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

2018-12-15 19:09陶佳苹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

陶佳苹

摘要:新媒体作为重要的舆论引导平台,它为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构建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应构建有效传播的“四位一体”模式,健全工作机制,同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传播队伍。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进入新媒体时代,传播生态的剧变引发了社会全方位的变革,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也带来了强力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因而,运用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

新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带来机遇

所谓的新媒体,是一个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概念,是一种不断发展中的,依托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型媒体形态。毋庸置疑,新媒体的发展对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高校的意识形态传播领域,尤其是我们十分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上,新媒体一些的特性,为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1.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海量性与超文本性,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空间和领域。新媒体以数字化、即时性、交互性等构筑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信息空间。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没有容量限制,它以超大的信息量,极强的时效性和便捷性,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效率和覆盖面。与此同时,新媒体表现形式多样,融文本、视频、图片、音频于一体,具有超文本性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媒体无法形成合力的弊端,让传播的个性化、多维度、可视化等成为可能,可以让大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语境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新媒体传播受众的广泛性与分众化,符合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需求。90后、00后是追求个性化的一代,传统的输出式的意识形态教育和传播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摆脱了流水线式的信息生产模式,能够充分考虑到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营造分众化的受众群体。因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顺畅传达到最广泛的大学生中,形成有利的高校舆论环境。与此同时,新媒体又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特性,满足各类受众的不同需求。

3.新媒体传播过程的交互性,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参与传播的积极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是传播者,也都是接受者,它是一种交互式的传播过程。相对于过去政治传播的单向与被动,新媒体为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了双向交流、互动的平台,可以极大地提高大学生自主认知、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效。

新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带来挑战

新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带来了机遇,具有一些天然的有利特性,但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传播实效性的同时,也为当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新媒体带来的信息“爆炸化”,造成传播环境更为复杂。新媒体使得大学生置于海量的信息环境中,尤其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与最新信息共存,这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实际上处在一种不可控的复杂环境中。如何选择信息,如何辨别真伪,取决于受众自身的媒介素养、思想水平。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少同学尚处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大量负面信息的输入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带来巨大的冲击。

2.新媒体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使高校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冲击。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新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突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壁垒,形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局面。信息的自由化和超自由的表达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在新媒体的传播中被很多大学生所接受,冲淡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价值观念出现了功利化、庸俗化甚至过度娱乐化等倾向。

3.新媒体传播语境的碎片化和虚拟性,不利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在新媒体的传播语境中,“碎片化”是极为形象的一种表达,传播渠道的激增、零散信息的堆积以及表达的多元和自由,使得主流价值观强势主导的时代已然成为历史。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会做出个性化的传播,形成自我的表达,以获得更多的自我满足。对集体、对主流的不关注,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追求日益侵蚀、消解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此外,新媒体还可以让人们用匿名或虚拟身份进行活动和交流,打破了现实世界中的身体属性、阶级属性及地域属性所造成的各种沟壑,使得散布谣言、发泄不满、发表不当言论等现象在新媒体传播中司空见惯。这些都不利于高校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路径

在新媒体的时代,媒介不仅仅是一项新技术,更是一种新思维,要从技术简单直接的利用转变为对技术从内在和整体的认识把握,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目前,很多高校认识到了新媒体的利弊并存,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面对各种冲击和挑战,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四位一体”模式

当下,新媒體不仅要积极主动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更要占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阵地,形成新媒体主导的局面。高校应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四位一体”模式,即精品化宣传平台、网络化学习平台、扁平化交流平台、舆情信息研判平台的模式,使得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变主动为被动,形成一个大传播的格局。

精品化宣传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充分吸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二者之长,实现两者的融合与对接,形成合力,打造一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链。在这一链条中,上游是权威性的来自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中间是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传播平台,终端是分众化的各类学生群体。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新媒体表现形式实现传播内容的多样化、个性化,甚至“私人定制化”,不断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心理、知识结构和审美特征,使得来自不同学科、思维习惯各异的大学生们乐于接受。在“去中心化”的媒体环境中,高校新媒体宣传平台要使抽象化的思想理論通俗化、形象化、具体化,让主流价值观发声,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探求、求得思想共鸣的激情。

网络化学习平台。根据新媒体信息源广、容量大、传播快等特征,整合资源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库、信息共享库,成立网上学习室、数字图书馆等,打造高校师生线上的学习阵地,让广大高校师生党员随时可看、可读、可享,以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教育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扁平化交流平台。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必须适应新媒体技术的规律,实现由“一对多”到“多对多”的互动转化。通过微信、博客、QQ等新媒体沟通方式,主动构建各个层级的远程数字沟通、双向互动交流渠道,建立学校与个体学生之间畅通的交流沟通平台,以实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适时用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主动发声。

舆情信息研判平台。高校要建立舆情信息研判平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进行及时反馈,并定期做好舆情信息研判工作。通过反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整、控制和改进,主动回应学生质疑,增强高校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对于新媒体的虚拟性所带来的不良、不实信息传播进行监督、规范,净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环境。

2.统筹高校资源,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工作机制。

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质量和水平,必须统筹高校的资源,形成宣传合力,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以宣传部等部门牵头负责,同时要深化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尤其要达成新媒介传播和高校老师在言传身教中的人际传播的合力,化解各新媒体平台,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之间各自为阵的矛盾,将有限的资源全面整合,避免战线过多,严防“僵尸app”、“僵尸公众号”等形式主义传播的产生。

此外,在技术模式上,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确保新媒体建设的技术力量;在保障机制上,高校要通过财政计划设定专项资金,确保新媒体各项发展建设资金的到位;在激励机制上,要针对工作设置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保障机制上,要加大媒介素养相关课程的建设,从观念上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媒介,学会甄别信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树立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等,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加强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传播队伍。

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工作中引入新媒体的力量并不代表人的主体性将技术取代。在人的价值观念培育过程中,技术的发展永远无法取代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永远无法取代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根据新媒体时代特点加强传播队伍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基础。高校在传播队伍的建设上需引起足够的重视,选拔出兼具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互联网思维的工作队伍。与此同时,相关工作培训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积极开展互联网思维、公众号运营等主题的专题培训,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能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具备新闻业务技能的传播工作者队伍。

参考文献:

[1]韩慧.新媒体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1)

[2]徐寓驰.新媒体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媒观察,2014(11)

[3]蒋颖.新媒体环境下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思考.新闻界,2015(11)

[4]张小飞.陈莉.新媒体时代文化生态的嬗变与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理论视野,2013(6)

本文系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35284)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