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 大力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2018-12-15 11:29
国防 2018年5期
关键词:党管动员强军

王 治

内容提要:国防动员建设作为新时代强军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根本指导地位。要坚决维护军委主席负责制、切实把党管武装根本原则落到实处,更加注重聚焦主责主业、切实把练兵备战中心任务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省军区优势作用、切实把军民融合战略思想落到实处,坚持精准建设方式方法、切实把集约高效发展要求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明确强调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根本引领和科学指南。国防动员建设作为新时代强军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根本指导地位,坚持从习近平强军思想中找方位、谋方略,从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战略部署中找路线、谋路径,从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中找作为、谋地位,大力推动新时代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一、坚决维护军委主席负责制,切实把党管武装根本原则落到实处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习近平强军思想活的灵魂,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是确保军魂永驻、长城永固的“定海神针”,落到国防动员领域就是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管武装,一切行动听习主席指挥。面对意识形态新挑战、社会结构新变化、国防动员新使命,军队和地方各级都要坚决维护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把党管武装根本原则和制度不折不扣贯彻在工作实践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确保国防动员建设始终沿着习主席指引的方向和路线前进。

坚持用创新理论灌注灵魂血脉。紧紧扭住举旗铸魂这个根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切实把思想、意志和信仰、信念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要原原本本学,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逐篇逐段研读,原汁原味领会,推动入心入脑,触及思想灵魂,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突出重点学,学懂弄通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问题、战略举措、科学体系,切实把新时代国家安全新需求、军队建设新目标、战略设计新部署、国防动员新使命、创新发展新要求搞清楚,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搞建设、促发展、谋打赢的科学思路;搞好结合学,把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地方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党委议军会、国动委例会、党管武装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军地领导同堂学习,突出学好军委主席负责制、党管武装原则制度,紧跟习主席思想步伐,强化党管武装意识。

坚持党对后备力量的绝对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党管武装根本原则和制度,突出管政治方向、管思想教育、管组织队伍、管作用发挥、管服务保障,确保后备力量自觉看齐追随、维护核心,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对第一书记、国动委主任、基层武装部教导员等党管武装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军事机关要主动向他们传达军队重要文件、汇报大项工作,主动组织他们参与重大军事活动,使其成为党管武装的政策通、明白人。要尽快出台权威性、系统性的党管武装工作规范,坚持和落实好双重领导、双向兼职、党委议军会、国动委例会、过“军事日”等基本制度,结合实际创新出台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推动各级依法管武装建武装用武装。要切实把加强民兵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管武装的重要内容,推进“支部建在连上”在民兵组织中落地生根,做到平时有效掌握民兵思想和行动,执行任务时实施有力统一领导,确保后备力量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一切行动听从习主席指挥。

坚持不懈打赢意识形态主动仗。首先,要针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战略,持续加强政治能力训练,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注重从政治上观察思考问题,从形势变化中研判政治形势,从各种表象伪装中看透政治本质。其次,要针对全民国防意识淡薄,突出加强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切实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保持队伍思想纯洁巩固。第三,要把信息网络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创新方法手段,拓展内容形式,加强正面宣传,搞好舆情管控,盯住反动言论、杂音噪音,敢于亮剑发声、坚决斗争,切实当好红色阵地的“守望者”。

二、更加注重聚焦主责主业,切实把练兵备战中心任务落到实处

能打胜仗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核心内容,练兵备战是提高军队战斗力水平、确保能打胜仗的根本途径,是军队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心任务。国防动员作为巩固政权、支援主战、威慑止战、维权维稳的重要基石,必须旗帜鲜明把备战打仗的指挥棒立起来,将增强动员能力作为目标指向,坚持一切向战斗力聚焦,一切为战斗力让路,一切为战斗力服务,切实把意志、力量和资源统一到“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要求上来,统一到真打实备的状态上来,统一到能打胜仗的能力上来。

