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某羊场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2018-12-10 06:35郑文亚ABDULRAHIMBAKARMATAKAASMAKOMBOHAJI彭侃霖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布鲁菌羊场试管

伍 钢 ,郑文亚 ,肖 亮 ,ABDUL-RAHIMBAKARMATAKA,ASMAKOMBOHAJI,彭侃霖 ,刘 犇

(1.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2.宜春市袁州区畜牧水产局,江西 宜春 336000)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牲畜中,布鲁菌病患病羊为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为患有该病的牛和猪。公畜感染该病后可能引起睾丸炎和附睾炎,大多数布鲁菌病患病母畜会出现流产、早产和死产[1]。当布鲁菌在绒毛膜上皮细胞中增殖时,在怀孕母羊的胎盘中发生炎症,导致绒毛慢慢坏死,并且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逐渐分离,使得流产母畜的子宫内膜可能还会发生更严重的炎症[2-3]。研究表明,布鲁菌导致动物患病与以下2个机制相关:一是被寄生的吞噬细胞的凋亡过程会被布鲁菌脂多糖的O链所抑制,导致宿主不能够检测到它的存在;其次,通常吞噬细菌的吞噬体会与溶酶体融合,使细菌被消化,达到灭菌的目的,但布鲁菌的Ⅳ型分泌系统会阻止这一过程的发生。上述发病机制给该病的防治造成一定的困难[4]。

布鲁菌病属于传染类疾病,当养殖场中有一只羊患病,病菌就很快会大面积的传播,如果母羊处在妊娠期,就会导致其流产,给广大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萍乡市某羊场妊娠母羊散发流产,少数未孕母羊久配不孕,并没有发现患有睾丸炎的公羊。此前,该羊场未对羊群进行布鲁菌病的免疫。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该羊场山羊是否感染布鲁菌病,旨在为该羊场布鲁菌病的净化工作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样品

在江西省萍乡市某羊场随机选取100头山羊,骑式方式保定,颈静脉采血 5 mL,将血液在室温下放置约1 h,然后在低速台式离心机中以3 000 r/min离心20 min,之后将淡黄色透明液体转移到1.5 mL离心管中,并储存在-20℃备用。

1.2 主要试剂

虎红平板凝集抗原、标准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试管凝集抗原、标准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均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苯酚等其他化学试剂由宜春学院肉牛(羊)疾病控制实验室提供。

1.3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

取洁净玻璃板,先用无水乙醇喷洒,再进行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用灭菌蒸馏水进行冲洗,用记号笔在玻璃板上画2 cm×2 cm的小方格,在左下角写上相应的耳标号。按诊断试剂盒说明书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标准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的稀释,稀释后各取30 μL滴加在玻璃板上,同时,将30 μL测试血清移液到对应于玻璃板上耳标号的小方框中,滴加30 μL抗原,并使用枪头充分搅匀,反应4 min后记录结果。依据说明书上的评判标准进行结果的判读并记录,标准阴性血清对照呈现粉红色、均匀、透明,无凝集颗粒;标准阳性血清对照呈点状或线状,呈淡红色—粉红色—深红色界限分明,用肉眼可以看到明显的凝集颗粒。参照标准阴、阳血清,受检血清在4 min内出现与标准阳性血清相同现象的判为阳性(+),出现与标准阴性血清相同现象的则判为阴性(-)。

1.4 试管凝集试验(SAT)

检测对象为RBPT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血清。按照说明书制作比浊对照管并进行阴性、阳性和待测血清的稀释,做 5 个稀释度(1∶12.5、1∶25、1∶50、1∶100、1∶200),依次记为 1、2、3、4、5 号管;按说明书要求对抗原进行1∶20的稀释,之后将0.5 mL稀释好的抗原分别加入已稀释好的各血清管中,接着反复吹打混合均匀;放置在37℃恒温箱反应22 h后取出,在室温下静置2 h,最后进行结果的判读,按照比浊管的浑浊度和对照组的凝集沉淀情况进行判断。强阳性记录为“++++”:抗体完全凝集,在试管底部有大量固体物质,上层液体的清亮度为100%;抗体基本凝集记录为“+++”:试管最底层有较多的沉淀物,上层的液体清亮度为75%;抗体凝集较明显记录为“++”:底层固体物质较少,上层的液体清亮度为50%;弱阳性记录为“+”:底部沉淀物很少,液体清亮度为25%;阴性记录为“-”:管底部没有沉淀物,液体清亮度为0%。参考比浊对照管和标准阴、阳性血清判断结果,羊待测血清在1∶100倍稀释管出现“++”以上凝集时,可判定为阳性;若在1∶50倍稀释管出现“++”以上凝集时,则为可疑,对可疑血清将在3~4周后重新测试,假如结果仍为可疑,则可以判定为阳性。

