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谈礼:《礼记》中的尊老敬长

2018-12-12 10:53鸿叶
小演奏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礼记碑文重阳节

鸿叶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光荏苒,转眼又到了农历九月初九,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法定的老人节。至于重阳节名称的由来,源自道家经典《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都是阳数,故名“重阳”。重阳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记载其源于三国时期,到魏晋时期民间就有赏菊和饮酒的习俗,唐朝时被正式定为节日,到了1989年,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从此重阳节敬老的习俗得以延续下来。

尊老敬长是我国的传统美德,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呢?《礼记》作为我国经典的儒家典籍,其中有很多关于尊老的名句。让我们细细品读经典,从书中找寻尊老敬长之道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有人说我国自古以来没有养老制度,现代的养老制度完全来自于西方,这种说法不符合史实。据记载,我国的养老制度最早在《礼记》中就有体现,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种尊老敬老的礼仪“无关爵位无关财富,年老本身使人尊贵,虞夏殷周,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据《礼记》中记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不同的养老礼,那時就已经将敬老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礼记·王制》中这样记载:“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异粻,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离寝,膳饮从于游可也。”有虞氏用燕礼,夏后氏用飨礼,殷人用食礼,这些礼的具体内容我们并不太清楚,但是每个时期都有各自不同的养老礼仪,这一定是毋庸置疑的。

夏、商、周时期,为体现对老人的尊重,规定五十岁的人一日三餐可以吃不同的粮食,子女要为老人提供可选的食材。到了六十岁,子女要为老人准备肉类食品,而且要每顿都有肉吃。到了七十岁,在两餐之间还要加膳。八十岁时,子女要给提供果品,并且老人外出时其身边要有食品可供食用。九十岁时,老人的饮食要常备其身边,无论走到哪里饮食都要专人照顾。这是什么原因呢?正如《礼记》中所说:“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可见当时的礼仪最注重的是老人的温饱问题。

《礼记·曲礼》中曰:“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说的是他人虽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但若他的年龄是自己的一倍,就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去对待他;若他的年龄比自己大十岁,就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若他的年龄比自己大五岁,同行时要走在他后面一点,就像对待家里的兄弟一样。

恒言不称老

在老人面前不要总是把“老”字挂在嘴上,若年轻人都说自己老了,老人定会觉得更伤感。因为人一旦步入老年,心中特别怕老,更怕他人提及年老,所以我们在老年人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这也是对老人应有的尊重。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

在跟随长者外出时,年轻人碰到自己的熟人时不要隔着马路跟人打招呼而把长者冷落在一边。《礼记》中与此句意思相近的一句为“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意思是说跟着父母亲外出时,若遇见父母的朋友、同事,在他们交谈时自己要站在旁边耐心等候,不插嘴,更不能表示厌烦。

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当长者有所询问时,应谦虚辞让,否则就是很失礼的行为。这种谦让也表现为古时请冠礼的嘉宾时,嘉宾第一次受邀要谦虚地礼让说自己的德行不配,这是第一遍推辞,叫作“礼辞”,这种谦辞也表现在日常的其他行为中。

凡是长者或地位尊贵的人邀请你帮助时,首先应谦让一番,这是《礼记》所倡导的。为什么要谦让呢?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肯定会有更好的人选,若初次受邀就答应下来,显得不够谦虚。当对方第二次邀请时,受邀者再次谦辞叫“固辞”。这时,受邀者是否真的有其他原因不能参加尚不能确定,所以邀请者还要第三次相邀。若这次受邀者仍然推辞,则表明其确实不愿意或不便受邀,叫“终辞”。如果受邀者愿意帮忙,此时就不必再推辞而应答应下来,这也就是《礼记》中所倡导的有教养的表现。清华大学校园内有一处著名名胜——王静安先生纪念碑,又被称为“三绝碑”,此碑由梁思成先生设计,碑文由陈寅恪先生撰写,碑上的篆额由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马衡先生亲笔题写。其中,陈寅恪先生所撰写的碑文大意为:王静安先生自沉两年了,师生都非常怀念他,并决定要建立一个纪念碑来表达哀思。纪念碑的碑文在筹备者的再三商量下决定由陈寅恪来起草,陈寅恪说自己当时“数辞而不获”,意思是推辞了数次都没有获得同意。陈寅恪学识渊博,且与王静安先生关系甚好,是撰写碑文的最佳人选,但他还是推辞多次,这一做法便是文化名士谦虚的最好体现。

见同等不起

“同等后来,不为之起,尊敬先生,不敢曲为私敬也。”由此句我们可以联想到,在一个四面都摆放有沙发的屋子里,年轻人陪一位尊敬的老先生落座时,应该坐在哪里?要“尽其所近尊者之端”,也就是要坐在他一端,离他较近,以备其所需方便照应,除此之外,应先将前面的位置坐满,将后面的位置空着,以便后来的人能够按顺序就座。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

这里的“粪”是指垃圾,如果老人到访时,地上不明原因有垃圾,必须自己打扫,并且打扫的时候,扫帚要朝着自己的方向,不要朝着老人的方向,扫完以后还要用扫帚把垃圾盖住。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屦,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在长者身边陪坐或是到长者家里去拜访时,与老人交谈要控制好时间并要适时离开。其中,“君子欠伸”意思为长者在那里打哈欠、伸懒腰,“撰杖屦”是指长者找自己的拐杖、鞋子,这表示他准备站起来,很想离开,“视日蚤莫”指看外面的太阳,这些动作都表明长者已疲倦,此时拜访者要及时止住话题,并与长者问好后迅速离开,给长者留下充足的时间休息。

君子式黄发,下卿位,入国不驰,入里必式

年轻人多是黑发,年长者的黑发会慢慢变成白发,有很多高龄老人头发白后还要变黄,所以黄发表明这个人的岁数相当大了。有礼貌之人在车上看到黄发老人要“式”,也就是扶着车前面的横木并低头致意,这是古代的行礼之一,即见到老人要有礼貌,即使在车上也要打招呼。

猜你喜欢
礼记碑文重阳节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半途而废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重阳节
彝族碑文略论
彝族碑文略论
重阳节为什么称为“重九”
重阳节
快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