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改进陆军院校生长军官培养模式粗探

2018-12-15 11:29叶伟标
国防 2018年5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军官陆军

叶伟标

内容提要:陆军院校是培养陆军生长军官的摇篮。军队院校改革后,陆军院校面临办学职能更加清晰、校区点位分散、学制调整压缩等新情况。与之相适应,必须着眼实现强军目标,调整改进陆军生长军官培养模式。要聚焦更加有效提升学员岗位任职能力,正确把握办学目标内涵、科学重构办学内容体系、调整改进办学组织方式、改革完善办学制度机制,尽快打造符合陆军部队建设和作战需要的新的教学育人平台。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①《习近平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的讲话》,载《解放军报》,2013-11-07。。军队院校改革后,陆军院校面临办学职能更加清晰、校区点位分散、学制调整变化等新的环境。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军队院校建设的指示要求,打造陆军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新平台,必须聚焦更加有效提升学员岗位任职能力,改进陆军院校生长军官培养模式。

一、正确把握目标内涵

军队院校改革后,陆军院校主要承担以陆军合成部队生长指挥军官为主的兵种指挥人才培训任务,培养周期由5年变4年,但这既不是原来4年制培养周期的简单“回归”,也不是对“4+1”周期直接做减法,因而需要重新审视、重新定位陆军生长军官培养的本质属性、目标特性、能力特质。

本质属性上,改革后仍然是高等军事职业教育,是本科学历教育和岗位任职培训全程融合式培养。这种融合式培养的本质属性,必然要求陆军院校树立超前培养的理念。一方面,要着眼军事斗争准备和新型陆军建设对指挥军官的急需,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性人才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坚实发展潜力、能够在一个时期担当陆军部队建设重任的高素质指挥军官。另一方面,要紧扣战略需求的演变,清醒认知未来战争大势,从顶层设计入手,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规划人才成长路线图。

目标特性上,无论是军队院校改革前还是军队院校改革后,陆军院校的办学目标都是培养合格的陆军部队基层军官,区别在于目标的内涵不同。军队院校改革前,4年制模式“指技分开”,培养的是合格的指挥员或者技术人才。“4+1”制模式“指技分段”,学历阶段,侧重培养“学士+战斗员”;任职培训阶段,侧重培养“指挥员+教练员”,较“4年制”目标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军队院校改革后,突出“指挥主导、技术支撑、指技融合”,用4年时间综合培养“学士+战斗员+指挥员+教练员+技术员”,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为此,新的培养目标应着眼“学历教育”和“任职培训”两条线有机协调、全程融合,真正成为“全程连通的DNA双螺旋”。

能力特质上,机械化条件下,无论是生长指挥干部还是技术干部,具备科学文化、单兵技能、装备技能、分队战术和管理带兵等核心能力素质,就能较好地胜任岗位任职。信息化条件下,按照陆军“基于体系、融入联合、走向世界、迈向智能”转型建设目标要求,生长军官除了要打牢军政素质、科学文化、专业技术、装备运用、指挥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外,还要加强联合意识、信息素养、国际视野、学习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培养。为此,必须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设计“横宽纵深”的能力素质结构。

二、科学重构内容体系

军队院校改革后,生长军官培养时间由5年变4年,但教学内容不仅没有压缩,反而增加了大量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法、新训法等方面的内容。面对这些矛盾,必须实现课内外、各阶段“一体化设计”,各类资源条件和配套机制“一盘棋统筹”,切实提高办学实效。

基础平台课要“统”,专业方向课要“放”。统合“机、电、信、管”等各类基础平台课程,为学员提供宽口径学科基础,也为后续开展跨专业背景学习留宽接口。专业方向课,由各系根据本学科专业优势开设课程组,依据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调整,鼓励学员自主选择,因材施教,努力实现“一人一个培养方案”。

