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8-12-13 02:44周小妮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绿色发展

【摘 要】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详细阐述。本文指出绿色发展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分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关理念,并从加强教育,促进人民绿色价值观转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方面论述了坚持绿色发展的长远意义。

【关键词】 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绿色发展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内涵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渗透到绿色发展的各个方面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社会永续发展,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目标,而人与自然和谐内生于绿色发展生产和生活的全过程。政府加强绿色服务,建立健全各种法律和政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引用绿色技术,生产安全产品,倡导居民树立绿色消费观,使人们在享受各种便捷时,进行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创人民环保、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加快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强政府和市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严格管束,发挥市场作用,对产品质量和流程严格把关。同时,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推行绿色技术,坚持低碳经济,开发绿色产品。合理配置人才和资源,建立绿色企业。其次,强化人民绿色生活方式变革。一方面,政府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约束者,设立法律维护人民权利,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绿色观。另一方面,倡导人民树立绿色消费观,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监督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推行健康产品。这也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

2、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建立

绿色发展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以和谐带动发展。绿色发展重视环境的维护,加快两型社会的建立,要求用发展的眼光关注社会,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世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我们要批判任何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谬论,摒弃错误理论。因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双方相互平等,共生共荣,所以要更好地认识并善待自然,自觉维护生态平衡,使自然更能持久地为人类服务,实现各方面的绿色发展,以推动和谐社会建立。

绿色发展增进经济可持续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革开放之初,百废俱兴,我国为加快经济发展,走上一条环境破坏的路子,导致人与自然不和谐。当前,由于日益紧张的资源环境压力,严重滞缓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而可持续发展坚持环境发展与经济建设并举,致力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调和,贯彻落实国家生态环境基本国策,树立长远眼光,满足当前人民利益,也考虑到子孙后代的长久发展,做到人类社会同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实现国家持续均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绿色发展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演进

1、毛泽东思想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

毛泽东充分肯定自然界的重要地位,提倡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他指,空气、森林及地下的宝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因素。[1]强调人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尊重客观规律。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要保护自然,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在促进国家生产发展的同时也要勤俭节约,减少生产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使用清洁能源,建国之初提出要植树造林,消灭荒山荒地,提出“绿化祖国”的口号。这些理论充分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局面。

陈云和周恩来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陈云十分关注生态问题,指出一定要科学兼顾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解决好自然各项资源能源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保护资源和治理环境的具有前瞻性的论述,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生态文明思想。周恩来虽未确切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但他以独到眼光在人口增长、水利建设,污染预防与治理和植树造林等,都發表了自己的见解,为我国生态工作顺利运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从而推动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实现中国绿色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绿色发展思想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要包含了邓小平的协调发展、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胡锦涛的生态文明思想,这些都为中国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推进中国社会实践开展,促使了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

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思想中的美化环境、绿色祖国的观点的基础上不断充实,注重人与自然协调,依靠科技、教育,高效地推进经济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给予积极的支持。江泽民集前两代领导智慧结晶,强调尊重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2]增强全民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加强法律政策的设立,增进国际合作,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胡锦涛也在前人理念的前提下进行了理论上的创新。他极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鼓励我们科学的利用自然,保护生态系统,缓解了环境与人类间的压力,实现平等性发展。同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丰富了绿色发展内容,促进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

在十九大上,习近平强调生态的重要性,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开了细致的介绍,为进行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变革、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战略部署,这是实现社会绿色发展的重要阶段,迈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一步。

在这个时期中习近平的相关思想发挥着主要作用,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促使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绿色发展是一种全面和创新的理论发展,冲破了早期工业文明无视自然的固有生产模式,开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只在乎物质而开始寻求与精神的平衡。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融进了社会生产、人类生活、执政环境以及主流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3]是在国际国内环境保护环境的影响下,立足于国内外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在地方和中央管理与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同时,习近平提出并阐述了一系列反映绿色发展意义的内容,彰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深刻认知与实践的不断升级。促进了人类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紧扣着两者之间的纽带,实现共生共存。

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价值

1、加强教育,促进人民绿色价值观转变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要加强价值观教育,促进人民绿色价值观转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模式,引领人们走科学发展之路。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展开广泛的教育,创新教育方式和内容,增强政府和高校关注,高度重视绿色价值观的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绿色发展储备坚定且雄厚的人才基础。第一,促进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创新。改变以往高校教育模式,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电子设备,利用“互联网+”,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实现教育内容的转变,摆脱单一的理论的讲授,加强实践课程的补充,进行实地考察,撰写实地调查报告,课程学科中要加强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灌输,树立正确的绿色价值观。第二,提升政府和学校的关注度,重视生态教育,加强生态价值观宣传。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强化高校软实力和硬实力,加强和美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渲染绿色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强化高校师资力量和资源整合,进行绿色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设立人才储备渠道,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学习氛围和谐,发展绿色教育,建立和谐校园。

2、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了詳尽的表述,并阐明了其深远意义,是事关整个中国发展的一种长远利益。针对目前日益紧张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现状,就要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不断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改变以往的与环境对弈的尴尬局面,转而尊重、保护和顺应自然,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国家、社会发展全方面,致力筑就美丽中国,[4]树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就是要促进国家各方面都能够全面且和谐发展,社会各方面能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也是国家绿色发展建设的过程,实现中国绿色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加强和谐文化的建设,培育人们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学习的观念,提升人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与自信,内化为本身的发展要求,这是发扬和谐文化的重要内涵和趋势,也是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助力之源。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3.

[3] 秦书生,杨硕.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探析.理论学刊,2015.6.

[4]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作者简介】

周小妮,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发展史方向.

猜你喜欢
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绿色发展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
基于遗址保护的城市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神圣的复兴 精美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