进一步清除“和平积习”影响。长期的和平安宁,容易使一些部队患上松、散、虚、软的毛病,尤其是省军区各级驻地城市化、工作地方化的倾向较为明显,“后备后用、后备难用、后备无用”的意识占有一定市场,成为国防动员系统战斗力最致命的腐蚀剂,必须坚决予以清除。要牢记习主席训词训令,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把随时可能打一仗、随时准备打硬仗牢牢刻在脑子里。党委要担起统揽打仗的主体责任,紧紧围绕练兵备战这个核心任务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切实把全部力量、各项工作、所有资源统合到服务打仗上来,让思战、谋战、备战、胜战蔚然成风。主官要当好练兵备战的第一责任人,带头议战议训,带头研战研训,带头参训抓训,叫响“看我的”“跟我来”,切实站上动员第一线、训练第一排,身先士卒当尖兵作表率。

进一步强化后备力量队伍建设。要针对后备力量队伍“组织落实空、人员名单虚、队伍召回难、应急能力弱”等问题,按照规模适度、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可靠管用的要求,深化调整改革,加强质量建设,构建以单个预编人员为首要、预备役部队为重点、基干民兵为骨干、普通民兵为基础的新型后备力量体系。要着眼提升力量建设层次,改变后备力量建设“大陆军”结构模式,突出诸军兵种动员力量建设,优先编建航空、雷达、气象、水文、网络攻防和无人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密集型的新质力量。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向城市新区、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产业集聚区等新兴经济领域拓展,形成民兵整组新的增长点。

进一步融入战区联合作战体系。坚持以战领建、以战统建,把国防动员融入战区联合作战体系的筹划、控制、指挥链路,形成各作战要素有机融合、各领域工作无缝对接、各环节流程顺畅高效的格局,增强新体制下后备力量与军种力量打仗合力。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机构改革和部队任务变化,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军地联合指挥机构,整体融入战区国动委体系,构建与新体制相衔接的动员需求提报、潜力对接、军地落实、检验评估和指挥协调等动员机制,建设与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兼容的国防动员信息系统。要坚持以战促训、抓训为战,打仗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切实把实战化要求贯穿动员训练全过程、各领域,强化首长机关动员指挥训练、专武干部能力训练、民兵应急训练,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实质准备。贯彻能打胜仗核心要求,紧紧围绕“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着力抓好主要方向、重点区域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实战化准备,确保一旦有事,能够迅即行动、高效动员、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潜力调查基础指标体系,制定出台调查统计实施办法,规范军地标准,理顺工作机制,从上至下整合数据资源,摸准弄清兵员、装备、物资、技术等方面的潜力,构建国防动员潜力大数据系统。对国防动员战略有需求、国企有优势的航空航天、网络空间、测绘导航等行业,要加大国防动员队伍编组规模和建设投入,增加后备力量新质比重,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信息化水平。

三、充分发挥省军区优势作用,切实把军民融合战略思想落到实处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改革后,省军区系统承担军民融合综合协调职能,是所在地区的军民融合“协调部”,必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同各方打通军转民、民参军通道,聚焦多元资源、多方技术、多重力量,推进军地双方多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

发挥组织优势推动思想观念深度融合。全面加强党对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统一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富国强军战略上来。要有效发挥军民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统管作用和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健全军地联席会议、重要情况通报、重大行动协同等工作制度,建立多层级的沟通、联动、协作机制,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打造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军民融合发展共同体。要防止“我的地盘我做主”“共享别人的资源可以、分享自己的资源不行”等现象,克服“故步自封”保守思想和“军民有别”思维定势,抵制“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等不良倾向,深刻理解融合、深入支持融合、深度参与融合,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

