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主线

2018-12-10 09:09杨振闻
克拉玛依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

摘 要: 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可以发现:“为什么要对青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对青年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青年自身怎样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勾勒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主线,对青年自觉涵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激扬青春、奉献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8.04.01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杨振闻.论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主线[J].克拉玛依学刊,2018(4)3-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包括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等。归纳起来,这些讲话集中回答了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对青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如何对青年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三,青年自身怎样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大基本问题,实际上就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主线。把握这一思想主线,对青年自觉涵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激扬青春、奉献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为什么要对青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青年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乎青年自身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1. 青年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中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较量与争夺呈现新的特征。西方国家以所谓“普世价值”的名义加紧向我国输出价值观,特别是利用年轻人喜欢的互联网传播西方核心价值观。而青年人由于缺乏社会阅历、缺乏对西方价值观渗透的足够免疫力,其价值取向具有模仿性、多样性、可塑性等特征,一些人因此成为西方价值观的俘虏,盲目崇拜西方的政治制度及其价值观念。因此,在广大青年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价值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社会主义属性、时代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的有机统一,是当代中国人的最大价值共识,也是青年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根本价值遵循。对一个人价值观的养成来说,青年时期无疑是一个关键时期。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个形象比喻:“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172所以,每一位青年要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就必须学习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所系

在2014年五四青年節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五四运动以来,一代代有志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奋斗历史。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这一目标,广大青年责任重大。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大多还不到而立之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时,也还不到耳顺之年。换言之,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现在在校大学生及与之年龄相仿的广大青年都会全程参加,使命极其光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1]167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70

青年人如何才能无愧于时代的呼唤?从思想上来说,就是要有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有理想,有抱负。广大青年也只有把自己的青春梦想和价值追求融入国家民族的发展大业中,才能成就个人的精彩人生。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 [3]281,因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3]277。

二、如何对青年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青年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善于把握三点基本要求:明确重点、尊重个性、渗透浸染。

1.明确重点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维度的核心价值观,每个维度的内容都很重要,每位青年都应牢记于心。但对施教者而言,不能仅仅满足于让青年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字面含义,更为重要的是要让青年人懂得核心价值观所导引的精神实质是什么。这一精神实质就是要在价值多元、社会转型背景下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上居于主导地位的道德观念,而这种道德观念往往蕴含在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里。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168

更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帮助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点所在,那就是要注重道德规范教育。他说:“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就是要崇德修身。……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方能用得其所。”[1]173

第一,“明大德”,就是个体对于民族、国家的情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当担。青年人要志存高远、情系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大德,就是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每一个公民都要为之奋斗的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明大德”,不仅仅是懂得国家发展的核心价值目标,更应化为具体行动。每一个中华有志青年都要积极投身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之中,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守公德”,就是公民在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恪守的基本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维度所倡导的基本价值准则,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公德是社会健康运行的基本道德要求,包括青年人在内的每一位公民都应自觉遵守。中国传统社会由于自给自足经济的封闭性,整个社会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长期以来中国人生活在熟人社会里,公共空间相对缺乏,公德意识相对淡薄,官本位、关系本位观念盛行。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全面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对青年人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特别是法治意识,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增强广大青年人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培育和弘扬法治核心价值观。

第三,“严私德”,就是公民要注重个人道德修为,要严格遵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规范。这是当代中国公民,尤其是年轻人得以存世立足的道德根基。良好的道德修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锤炼过程。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年轻人必须在道德修养、价值锤炼上“严”字当头,学会感恩、学会勤俭、学会谦让、学会助人、学会宽容、学会自律、学会自省等,经受住各种诱惑,实现人生价值。

以上三条要求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其中“明大德”是根本、“守公德”是关键、“严私德”是底线。除了这三条,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在青年人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开展道德教育的时候,应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引导青年学习掌握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很多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哲学智慧,对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既“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4]188,又要科学对待“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164。

2.尊重个性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尊重青年的个性培养与个性发挥。对青年价值观教育而言,一定要掌握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唯有如此,才能在价值观教育中引起青年的思想共鸣而不是思想隔膜,从而达到引领青年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宽容,是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儿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5]

3.渗透浸染

青年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需要认真落实,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就是说,要在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达到渗透浸染潜移默化的效果,增强年轻人的价值判断、选择和塑造能力,使其深刻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要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在年轻人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要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165。同时,“日常”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与理想信念教育融为一体。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和行动指南,是克服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对青年健康成才起着动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为了使广大青年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科学内涵,需要有意识地在日常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融入中国梦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中国基本国情教育、中共党史教育,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6]只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才能使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要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化”。党的十八大所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高度凝练而成的,具有理论抽象性的特点;但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抽象化,而要从身边熟悉的事例讲起,通过身边道德模范真实生动的故事,让年轻人感受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呼唤的真善美、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否定的假恶丑。对于在校读书的年轻学生来说,老师就是他们最熟悉的人,因此,老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5]

第三,要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形象化”。在年轻人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核心价值观三个维度的逻辑梳理,还应通过形象化的载体栩栩如生地让他们更好地感受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润物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诉人们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1]165

第四,要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对年轻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一定要重视实践养成,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践行,而不是停留于书本中、论文里。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165。

三、青年自身怎样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就宣传部门和教育机构如何开展青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发表了重要讲话,而且还在2014年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对青年自身怎样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四点明确要求。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1]17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是一种“集体智慧”的产物: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的重大理论发展,也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以及世界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因此,青年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前提,就是要刻苦学习,系统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科学内涵、内在逻辑,实现价值观认知。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1]172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论述了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实践的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大德”。青年要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不仅要有过硬的能力本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青年的成长来说,核心价值观、道德修为是首要的、管人生方向的东西,这也就是我们党的用人标准一直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根本原因。青年如何修德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1]173。这就是说,青年既要有立志胸怀天下、服务苍生的大德,又要有从我做起、注重小节的道德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1]17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价值选择的过程。当今世界正在發生复杂深刻的社会变革,特别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各种思潮相互交织、鱼龙混杂,我国也处于社会整体转型升级期,新旧价值观念叠加,加上青年自身往往都要面对学业、事业、情感等多方面的选择与困惑。在这种复杂图景下,青年对以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做指导作出相应的价值选择,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最大价值共识,就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指导。因此,每一个青年都应自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模范道德人物为榜样,见贤思齐,明辨是非,在多元价值选择中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1]173这就是说,青年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是在书斋里培养,而应该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化为青年自身的具体价值践履。具体来讲,要注重三点:其一,要面向社会实践。青年在学校、在书本、在家人那里都学到了很多价值观教诲,懂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其具体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比如,年轻人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呢?这就是在职场必须要回答的一个价值命题。正确的回答只能是遵循“敬业”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其二,要注重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应当成为青年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青年的价值实践, “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3]279。其三,要把做事与做人统一起来。核心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不仅仅关乎人的精神世界,也关乎人的生活世界。青年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完善自我,指导人生,把核心价值观作为做人做事的基本遵循。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来说,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就是告诫青年在处理个人与事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一定遵循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又对青年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二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三是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7]。这四点希望,实际上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10(2).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6-27(1).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2).

猜你喜欢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