2 结果

布鲁菌病的血清学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在100只山羊血清中,通过RBPT法筛选出37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37%。通过SAT方法进一步检测经RBPT试验已经确定为阳性的血清样品,结果显示37个RBPT阳性血清中有20个经SAT检测为阳性,最后确定阳性率为20%。

表1 布鲁菌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发病原因分析

结合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研究了萍乡市某山羊场布鲁菌病的发病率,其布鲁菌病阳性率为20%。可见该羊场在该病防控中还是比较松懈,因此会出现母羊经常流产的现象。经调查发现,该羊场布鲁菌病阳性率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方面,伴随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我国养殖业特别是牛、羊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跨地区调运输入布鲁菌病阳性牛、羊的概率[5],羊场管理人员疏忽大意,对布鲁菌病的危害也不够重视,没有对引入的山羊进行检疫,导致布鲁菌病阳性羊被调入;另一方面,该羊场饲养员没有注意控制环境卫生,病羊的排泄物以及流产山羊排出的胎衣、胚胎或胎儿未被及时清理,未及时对羊舍进行消毒,加快了该病的传播。

3.2 防治措施

为了降低布鲁菌病的感染率,达到彻底净化疾病的目的,应对羊场的山羊养殖档案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做好山羊耳标号的登记工作,制定布鲁菌病检疫工作计划,将山羊布鲁菌病的检测纳入日常疾病监测工作中。对于该病的检测,最初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筛选,然后通过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ELISA抗体检测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确定[6-8]。对于发生流产的山羊,在实验室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采集流产胎儿或胎衣等流产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或PCR检测进行诊断[9]。首次进行全群检疫,需设置有效的隔离场所和无害化处理场所,及时隔离阳性山羊;间隔2个月再次对阴性山羊全群进行检疫,连续检测2次都为阴性的山羊群定为阴性群(清洁群)。若阴性群山羊发生流产,应及时送检病料和血样,检测结果为阳性则立即隔离。若从外地引种,最好是从阴性群进行引种。若引种前未检测该病,在到达目的地后必须隔离饲养2个月以上,期间进行2次布鲁菌病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山羊再并入本场阴性群饲养。清洁群建立后,每年至少要对该病进行1次以上的检疫。

关于该病的免疫要根据该病流行情况和 《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的国家政策综合选择。如果在一类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15个牛、羊养殖较多的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县为单位,连续3年对牛、羊实行全面免疫;连续免疫3年后,以县为单位,由省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评估考核达到控制标准的,可停止免疫。奶畜个体病原阳性率超过2%的县,由县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省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免疫。首先进行免疫前检测,然后淘汰病原阳性牲畜,最后对剩下的病原阴性牲畜接种布鲁菌活疫苗(M5株或M5-90株)进行免疫。如果在二类地区(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15个省份),原则上不实施免疫。但未达到控制标准的县,需要免疫的由县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才能在经省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免疫,报农业农村部备案。如果在净化区(海南省),不允许对牲畜进行免疫。在免疫接种疫苗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羊场的管理,定期清理围栏,及时清理羊的分泌物、粪便和尿液等。

清洁的环境有利于减少病菌生长,为羊群的生长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定期进行羊舍及设施的消毒工作,从而抑制或减少病菌滋生繁殖,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对于流产母畜的排泄物和流产物,要及时清理和无害化处理,每天加强消毒1次;最后通过营养调控和日常保健工作提高山羊自身的免疫力,从而提高羊群的整体抵抗力,降低疾病发生率[10]。

布鲁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布鲁菌存在于流产母羊的粪便、乳汁、内脏和皮毛以及被病原菌污染的水、物品和饲料中,是羊群之间以及人布鲁菌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广泛,可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和交配等途径进行传播,对羊群和人类危害都很大[11-12]。建议该羊场一定要从观念上重视该病,切实采取措施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做好净化该病的详细计划,并采取措施使山羊养殖场最终成为布鲁菌病阴性场,这样既可以增加山羊养殖的经济效益,又可从源头上降低人类感染布鲁菌病的发生率[13-14]。

猜你喜欢
布鲁菌羊场试管
江西省布鲁菌分离株的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广西羊种布鲁菌病菌株种型鉴定及评价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羊场疫病防控体系创建思路及分析
团结的班子
试管难题
某县布鲁菌病的血清学监测分析
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乘积季节模型在我国布鲁菌病短期月发病人数预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