新内容要“加”,过时重复内容要“减”。如通识课程中的关于生命科学、生物、伦理、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内容,专业培训方面的新装备、信息化、新战法等内容,以选修、自修、讲座等多种方式加进来。把原来“4”和“1”合起来重复的内容、已经落后的内容或能够通过自学掌握的内容减下来,为其他课程的学习留出更多时空。

理论与实践要“融”,任职培训内容要“拓”。推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内外结合,减少泡沫、避免重复、挤干水分,如政治类课程与党团教育活动、领导管理类课程与模拟营连实践深度融合渗透,专业原理与技能运用一体实施,尽可能节约学时。任职培训直接面向岗位的教学内容深入对接部队训练大纲,拓展到合成部队连排岗位训练生活实际的方方面面,做到部队平时训练要练的科目都练过、日常管理要会的工作都干过、作战训练要用的典型装备都学过,用最简单朴实的办法解决学员“水土不服”的问题。

三、调整改进组织方式

军队院校改革后,办学目标、校区、学制、内容、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教学组织方式也要进行调整变化。

在基础课程教学组织上,对部分前沿通识课程和自身水平不高的课程,采取军民融合模式,大力引进地方高校或兄弟院校优质课程资源,通过外请师资、在线学习等方式,为学员提供更加开放、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

在专业课程教学组织上,突破各校区点位分散障碍,发挥各校区优势资源,谁授课能力强谁上课,谁整体实力强向谁集中;学员不动教员动,盘活用好教学力量。特别是装备教学、模拟训练、综合演练等对装备、场地条件要求高的科目,更要资源不动学员动,哪能保障就在哪上课,优势在哪就在哪上课,统筹使用各类资源,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

在综合实践教学组织上,继续推行“指技合训”探索的“交叉渗透、综合强化”的好做法,以有效教学为导向,以混合教学为突破口,贴近实战从难从严加大训练强度,把练技能、练组训、练作风、练品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员学员适应信息时代的知识传播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法,着力打破以往人才使用条块分割、内容条块分割、时间机械切割的困局,把人力激活、时间用活、资源盘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效益。

四、改革完善制度机制

新时代,办学最大限度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关键在于激发出各方面各要素的内在活力,核心是建立起“教、学、管”三方面的有效制度机制。针对目前教员的教学活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学员的学习动力还没有有效激发、管理工作还没能宽严相济的问题,在制度机制改革上应围绕3个方面开展工作。

在“教”方面,着力破解专业教学学时压缩、学科专业优势难以向人才培养转化、拔尖领军人才在生长军官培养上难以发力等矛盾。重点抓好课程产品的“供给侧改革”,增强课程的丰富性、前沿性,把选开专业课程组、吸引学员选学不同专业的权利还给教员,以满足学员多元化、个性化培养需求。同步探索实施核心业务量化考评、授课质量全要素评价等机制办法,以“市场化”的调控机制,不断激发教员的教学活力。

在“学”方面,着力解决学员学习动力不足、多样化自主学习需求满足不够、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关系处理不好等问题。重点建好“德、智、军、管、创”五位一体的学员综合素质评价和荣誉激励体系,对学员进行客观评价、综合排名、全程淘汰,进一步激发学员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荣誉感和进取心。同时,构建完善双学位、专业选修、弹性学分等配套制度,把选专业背景、选修兴趣课程、选教员的权利还给学员,引导学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员能飞的飞、能跑的跑,给予最大的空间发挥其特长。

在“管”方面,着力解决管理和育人贴合不紧的问题。重点用好以“需求适应度、目标达成度、资源支撑度、保障有效度、对象满意度”五个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模式,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质量效果为导向,推动管理由重过程规范向重质量效果、刚性管理向刚柔相济转变,为支撑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制度机制保证。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军官陆军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部队评价机制探析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跳伞
新中国兵种巡礼(十四) 陆军之翼
陆军海战第一连
波兰陆军NH-90通军直升机
军官队伍演化仿真系统设计研究
哥伦比亚 军官
以色列陆军开始组建无人机机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