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代海军战略定位

2018-12-15 11:29史常勇
国防 2018年5期
关键词:海域海军利益

史常勇 陈 炎

内容提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是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的时代需求。细化落实习主席的战略要求,首要问题是找准新时代的海军战略定位,为海军建设发展明确目标。综合强国海军的各种学术观点,针对海上军事斗争实际,可将海军战略定位表述为“区域控海、跨洋投送”。从这一战略定位出发,可对海军兵力结构等诸多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析,进而有效牵引海军的全面建设。

海洋,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依托。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稳步推进,海洋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国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军事斗争的焦点在海上,国家利益拓展重心也在海上。海上安全已成国防安全的重中之重。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明确新时代海军战略定位,是完善海军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对于有效牵引海军转型建设,尽早建成世界一流海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海军战略定位的实践意义

定位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以市场营销为研究对象。所谓定位,是在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确定产品与众不同的优势并有效传达给目标消费者,进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定位理论在营销领域迅速获得成功之后,逐步拓展到企业战略管理的各个领域,成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定位的本质在于确定目标,围绕目标展开管理,实现有利、持久的竞争优势。在长期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定位理论经受了实践的反复检验,逐渐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并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目前,我军使用“战略定位”比较随意,尚未形成权威规范的定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亦没有收录这一词条。现有涉及海军战略定位的相关表述过于笼统,未能准确反映海军的军种特性和独特作用,难以发挥引领海军建设的重要作用。

2017年5月24日,习主席在视察海军机关时提出,瞄准世界一流,锐意开拓进取,加快转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贯彻落实习主席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的指示要求,首要问题是,找准新时代的海军战略定位,为深化海军发展战略研究立好基点,为提升海军核心军事能力定准航向,为加强战略管理提高海军建设效益建好坐标。有效维护国家的海上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海军作用无可替代。找准海军的战略定位,就是要找准海军在国家军事战略全局中所处的,能够充分发挥独一无二作用、有力支持战略目标实现的恰当位置。简言之,研究海军战略定位,就是找准海军在军事斗争中的“给力点”。这个点,是战区主战与军种主建的对接点,也是需求牵引规划、进而主导资源配置的关节点。从“定位决定地位,地位左右发展”的逻辑关系来看,找准海军的战略定位,有利于明确海军在军事斗争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有助于更好发挥海军独特的战略性作用;明确海军的地位,有利于合理配置军队建设资源,有助于推动海军转型建设全面深化。因此,借鉴定位理论的有关理念和思维模式,深入系统地研究新形势下的海军战略定位问题,既是贯彻战斗力唯一根本标准的原则需要,又是落实“以战领建、主建为战”要求的实践需要,更是持续提升海军建设质量效益的现实需要。

二、我国海上方向面临的主要威胁

当前,我国已进入从陆权国家向陆权海权兼备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国家利益在海上方向面临的威胁复杂多元,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台独”分裂势力日益猖獗。“台独”分子持续近30年的“去中国化”鼓噪,在相当程度上误导了岛内民意,特别是蔡英文上台后,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严重削弱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努力。“台独”势力依仗某些强国,公然鼓吹要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并积极整军备,以武拒统。“台独”分裂势力,对我海上安全构成了根本威胁,破坏了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是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大威胁。

二是西方大国战略遏制有增无减。一些西方大国对我综合国力的持续上升倍感焦虑,囿于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的惯性,为确保其“竞争优势”,不遗余力地联手实施对华遏制。一方面,美日澳印在加紧推进所谓的“印太战略”的同时,加强与东盟有关国家的政治外交互动,试图构建全面的海上包围圈,不断挤压我战略空间;另一方面,美军大力推进军事战略转型,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试图以军事技术优势确保其作战优势。同时,加大资源投入,深入发展全域进入等作战构想,依托两条岛链持续加压,对我海上安全构成了战略性威胁。

