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努力抓好预备役部队实战化训练

2018-12-15 11:29梁中玉
国防 2018年5期
关键词:预备役现役练兵

邓 勇 梁中玉

内容提要:实战化训练,是推动部队作战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的根本途径。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与现役部队“一体化”建设,缩小与现役部队的差距,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实战化练兵,以真打态度检视实战差距、矫正抓训观念、狠抓重点落实,扎实提升军事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习主席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吹响了练兵备战新的时代号角。预备役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强军思想,贯彻落实强军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准备新要求,扭住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方法路径,不断拓展领域范围,以真打态度抓紧抓实实战化训练,不断提升军事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肩负起应急应战的使命。

一、用真打态度检视实战差距

用真打态度抓实战化训练,首先要以真打态度找准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工作与实战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当前,预备役部队在实打实训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和平积习积重未返。我军预备役部队组建后,没有经过战争洗礼,长期的和平环境导致实战化训练基础相对薄弱。从观念上看,虽然打仗的口号叫得响了,但“预备后用、预备无用”的思想仍有市场;“任期内打仗、服役期内打仗”的意识尚未牢固确立起来;部分官兵平时想得最多的,不是如何上战场,而是如何过日子,随时准备上战场的理念尚未夯实。从运行上看,教育与训练、管理与训练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突出表现在:政治教育的课堂远离备战练兵的战场,日常管理的轴线游离军事训练的主线。坐在会场上的时间、写作战备训练材料的时间、应对事务性工作的时间等,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大。

二是实战牵引模糊不清。一直以来,对预备役部队提出的“两个能力”目标似过于笼统,特别是“遂行任务能力”的内涵过于宽泛,不够清晰明确。随着编制部署的调整改革,一些与实战化训练密切相关的问题尚不明朗。例如,预备役部队将会改成什么样子?未来作战是整建制使用,还是分模块使用?是担负与现役部队同强度的作战任务,还是担负配合保障性作战任务?等等。以什么作战需求来牵引实战化训练,始终是预备役部队组织开展实战化训练所面对的一个现实困扰。

三是训保建设基础薄弱。长期以来,预备役部队只按打仗提要求,不按打仗搞建设,实战装备缺、训练装备少,且大多陈旧老化与现役部队存在代差,无法有效与现役部队开展联合训练;训练场地小、教学器材旧,且信息化程度低,无法满足实战化训练需要。近年来,训保设施器材的升级换代基本处于冻结停滞状态,投入远远落后于实战化训练发展的需要,加之人才缺、骨干弱,军事训练低层次循环的状况没有根本的改观。如何跟上现役部队建设步伐、实现一体建设,成为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用真打态度矫正抓训观念

解决实战化训练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导地位,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增强备战打仗观念,根治军中“四风”现象,全面肃清“郭徐”流毒影响,转变和校正思想观念、抓训模式,强化“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的意识。

一是强化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要时刻牢记习主席“我们面临的战争危险现实存在,必须做好随时打仗准备”的战略判断,“在战场上打不赢,那是要产生严重政治后果”的备战之忧,“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很大”的当务之急,充分认清面临的严峻复杂军事安全形势,肩负起重大现实责任和历史使命,始终把“战”字刻在心中,以枕戈待旦、闻鸡起舞的紧迫感,厉兵秣马,扎实做好打仗准备,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快速反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要深刻理解把握预备役部队新形势下可能担负的任务,保证实战化训练的着力方向。

二是强化自主抓训的责任感。当前,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过渡期的状态仍在延续,但备战打仗的发展没有过渡期。不管改革怎么改,部队的使命任务不会变,军人的主责主业不会变,作为预备役部队,绝不能坐等改革而放慢练兵备战的节奏,要牢记军队的根本职能是打仗,着力破除等靠思想,充分发挥党委核心统揽作用,把实战化训练作为中心工作突出出来,坚持一切向训练用力,一切向训练倾斜,积极开展自主抓训,把长远目标分解到各年度,制定好路线图,分批投入、分类指导、分步建设,确保官兵实战化训练实践不断线,部队备战打仗能力建设的进程不停顿。要探索推进国防动员政策制度改革,与地方政府在方案制定、资源共享、配套保障上密切协作,形成军地一体、上下联动、刚性执行的政策制度体系。

