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保护与开发规划设计初探

2018-12-10 10:29赵心畅徐洪霞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11期
关键词:项目区污水公园

赵心畅,徐洪霞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4)

城市湿地是城市里一个生态交错地带,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一旦城市湿地受到破坏,其特殊的湿地功能和系统不易恢复。城市湿地公园兼有城市生态调节、环境教育、生态保护、以及观光游憩等综合性的功能作用,并具有调蓄城市的雨洪,提升城市景观形象和品位,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化建设和发展中,如何规划建设好城市湿地公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城市湿地的保护和适度开发一直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以海南省某沿海城市的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初步探讨了如何进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对其他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1 项目区概况

项目位于海南省某市城区的核心区域,距海岸线约310~700m。该项目区建设范围为一块狭长区域,总占地面积约108.5hm2。

项目区地势不高,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降低,区域高程约2.3~3.1m。多年平均气温24.5℃,多年平均降雨量965.5mm,蒸发量较大。海区受北部湾潮汐系统控制,属正规日潮,本区域多年平均最高潮位2.31m。

项目区周边市政路网发达,为城市的主要交通轴,现湿地南部有货运铁路穿行而过,远期将改线停运,铁路路基高程约4.2m。

2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湿地基本情况

项目区水域占地约24.43hm2,沼泽地约13.32hm2,林草地65.52hm2,道路及居民点约5.23hm2。年内水位变幅0.3~0.6m。

2.2 水文及雨水设施

项目区集雨面积约7.8km2,集雨区域主要是城镇居住区和部分耕地区,湿地年接纳的径流量约375万m3,水体补给还有周边未纳入污水管网的生活污水。

项目区周边区域现状雨水集中排入口有六处,铁路下方有3处过水涵洞,有龙须沟和北排水沟两处排海口。项目区汇水排水现状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湿地周边区域汇水排水现状示意图

2.3 污水处理设施

城区现有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项目区西南部约3km,处理规模现为2.5万m3/d,规划2030年处理规模扩至5万m3/d。项目区周边汇水区域面积内主干道建有污水干管,但由于项目区地处洼地,周边分布大量居民区,生活污水支管建设不完善,其生活污水直排入的现象突出。

2.4 水质和底泥

水质为劣Ⅴ类,为城市黑臭水体,尤其铁路以南区域水体水质最差。按近期水质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为水质标准进行评判,化学需氧量最大超标倍数达3.2倍,5d生化需氧量最大超标倍数达2.56倍,氨氮最大超标倍数达9.35倍。水域区域存在较厚的流泥(厚度0.3~0.8m),含水率一般在80%~95%,为内源污染源,是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实测结果,水体底泥有机物含量为29.2~63.4(g/kg),含量较高;总磷含量为0.436~1.08(g/kg),总氮含量为0.005~0.386(g/kg),总磷含量较一般湿地高,其它重金属指标未见异常。

2.5 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湿地资源充足,有一定的自然野趣。周边区域主要为城市建成区,以低矮楼房为主,间杂部分耕地,局部区域人为圈起来进行禽畜养殖。由于缺乏管理,湖周沿线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胡乱堆置,存在垃圾入湖现象,加之是黑臭水体,蚊虫滋生,水葫芦大量繁殖,地被植物景观杂乱,整体环境质量较差,给人以较强的负面景观印象,导致该区块的开发利用较困难,土地价值无法提升。景观现状如图2所示。

图2 湿地景观现状图

3 湿地公园功能定位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项目区功能定位是集教育、健身、休闲运动、观景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基于场地和上位规划的解读,以“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为理念。将项目区定位为城市“绿心”、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湿地科普宣教基地、海绵城市试点工程,使其成为城市旅游景观点和市民周末休闲的最佳去处。

4 总体布局

建设目标:改善水体水质、构建健康生态系统、缓解城市内涝、提升城市景观,为居民提供一处集湿地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康体运动、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湿地公园。

根据湿地现状、上位规划、功能定位及建设目标,湿地公园的总体布局以景观规划设计为核心,形成“一带一环六片区”的布局,同时兼顾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防洪排涝规划。

一带:即蓝带,是湿地公园主要生态水系骨架。清理水葫芦等外侵物种,环保疏浚污染严重的流泥,扩大水域面积,保证水系连通,增加湖体容量。各区均围绕这一脉络展开,它同时也是湿地公园整体生态格局形成的基础。

