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

2018-12-15 19:09王晨曦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发展

王晨曦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着多姿多彩的各种文化。这些文化里既包括经史典籍,也包括民俗艺术和各种传统节日文化。但在东西思想碰撞,古今文化交织的多元世界里,传统文化是否还能顺利传承为我所用?我们又将以何种方式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自信?这些谜题有待被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一辈一一解答。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发展

“国学热”是眼下不可回避的一个社会热点,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在近几年以极高频率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国学热”也渗透进基础教育阶段,影响着国民教育的根基。不管是加大在教材课文中的比重,还是增加高考背诵篇目以及“新高考”语文分值的提升,都体现了整个社会对国学的重视。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过去长期受到外来文化及现代文化的挤压。随着复兴传统文化的意识崛起,国学教育进课堂,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国学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国学素养成为了一种时尚。不仅仅是在课内,许多中小学生的课外培训班,也从学习钢琴、芭蕾等西洋艺术转移到了书法、民乐等传统艺术。甚至在幼儿阶段,家长和老师就开始教导幼儿朗诵国学经典,学习礼仪孝道。趁着这股国学热潮,作为时代推手的我们能有哪些作为?传统文化将走向何方?笔者尝试着做了一番探讨。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也十分丰富。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有民族音乐、曲艺、国画、书法、古诗词、传统服饰等等。其中最为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传统节日,它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受到西方文化大举进入国民生活的影响,西方节日越来越受欢迎,而传统节日略显黯淡。确实,西洋节日更有趣味性更热闹,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我们也的确很难再像祖先那样在传统节日流水赋诗、望月对饮。因此,传统节日应该在保留传统内涵的同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比如,西方和我国都有的情人节。西方情人节,以浪漫的玫瑰与甜美的巧克力为代表,主要传达一种仪式感。而我国的情人节设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背后流传着耐人寻味的经典故事。从中西方情人节的底蕴来看,中国情人节显然更胜一筹,我们还可以挖掘出这个节日背后潜藏的更多传统文化。

民族乐器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而近些年来似乎西洋乐器更受大家推崇。很多人认为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曲调过时跟不上时代,殊不知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的很多经典源远流长,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百鸟朝凤》是一部以唢呐为题材的文艺电影,《闪光少女》则把民族乐器与时下流行的二次元元素结合起来。但这两部影片在上映之初受关注度都不大。电影《百鸟朝凤》的制片人需要在网络上“下跪”来吸引大家的眼球,《闪光少女》则因为在同期电影中排片场次少而票房惨淡。原本每一种文明都有它产生和生长的土壤,西洋乐器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一定全然适合我们的欣赏水平和欣赏习惯。而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是本土文明的代表,它更能激发我们的共鸣,有更强烈的震撼作用。令人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的民族器乐手正在不断探索尝试文化的交融,比如二胡音乐家高韶青老师。他通过给二胡改装,装上电子设备来表现更多更丰富的效果。通过改造民族乐器,使演奏效果更贴近现代需求,演绎更多创新作品,受到现代人的关注和喜爱,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开创精神点赞!

民族语言也是一类如音乐般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流传着数以百计的民族语言,许多语言都是以说话的方式传承的,并没有文字形式的记载。而眼下各地都在普及普通话,很多孩子对于自己的方言已经非常陌生,传统的语言文化是不是要面临消失的风险?笔者认为,方言特别是一些少數民族语言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和传承,极需引起国家的重视。几年前有一档节目叫《十三亿分贝》,就是使用方言来进行演唱,节目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可见,大家并不是不接受传统文化本身,换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传统文化就焕发出新的光彩。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通过现代风格的演绎被大家认识并喜爱。比如秦腔与流行音乐的结合,看似是不可思议的组合反而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内涵丰富,时代悠久,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亟待后人的开发挖掘。

二、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国家已在不同时间多个场合谈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守旧,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创新设计。笔者认为,文化传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以此树立起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

(一)传统文化需要内容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说到底是对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推崇,老祖宗有许多流传至今仍为后人称道的优良传统,比如忠孝观念。但忠国孝亲最初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是欺骗人民、压迫人民的工具,甚至是违反人性,违背社会历史进步的规律,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的。但是,因为尽忠尽孝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积极故事的情形也层出不穷。慢慢发展到后来,忠、孝打破了原来的阶级性,变成了调整社会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更具积极的社会价值。到今天,维护国家统一、保守国家机密、建设富强中国需要每位公民尽忠;创造和谐家庭、构建融洽邻里、促成安定社会需要每位公民敬老孝亲。可以发现,忠孝观念流传至今其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愚忠愚孝已被锁进历史的“冷宫”,但忠孝的根本却历久弥新,甚至为世界称羡不已。

(二)传统文化需要形式创新。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电视节目中出现了很多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艺节目。从汉字听写大会到成语大会再到诗词大会,各种优秀选手层出不穷,年龄也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这是非常明显的舆论导向,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和传承越来越突出。而各大主流电视台适时引导和关注,创新节目形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更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手写汉字,重视诗词歌赋,学习民俗民典。另外,一些手机游戏开发商也利用传统文化兴起的契机,开发了大量手机APP,让这些诗词歌赋、成语典故化成空余时间的小游戏,既丰富了日常生活又完成了文化积累,还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这些形式上的创新为传统文化的顺利传承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思路和空间,也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去体味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在内容上紧跟时代潮流,在形式上融入现代元素。但不管是内容的创新还是形式的变革,传统文化都不能只是一味迎合大众口味而改变其根本和实质。一旦传统文化的内在发生变化,就会失去其本真,传承也将失去意义。

三、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之所以在历史舞台上重新焕发光彩获得关注,其实和我们国家民族的复兴强大关系密切。我们通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国家硬实力的进步有目共睹,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与日俱增。笔者认为国民的自信心不仅来源于祖国硬实力的强大,也应来源于软实力的突出。因此,文化自信是我们应有的国民情感。

(一)坚定的文化自信有利于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极大认同和推崇,有了坚定的文化自信我们更有底气和责任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使中华文明同其他人类优秀文明一同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我们不仅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特征,还要让世界感受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才是一个真正強大的国家应有的使命。

(二)坚定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传统文化的创新能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值得国人为之骄傲的一笔巨大财富。这笔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理应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为传统文化鼓掌喝彩。然而,著名作家、学者王蒙也清醒地认为:“中国文化不现代化就是自绝于世界,而中国人不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自绝于本土,要把中国文化和现代化有机对接。”(1)因此,我们的文化自信不是停留在现有传统文化积淀上故步自封,而是借用文化自信激发出传统文化本身所包含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使传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发展,从而使其能绵延不断、充满生机和活力。

结语: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身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者,我们应以饱满的文化自信心、责任感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服务。

注释:

田延辉.王蒙谈文化自信与中华传统——中央党校培训部第31期大有读书茶座侧记[N].学习时报.2018-4-18(第005版)

参考文献:

[1]田延辉.王蒙谈文化自信与中华传统——中央党校培训部第31期大有读书茶座侧记[N].学习时报.2018-4-18(第005版)

[2]龚婷.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于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M].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9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