三是强化行为习惯的实战感。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使命任务教育和形势战备教育,着力根除和平积习,坚决把训练中的形式主义和虚假之风彻底赶出训练场,按照把平时当战时、把操场当战场、把营地当阵地、把岗位当战位的思路,构建实战环境,营造打仗氛围,把打仗要求贯穿到官兵日常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之具体化、形象化、常态化,让练兵打仗成为不可动摇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行动自觉,真正使官兵以打仗的心态、打仗的标准、打仗的行动投身战备训练,强化培塑战斗意识、养成战时习惯。

四是强化转型发展的时代感。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有代差,但思想观念不能有代差;部队调整改革需要待令而行,但研战习战活动必须超前展开。我们一定要按照习主席“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的要求,大兴学习研究之风,研究对手、研究装备、研究战法,深入研究把握现代战争特点规律,深入研究新体制、新职能下预备役部队战备训练的特点规律,主动练谋略、练指挥、练技能、练体能,坚决与练兵备战中习以为是的旧观念、旧套路、旧习惯彻底决裂,把按纲施训作为落实实战化训练的有力抓手,抓住战斗力生成提高的关键环节,紧扣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和遂行任务需求,把快速反应作为训练着力点,把行动能力作为训练切入点,把新装备训练作为增长点,把联合训练作为关节点,致力于瞄准战场抓练兵、紧盯对手抓练兵、与现役部队一体抓练兵,立足急难险困环境抓练兵,形成“真难严实”的练兵导向,切实在重点突破中提高实战化训练的质量效益。

三、用真打态度狠抓重点落实

预备役部队军民结合,战时使用首先要动员,平时应急往往更靠前,军事训练3年为一个周期,工作建设主要靠骨干。针对这些特点要求,实战化训练应着重抓好以下4个方面。

一是狠抓干部骨干基础训练。现役官兵训练,要坚持天天训、周周评、月月考,着重训强基础体能、基本技能,以挂钩带训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级训练机构和现役部队资源,通过采取分级培训、定期轮训等方法,培养训练上的“明白人”。通过双方“捆”在一起训、“绑”在一起演,推动预备役部队走上主战场,确保战场上无缝对接,提升联合作战能力。要分期组织预备役军官和骨干集训,集中抓好新补入干部转岗培训,考核建立军事训练档案,大力夯实训练人才基础;广泛开展现役官兵和预备役干部骨干军事技能岗位练兵活动,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培养训练尖子,推动训练落实,促进部队整体训练素质、水平全面提升。

二是狠抓应急力量应用训练。以有效遂行任务为目标,结合地域和环境特点规律,更新思想观念,优化训练模式,围绕可能担负的应急救援、抢险救灾和处置突发事件等任务,科学设置训练课题,突出基础训练、实装操作、综合演练等内容,按照基地集中训专业技能,拉动随机训应急反应,演练全面训行动能力的路子,着力抓好编建的应急力量训练,提升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实战化训练效果,扎实做好随时遂行应急任务的准备,确保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三是狠抓快速动员训练演练。快速动员能力是预备役部队实战化训练的基础环节,必须靠战备训练牵引,靠重点工作推动落实。要研究掌握未来战争动员行动特点规律,结合预备役部队年度整组工作,以快速动员方式组织基层连队开展战备点验;结合部队外训,组织首长机关带部分实兵的快速动员演练;结合预备役官兵轮训,按照战时快速动员的方法程序,收拢集结参训兵员,使机关和部队在反复实践中不断熟悉组织部队动员的各项工作,有效提高快速动员能力。

四是狠抓作战问题学习研究。抓好首长机关业务基础课目、战术作业和指挥所演习,组织专题开展作战问题研究、战场环境研究、战法和支援保障问题研究;探索营、连对抗性战术编组作业的组训路子,组织营连指挥员互换角色、互为条件进行沙盘和图上对抗作业,并结合外训探索自主对抗训练模式,进行实兵推演,把对抗训练作为推进实战化训练落实的重要载体,逐步提高对抗训练质量。此外,还要定期举办战争影片观摩周和战史战例阅读研讨活动,运用多种方法,使官兵了解熟悉对手、了解熟悉战场、了解熟悉战争。

猜你喜欢
预备役现役练兵
练兵比武砺精兵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雪野练兵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的历史沿革
思政课,课堂怎样“萌”起来——因为课前“大练兵”
孙武练兵
中国空军最新主力战机亮相珠海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