三是我海上战略通道受制于人。我国对外贸易中90%以上,进口原油的80%以上,以及大部分的铁、铬等战略物资经由海路运输。其中从红海经曼德海峡、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的北印度洋航线,是“新海上丝绸之路”的主体部分,也是主要的能源航线,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我国不能有效控制海上战略通道,存在关键时刻被人掐住脖子的巨大风险,这对我海上安全构成了重大潜在威胁。

四是海外利益威胁与日俱增。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的海外利益遍布全球。据统计,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超过1.3亿人次,海外留学生超过120万人,均居全世界之首;全球华人华侨约有4500多万,分布在150余个国家。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1961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超过1.35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六;3.72万家华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资产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益孤悬海外,人员和设施安全势必受到当地安全局势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北非、中东等地区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持续恶化,对当地中国公民及华侨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我国海外利益安全保障问题现实而紧迫。

三、新时代海军战略定位的基本内涵

世界一流海军,必然具备世界一流的核心军事能力。海军强国普遍认为,控海和投送是打赢海战的关键,是衡量海军实力强弱的主要指标。在我国,稳步迈向世界舞台中心、国家利益遍及全球的今天,强大的控海能力和投送能力,无疑是海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所必需的诸多能力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海军战斗力建设需要重点强化的部分。因此,从核心军事能力的视角,可将海军战略定位表述为“区域控海、跨洋投送”。这既是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于海军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习主席“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要求的细化落实。其基本内涵如下:

区域控海,是指海军兵力能够在特定时间,对特定海域实施有效控制,以确保我海上行动自由。有效掌握海上兵力行动自由权,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这是永恒的海战制胜机理。现代海战在陆、海(水面和水下)、空、天、电多维一体的战场空间展开,要克敌制胜,就必须在各个维度上建立足够优势,实现对整个海战场空间的有效控制,即以海制海。在广阔大洋上实施控海,既不现实,亦没必要。在未来一段时期,依据国家利益拓展的现实需求,海军应能够通过“在海上”的作战行动,确保在不同海域实现不同程度的海上控制。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海域(主要指第一岛链附近的近海海域),运用一体化联合作战力量,全面建立不受挑战的海上控制,即实现制海,以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海上安全;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海域(主要指西太平洋海域和北印度洋海域),单独运用海军或以海军兵力为主,在特定时间对特定海域建立有效的海上控制,维护海上战略通道畅通;在涉及国家一般利益的其他海域,通过海军多样化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传达国家利益关切,即实现存在,以展示我大国责任和国际影响力。

跨洋投送,是指海军兵力能够跨越大洋,抵近利益相关地区近海或陆上展开军事行动,以确保我海外利益安全。国家海外利益拓展与军事手段“鞭长莫及”的矛盾,只有通过建设过硬手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经济转型速度越快、海外利益拓展越是卓有成效,对于海军跨洋投送的需求就越是现实而紧迫。然而,受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等诸多条件限制,我在海外前伸部署的兵力规模必然较小,常态存在的区域也必然有限。因此,当我重大海外利益安全受到威胁时,海军必须能够及时跨越大洋阻隔,从海上对敌近海或陆上的关键目标展开军事行动,威慑、遏制、粉碎敌对行动,确保国家重大海外利益安全。

区域控海和跨洋投送,都是在远离我陆岸作战体系的远海海域,在其他军兵种力量支援有限的情况下,以海军相对独立作战为主,对海军综合作战能力的要求更高。从能力需求的角度来看,跨洋投送以区域控海为基础,代表一国海军建设水平的更高层次,也是国际社会衡量各国海军建设水平的通用标准。从我海军实际能力来看,近海能力比远海能力强,控海能力比投送能力强,这些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求还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按照“区域控海、跨洋投送”的战略定位,顺应了现代海军的发展规律,能够精准牵引海军转型建设,加速补足短板、强化体系,不断提高海军的核心军事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

猜你喜欢
海域海军利益
晓褐蜻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遗落海域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我的海军之梦
相信爱
I Love You, Dear China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
十大事故多发海域中国南海周边排第二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