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018-12-15 19:09吴娟孟仁振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课程思政体育

吴娟 孟仁振

摘要:校园体育与思政教育的耦合关系使得体育成为高校德育教育重要的实践载体。文章指出了体育课程思政的意义与可能性,分析了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载体与实施路径。高职学生重在掌握技术技能,而体育本身也是追求技能的一门学科。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课程思政,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与习得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养成职业素养,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同样起到启发与促进作用,真正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关键词: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同向同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島”困境,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长期呈现“两张皮”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一、体育课程思政的意义

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是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及国家对体育发展的新部署,把对体育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指出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强健体魄创造条件,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即寻求各科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于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当前学校德育正在向人性转向、生活转向、实践转向和学科融合转向。高德毅、宗爱东在《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介绍了课程思政的建设方案以及试点进展和初步成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分别进行改革,深挖德育资源,并分别以实例进行说明。[1]课程思政这种课程模式,体现一种连续性系统性的课程观,它不拘泥于各科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融汇于各科的教学当中,使得各门课程都能参与到学校育人的过程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

二、体育与德育的互补特征赋予了体育课程思政可能性

1.“思政课”教学遇难题

目前,高职思政教育存在“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的现象,面对“95后”“00后”的新时代学生群体,思政教育浮于表面,难以落地,教学效果不佳。大量的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理论性强、欠缺形象性、吸收慢、感染力差。“思政课”教学陷入现实困境。

2.体育与身俱来的德育资源

增进“思政课”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充分开发体育所蕴含的德育资源。[2]体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魅力,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既是体育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优势所在,也是非体育类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

许多体育明星成为人们的励志偶像,他们的事迹承载着体育精神。邓亚萍克服自身条件的不足,在赛场上勇敢拼搏的精神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她有着很高的赞赏,他曾说过“邓亚萍是我本世纪见过的最好的运动员,她是奥林匹克精神有力的诠释者。”牙买加运动员奥蒂被称为“永远的伴娘”,参加过七届奥运会,却从未获得过金牌,但她坚持不懈,50岁仍然奔跑在竞技场上。人们称她为“失利者”而不是失败者,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奥运会提倡的“重在参与、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低头”的精神。

三、实施体育课程思政的载体

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载体特别丰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体育也是必修课程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我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旨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培养学生完整个性的有效途径。

(1)学校可设计体育系列活动,体育教学比赛,体育节、体育周等活动,建设特色项目。[3]如竞技篇,趣味篇,健康篇,主要是课堂运动项目技能的传授,如足球、篮球、健美操、跳绳、排球等各运动专项,并挖掘特色项目进行建设,如我校的荷球。通过特色项目的建设,使得这一项目在各高校中竞技时能占一席之地,一是推广我校的体育建设成果,二是,增强学生对学校体育建设和自我的认同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可。

(2)学校可举办运动会,拓展育人渠道,加强团队意识。运动会是学生体育活动和德育体验的一个重要手段。运动会中,会设有专门的裁判,制定规则,参赛运动员需遵守比赛规则,现代社会,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4]运动员们需要奋力拼搏,团结一致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同时,凡是比赛,就有输赢,这也是学生们切身体会“重在参与”“尽力而为”等体育精神的绝佳时机。

(3)助力体育社团发展,积极引导学生课余时间。当下是“低头族”盛行的时代,学生们更是玩手机游戏、电脑游戏的重要主体,如何使他们利用好课余时间,加强体育锻炼是个重要的问题。学校可以助力体育社团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学生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如滑板等酷炫而又能吸引学生的项目。

(4)完善课外活动软件平台,让所有学生走出宿舍走进校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一辈子。现在人的健康意识逐渐加强,随着“全民健身”这一热潮的推进,许多人都有了健身意识,各种健身软件层出不穷,学校可将采集学生日常健身数据,作为体育课程考核的一个部分。

四、实施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

(1)画龙点睛式:是指在专业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讲授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物辩证法等的“点睛”。在体育运动技能教授中,旨在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进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点睛。例如,在一节篮球原地单手运球课堂上,原本原地单手运球技术动作,把它预设了结果,并加大了难度,让学生们完成原地运球接力绕过障碍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们需要组建团队,紧贴障碍站成一纵排,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做到。

(2)元素化合式:就是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政要点3种不同的教学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在体育课程专项技能传授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譬如武术教学,通过每堂武术专项课之前学生向国旗敬礼、师生互行抱拳禮等武术礼仪教育,以武德塑造学生身心。俗话说:“习武先习德”,拿抱拳礼来说,虽然只是一个武术礼节,却非常有内涵。有中国自古以来提倡的礼仪,抱拳表示团结,拇指向内表示低调做人;这里面也有武术技术含量,出掌的手可及时避让攻击,握拳的手则可随时出拳攻击,甚至可以说,只要懂得了抱拳礼,就懂得了武术。这是一边讲了礼了,一边可自卫,还一边可随时出击。

(3)隐性渗透式:是指专业课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政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高职高专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是他们成才的关键。[5]首先,学校需要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的意识与能力。[6]通过身体活动,融合团队价值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团队拓展训练,进行游戏练习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征之一,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既有对自己运动能力的挑战,也有与他人的争胜;既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有团体之间的合作。运用游戏鼓励学生参与一些集体性的运动项目,既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能与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合作精神、竞争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例如信任背摔、齐眉棍、老鹰捉小鸡、推小车、两人三足走。在这些游戏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在相互帮助、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到不同角色的心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真正体验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钟小红,刘玉兰.试论体育德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以体育专业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8),191-192.

[3]余静,李新卫,余涛.基于德育价值的高校校园体育活动体系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5),92-96.

[4]王晓漪,夏建尧.论高职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必然性及其途径[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1-63.

[5]孙志芳.谈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培育的重要性[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68-70.

[6]朱美虹.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153.

作者简介:

吴娟(1986-),女,江苏,现供职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该论文系“2018年度上海市学校体育科研青年项目(HJTY-2018-D29)”研究成果。

孟仁振(1984-),男,江苏,现供职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课程思政体育
2016体育年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