与各界同仁“共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大力支持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贸易投资增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中国银行跨境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中国银行净利润增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