一环:即外围生态缓冲环,包括环绕湿地公园的生态缓冲带和污水收集管网。生态缓冲带遮挡周围的不良景观削弱湿地生态环境的边缘效应,保证湿地内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视觉景观,同时净化面源污水,保障湖体水质。污水收集管网对湿地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实施截污,最大程度保证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水体。

六片区:将湿地公园化分为管理服务区、城市休闲区、科普文化区、湿地观光区、湿地探索区、湿地游憩区六个功能片区,不同的功能区根据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城市特征进行空间布局。湿地公园总体布局图如图3所示。

5 生态景观规划

遵循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规范,以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场地自然风光,营造文化内涵深厚的湿地景观区,结合人的行为活动,让城市中的居民去靠近自然,走进湿地里去感受湿地风光,去了解湿地,其景观设计应以城市建设和自然协调发展。湿地公园总体平面图如图4所示。

图3 湿地公园总体布局图

城市湿地公园主要包括:管理服务区、科普文化区、城市休闲区、湿地观光区、湿地探索区、湿地游憩区等。

6 防洪排涝规划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防洪、排涝等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项目根据海洋环境监测站和龙须沟水文资料,得知内河发生频率洪水时,遭遇潮位均小于多年平均最高潮位;而当发生年最高潮位时,平均遭遇内河洪峰流量均小于多年平均洪峰流量值。因此,洪潮组合可为设计洪水遭遇多年平均最高潮位2.31m。

根据暴雨洪水计算以及现状调洪演算的成果,在现有库容的蓄滞洪能力以及龙须沟和北排水沟的泄流能力下,当发生2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项目区南部和北最高水位分别为4.19m、3.49m,常水位为2.50m(根据景观和防洪要求确定),高于洪潮最高潮位(2.31m),排泄不会受潮汐影响,排水采用以自排为主原则。

经洪水分析计算,将湖体环湖道路抬高至20年一遇洪水标准高程,起到防护堤作用。在龙须沟处增加控制闸,增加调蓄能力。另外增加南北部联通,利用北排水沟泄洪,减少南部的行洪压力。同时建议在龙须沟近入海口处增加排涝泵站,减少海潮对龙须沟排涝的顶托,增加龙须沟的排涝能力。

为保障北部区域景观水面,在北排水沟排海口上游增加控制闸。对铁路下方现有3处涵洞进行疏浚清理,恢复其过水能力。同时,铁路下增加钢筋混凝土管,基本能消除涵管的壅水造成的内涝。

7 污染防治规划

根据海南省人均用水定额标准和项目区周边居民人数,估算出生活污水中COD、NH3-N、TN、TP等主要点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据相关研究及经验值,估算出城市初期雨水中COD、SS、TN、TP等主要面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据现场调研流泥厚度和含水率,估算出淤泥量,为内源污染,是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相关研究及经验值,推算出COD和NH3-N等主要污染物释放量。

根据湿地地表水的水质目标和和GB/T 25173—2010《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推算出该湿地COD、NH3-N、TN、TP等污染物汇集量是消纳量的1.1~2.7倍。采取的污染防治规划主要是充分发挥湿地的净污能力,最大限度在湿地范围内净化污染物,依托城市排水规划规定的排水体系,对项目区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实施截污工程,最大程度保证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湿地;对湿地水体内的流泥进行清理,消除内源污染;依托湿地公园实施的生态景观工程,最大程度净化进入湿地的面源污染物;污水处理厂尾水经过功能湿地深度处理后进入湖体进行补水,确保水域水环境质量。

8 结语

本文充分阐述了项目区的湿地、水文、雨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水质、底泥及景观现状,并分析了项目建设主要存在的防洪排涝、底泥内源污染、周边截污设施不健全、景观杂乱等问题。项目设计时通过充分论证,得出项目区不受潮汐影响,并通过采取抬高环湖路标高至防洪标准高程、排海口设置控制闸、南北区水系联通等措施保障防洪排涝功能;通过项目区周边布设截污管网、清除污染底泥、建设湿地等措施解决污染和生态问题;通过“一带一环六片区”的布局打造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效果。本文充分论述了如何从现状着手查找问题,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对其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规划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项目区污水公园
处理污水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在公园里玩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一见如故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