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高校征兵工作 确保优质兵员质量

2018-12-15 11:29
国防 2018年5期
关键词:兵役士兵机关

杨 进

内容提要: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源头在征兵,征兵的主体在高校。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积极投身军营、矢志强军实践。各级兵役机关应着眼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努力征集更多大学生入伍,为提升部队战斗力水平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源头在征兵,征兵的主体在高校。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积极投身军营、矢志强军实践。各级兵役机关应着眼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努力征集更多大学生入伍,为提升部队战斗力水平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当前高校征兵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对某地级市10所高校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征兵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工作开展缺人手短经费。调研发现,10所高校的武装部(征兵工作站)大多与学生处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要负责征兵工作,又要组织协调学生军训、国防教育等工作,人少事多矛盾十分突出。在经费保障方面,由于保障标准不统一、开支规定不明确,因而有的担心财务审计出问题,导致即便是正常经费,包括兵役机关发放的工作性补助等也很难开支,该花的经费不敢花、不能花,影响了征兵工作的基本保障。

二是宣传教育突击多常态少。一方面,由于县区兵役机关主动协调不够,加之高校常态组织国防教育缺教员、缺教材、缺场所,想干不会干、要干没条件的问题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征兵宣传工作不及时不深入。目前,不少兵役机关在五六月份才进高校组织征兵宣传,此时,很多学生特别是大三或大四学生已经外出参加实习或就业,高职高专院校在每年的五月以后更是有一届学生不在校园,造成可征集对象大量流失。有的兵役机关到七八月份发现进站人数不够,才临时抱佛脚,逐一打电话进行宣传发动,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优待标准差异大矛盾多。近几年,各地征集大学生任务压力不断加大,为了完成征优指标,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入伍,造成生源地与入学地争抢大学生兵员。不同地区情况不同,优惠政策、优待标准也各不相同。据调查统计,因入伍地不同、两年义务兵优待金相差数万元的现象客观存在。“同工(役)不同酬”容易引发社会不公,产生诸多矛盾,不但削弱了部分大学生当兵服役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加了高校征兵工作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征兵工作质量效益。

四是入伍和退役程序多手续繁。近几年,征兵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公安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应征大学生进行政审时,采取网上联审的办法,使政审程序简化、政审内容优化,受到各方一致好评。但也有一些单位因信息共享不够或其他各种原因,在基层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要求应征青年出具各类证明材料,导致应征青年多次往返家乡与学校之间,影响了大学生的入伍热情,特别是征兵季正值大学放假期间,有些负责具体开具相关证明材料的老师又不在岗,学生费尽周折来到学校却又不能及时找到办事的老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大学生的入伍积极性。此外,当前实行的大学生预征工作制度,需要组织2次体检,增大了行政成本。大学生士兵退役后,因对报到流程不知晓,需要多次往返民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对此,大学生退役士兵也颇有怨言。

五是兵役机关主动服务意识差影响大。有的兵役机关只顾当前不管长远,搞“一锤子买卖”,只注重入伍前的宣传发动,对大学生入伍后的服务保障工作关注不够,在校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大一新生从生源地入伍,相关信息校方客观上很难及时掌握、主观上又不去主动了解,给保留学籍、办理补偿代偿手续增添了难度;大学生士兵退役后,兵役机关对其复学情况不了解不掌握,使大学生士兵感到入伍和退伍“反差太大”,直接影响了其周围同学报名参军的积极性。

改进高校征兵工作的对策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今后可征对象基本流向高等院校,征集大学生入伍将是征兵工作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对高校征兵工作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确保大学生兵员数量稳定、质量可靠。

一要规范国防教育开展。针对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实际,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激励大学生自愿参军入伍仍是主要手段。各高校应当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常态开展国防教育,强化师生国防观念。要对军事教员配备、课程内容设置、教学考核评估等进行细化具体化。兵役机关要主动帮助高校解决矛盾和困难,协助常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尤其在协调军营开放、组织学生军训等方面要积极主动作为。在高校建立以退役士兵为主体的相关社团组织,经常组织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在经常、点滴、渗透中激发在校大学生参军报国热情。

二要规范优待标准。优待标准的把握,既要适当高于高中生、体现大学生的优越性,又要紧贴兵役制度实际、体现当兵服役的义务性。当前,个别地区过高的优待标准,背离了义务兵的本质属性,不利于征兵工作的长远发展。具体标准应由国家统一确定基数,并由各地财政统一给予适当补助,改变征集大学生越多负担越重的不合理状况。各地制定优待政策,要充分考虑普惠性、统一性和可选性,否则,就会偏离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比如,因退役大学生士兵学业受到影响,大多对考研加分政策不感兴趣,吸引力并不大。2016年,安徽工程大学安排10个专项考研指标,退役士兵无一人报考。

三要规范入伍手续办理。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尽可能简化入伍程序,减少征集双方的工作量,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腿。针对征兵期间大学生放假或外出实习就业的实际,可考虑将征兵报名系统全年全时开放,初检工作每个月定期组织,最终体检在8月份集中组织1次,避免多次体检复检。政治考核工作,把“以在校现实表现为主”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便于公安机关严格对照实施,切实减少各类证明材料,尽可能为大学生入伍提供便利。针对当前大学生入学后绝大多数不愿迁移户口的实际,调整相关政策规定,比如,取消因大学生士兵退役后没有复学(如大学毕业生士兵)或不在应征地落户的,就不能享受入伍地优待安置政策相关规定,避免出现应征青年入伍地相同而待遇不同的不公平现象。

四要规范为兵服务职责。兵役机关和校方要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兵役机关要实时提供相关信息。在全国征兵网上及时添加辖区入伍大学生所在院校名称、当兵去向、本人及家长联系方式等信息,便于校方实时掌握本校学生入伍情况,及时为其办理学籍保留、学费补偿代偿等手续(对因转改士官等推迟退役等信息,由部队旅级单位统一提供给学校或军分区,防止影响其学籍保留、改选专业申请)。另一方面,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合理优化大学生退役士兵报到流程。调研发现,目前退役士兵报到程序比较复杂,多数大学生退役士兵对报到的流程、方法等并不十分清楚。鉴于此,有关部门要将退役报到流程、注意事项等提前通知大学生退役士兵本人,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档案保管方式,将退役士兵个人档案改由校方负责管理,民政部门可保留复印件,便于学生就业时进行档案转接;发挥退役大学生士兵在组织学生军训和学校大项活动中的作用,展示退役士兵良好形象,提升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和自身荣誉感。另外,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的实际,国家可适时取消应征青年入伍后必须注销其户口的规定,既简化了征兵工作程序,也较好地维护了入伍大学生个人合法权益。

五要规范高校征兵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投入,为高校征兵工作提供充分保障。应尽快成立专门的武装机构,并按照有关规定落实人员编制,明确经费标准,及时足额下拨,高校应自觉做到专款专用。对于民办高校,各级在经费保障、政策扶持等方面应给予适当倾斜。要明确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把征兵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省市对高校的考核范围,严格奖惩制度,充分调动高校征兵工作积极性,确保高校征兵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猜你喜欢
兵役士兵机关
2021年度全国兵役登记工作启动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社会版(十一)
门牙士兵
士兵独白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士兵与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