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精神开展社区治理循证研究

2018-12-09 06:13汤庆熙汤恩昱
北方经贸 2018年3期
关键词:共治社区建设

汤庆熙,汤恩昱

(1.黑龙江乡视传媒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25;2.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15008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共建共治共享体现了习近平的人民情怀,共建体现的是主体责任,在于调动全体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人民的主人翁作用;共治强调的是人民应尽的义务和应该行使的权力;共享则是落脚点,体现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一理念是我们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循证研究是借鉴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即一种创新思维模式。由三大要素构成,从社区治理的现实角度可以理解为:第一,最佳研究证据。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社区治理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论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不同社会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和建立橄榄型社会结构上的财富公平正义分配格局的有效路径。第二,职业化专业团队。调动党校、高校、智库等研究机构理论工作者和各级党委、政府等有关涉及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实践工作者参与。第三,居民的多元价值取向。创新田野调查法,将田野调查法的“参与观察”深化为“参与治理”,躬身实践,引导预期。以社区居民的多元价值取向和意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抓实干、落地生效,“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理论依据和观点创新

(一)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治理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国现代社区建设的新起点。它的创新在于,以往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属于横向的“科层制”行政管理体系;而共建共治共享视域下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属于横向的“扁平化”治理,强调的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平等地位、调动多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社区无为而治,国家大治之时。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不只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寻求治理的有序性;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建立具有内生活力的开放系统,追求治理的进步性。

(二)确立执政党核心地位

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当前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和以政府职能下沉为标志的扁平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则缺少多元主体共治的良性互动机制,而“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心是共治。当前多数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社区服务机构和物业企业存在着天然的矛盾或隶属关系,难以形成共治格局。探索发挥执政党执政功能,以法律为边界,形成“一核多元”一体模式,成立以党委领导为核心的社区治理机构(社区共治理事会),使之成为党在社区治理领域执政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打造习近平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治理体系。

(三)培育治理型社会组织

十九大强调:“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可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必要条件,尤其是治理型社会组织。所谓“治理型社会组织”是指“多元主体”中偏向于担当、行使和维护所属权力和义务的社会组织;不同于以利益为导向的服务型社会组织。如社区业主大会、业委会、居委会、社区建设协会、业主委员会协会等。要加强社区治理主体的合法性、代表性和全面性建设,大力推进社区治理结构体系改革,强化社区的社会功能,赋予社区多元主体相应的法律地位,加强治理型社会组织建设,实现多元主体间的结构性耦合。

(四)现阶段我国社区基本类型及特点

从目前我国社区形成的居民构成来看,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单位房社区:以单位职工或家属为主要居住人群,如教师公寓、部队大院、公务员小区、单位开发或集资建设的社区等。二是原住民社区:以传统邻里关系和原住居民为主要居住人口的动迁小区、棚改小区、村改居等类型的社区。三是商品房社区:具有商业开发性质,面向社会销售的社区。三种类型具有不同特点:单位房社区和原住民社区具有“差序格局”特征;单位体制倾向于“有机差序”,基于利益、责任、义务、价值观的趋同和单位的利益关联,极易产生互动;原住民则趋于邻里关系、文化认同、价值观的相似性产生共鸣,缺乏双向互动机制,倾向于“机械差序”形态。商品房社区完全不同,它是趋于社区文化和法律、民俗的认同而聚集在一起的“原子个人”,缺乏文化和价值认同,更像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的“团体格局”。这三种模式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各自适宜不同的治理模式。

(五)事业和产业同步发展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要靠两才(财政和人才)做支撑的,社区治理也不例外。在社会治理格局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开展合法、有序,与社区建设匹配的社区产业建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坚持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社区产业。坚持三个层面的“以人为本”:第一,构建社会生态、社区建设环境的“以人为本”,使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全面增强;第二,坚持服务社区、解决社区问题的“以人为本”,切实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第三,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社区治理、服务人才的“以人为本”,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共建”就要有资金支撑,可持续的社区产业发展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区建设注入“负熵”活水。建设具有内生活力、可持续、能够良性循环的现代社区,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六)居政剥离各司其职

当前我国的社区治理实践也明显存在着这样的困惑,结构与功能不匹配,需要深化改革来完成。如实现“居政剥离、各司其职”就是一个重要课题,居政剥离实际上就是政社分开。本来政府、市场和社会遵循不同的客观规律,大家都懂,但实现很难。十九大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实施要点

(一)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为核心,组建社区治理理事会

课题组主要成员以调研形式任职社区第一书记,配合社区党组织直接参与社区治理,课题组相关成员予以支撑。如果课题组能够进入区县政府层面(或挂职深改组),则更有利于从战略高度进行判断、制定实施方案和指导实践,加强标准化研究,增强课题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普适性。要切实落实十九大提出的“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成立社区建设协会参与治理主体建设

一是加强对社区治理型社会组织建设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二是推动基层社区治理型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建设,如社区机构、业主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的社会组织登记。三是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治理的法律普及和法治宣传教育。四是开展社区治理理论创新研究,参与社区治理实践,把智库研究成果和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实践有机结合,把智库外脑变为社区治理的内脑,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科学、健康发展。

(三)坚持问题导向解剖麻雀

以调研社区为基地,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共治理事会”,探索解决不同类型社区存在的不同实际问题。以调研小区为例:第一,解决业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的服务合同问题。第二,解决小区的消防安全、电梯安全和饮用水安全问题。第三,解决小区电梯间广告、车位租金等公益收入的权属和使用问题。第四,解决小区业委会办公场所、小区居民活动场地和设施问题。虽然这些问题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解决起来相当困难,但这些问题不解决,新的治理格局就很难打造。课题组希望通过司法渠道或第三方协调,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

(四)定期开展社区服务培养居民有序参与

当前参与社区事务的人群基本上是亚玲型结构,老人、小孩的乐土,他们的快乐和健康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幸福和安宁。在共建共治的基础上实现共享,才是现代社区治理的落脚点。通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娱乐活动助力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建立社区活动社会组织负责制,以法治为边界,以自治为动力,形成社区共治有序化运营。

(五)激发城乡社区活力走社会化扶贫之路

十九大提出“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共建共享”、“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全面脱贫,才有全面小康。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其中,把经济发展同社会建设融为一体。开展慈善扶贫事业,建立大病大灾专项扶贫基金,争取国、内外慈善基金支持。探讨脱贫之后不返贫且能致富的有效路径。

脱贫工作是政府保障和社会慈善的有机结合,我们要把社会组织,尤其是社会经济组织和社区居民调动起来,把城乡社区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和全体人民在发展中的“共建共享”融为一体,助力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猜你喜欢
共治社区建设
论互联网金融的公私协同共治
“多元共治”乐融融
山东乐陵市:“三水共治”促水环境改善
社区大作战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