发挥体制优势推动筹划规划深度融合。省军区系统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军地领导双向兼职,一头连着部队,一头连着地方,推动军民融合顶层设计具有特殊的体制优势。筹划融合时,要正确处理军用与民用、供给与需求、基础与应用、体系与要素等关系,整合政府、军队、企业、高校、行业组织等相关平台,打造统一互联的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区域性军民融合信息服务中心,把相关各类子系统、单元、平台、要素联成一张“大网”,最大程度凝聚军民融合发展合力。要充分发挥规划计划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军地联合编制符合地区实际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切实将军民融合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合军地需求,统筹资源配置,确定各阶段军民融合发展重点建设内容和责任主体,形成上下衔接、横向协调的规划计划体系。

发挥协调优势推动基础建设深度融合。要发挥省军区面向三军、协调军地的桥梁作用,按照“经济战备兼容、平时战时衔接、军需民用一体”原则,协调地方统筹规划建设交通、能源、信息、气象等基础设施,按需嵌入战备功能,新建设施预留军事接口,重大工程贯彻国防需求,新兴产业加载国防导向,民生工程融入国防保障。要着眼资源军地共享,依托建设铁(公)路网、航空网、能源网、物流网、互联网等,加快推进军事快速投送通道、武器装备装卸平台、贸易物资集散基地、通用信息系统等项目建设,形成服务区与兵站相结合、涵洞隧道与隐蔽工程相结合、动员物资储备与贸易仓储相结合、单一信息支持与多维信息互通相结合的互融体系,实现军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四、坚持精准建设方式方法,切实把集约高效发展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精准建设,注重集约高效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实践要求。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必须针对国防动员系统职能转变、机构调整、人员压减、任务加重的实际,积极适应“小机关带大部队”的扁平化模式,坚决摒弃粗放建设的传统做法,牢固树立精准建设理念,把“精准”贯彻到决策、控制、调配、检查、验收全过程,做到精准谋划规划、精准部署落实、精准检验考评,切实增强决策科学性、建设精准度和资源利用率。

实施决策要精准。实际工作中,凡事概略估算、原则评价,作决策凭经验、靠感觉,导致决策失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之现象并不鲜见。这种“拍脑门”式的决策方式必须坚决予以克服。搞谋划、作决策,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确保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实践中,要注重发挥专家辅助决策的作用,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选好专家、用好专家,保护专家发表专业性、独立性的决策意见;综合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决策服务,通过数据对比、仿真模拟、自动筛选等手段,对重大决策进行数据化精准化科学化论证,促进精准决策、科学决策。

过程控制要精准。搞指导、抓落实要视病择医、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基础和不同任务单位特点,坚持总体规划与个性设计相衔接、发挥优势与拉长短板相统一、样板引领与整体推进相协调、普遍指导与重点帮建相结合,做到依据标准分类抓、固强补弱重点抓、一线指导具体抓、落实责任常态抓。要提高落实质量,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精益求精、精雕细刻,不因为人少事多降低标准,不因为节奏快、时间紧放松要求,对已部署展开的工作,要加强检查督查,跟进掌握情况、掌握进度,确保有效落实、精准落地。

资源调配要精准。要统筹调配国防动员建设重大资源,科学管理使用经费、人才、装备、设施,最大限度把资源转化为战斗力。在应战动员资源调配上,要突出技术创新,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最新成果,精准对接军事动员需求,走开“智慧动员”的路子,扎实做好粮食、原油、钢材等战略物资储备,切实把储备战争能力、转化战争潜力、提升保障打赢实力的工作做实做细。在应急动员资源调配上,要突出军地整体联动、避免重复购置,加强应急资源整合,分类搞好通信、卫生、车辆等应急器材的准备,构建互联互通、互补互惠的资源调度和应急响应平台,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确保一旦有情况,能够快速响应、快速动员、快速处置。

猜你喜欢
党管动员强军
我的科技强军梦
强军战歌
盛大国庆阅兵见证改革强军新时代
不断提高党管武装工作质量效益
声音
“抢人大战”要抓住党管人才的“纲”
强军路上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