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深水期”的经济迷局

2018-12-13 23:16黄帅
南风窗 2018年25期
关键词:深水秩序转型

黄帅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创造了非凡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从“世界工厂”到“产业升级”,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依靠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支撑起来的低端产业市场,而是要迎难而上,实现整个经济体系的更新换代。

从历史上看,凡是走到这个阶段的国家,都面临着最大的转型难题。顺利转型者,便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不顺利者,可能陷入长期低迷状态乃至震荡、衰退。一些拉美国家曾凭借丰厚资源储备和劳动力市场完成了早期资本积累,但因为政局不稳、科技不强、创新乏力等因素,逐渐陷入成长的怪圈,发展最好的也不过进入了所谓的“中产陷阱”。而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也因为“休克疗法”造成了转型阶段的震荡,民生和社会稳定都因此受到冲击。

这些教训告诉我们,进入“深水期”的经济改革必须要结合实际国情、按照规律制定发展战略,而且要保证一定时期内的政策稳定性,尤其要给市场以安全感和全方位的保护。这里所说的市场,既包括国外庞大的贸易市场,也包括国内的市场,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方式,必须得到必要的认同和保护。近期舆论场上有关“国进民退”的争议甚多,也反映了不少民营企业的焦虑。事实上,如何定义、对待进而保护这些资本要素,一直是中国改革面对的难题,但不管怎么说,40年来的整体趋势是扩大支持并壮大市场经济的规模,是竭力加入国际经济与金融秩序,融入世界资本市场。

只不过,在国内经济继续换代升级的时候,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和历史上那些新兴大国与国际秩序的既有主导者产生利益冲突一样,是两国实力比对变化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结果。这一天迟早要来,只是发生的时间和形式无法准确预测。但压力也可以转化为动力,外部局势的复杂反而可以倒逼国内产生对经济改革的更深刻认识,我们的经济实力已经今非昔比,我们应对挑战的能力也已变强,但我们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看清这个问题,也就明白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在这样的环境下,除了进一步扩大改革,无论是从产业结构到金融秩序,还是从科技水平到政府治理能力,中国都需要在结合西方经验和本国国情的情况下,做出更加充分而有效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门初开,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的优势可谓碾压式的,但中国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取长补短,实现了改革早期的积累。90年代后,中国面对空前发展的资本市场,虽偶有徘徊,但总体上发挥了巨大优势,为今天的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面对“深水期”的改革,正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拿出勇气与智慧,才能顺利完成这次历史上最关键的现代化转型。

猜你喜欢
深水秩序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秩序与自由
识人需要“涉深水”
转型
孤独与秩序
沣芝转型记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