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12-15 19:09王显丽杨艳波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折法算式数学

王显丽 杨艳波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通过合作、自主的学习去获取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乐学、爱学、善学,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的行为方式。学生在课堂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由老师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主学习不仅能开发出他们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一、巧妙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教学中,兴趣是学生学习主要契机,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教学“人民币的兑换”时,老师取出一张10元,问学生可以换几张5元?学生马上拿2张5元出来兑换,接着我取出一张10元,问学生可以换几张1元?因为学生手头上的1元纸币不多,不能一下子取出10张1元。这时学生有点困惑了,我就轻轻地提醒了学生: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将10张1元凑够?当“凑够”两字还没说完,学生已经有所行动。他们自主合作之下子把10张1元凑起来。同学们在轻松和谐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大大地增添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分层诱导自主学习的效应

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除了先天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因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上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勇于的探究。开拓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但面对参次不齐的学生的状况,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加工,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分层诱导,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效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好心理循环过程。

要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效应,就是要让每个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可以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学习也就变成自己的事,自觉自愿的事。学习积极性的根源在于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而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也将是高效的。要让原来的后进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学习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给予学生应有的个人空间,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素质教育。

三、大胆创新体验自主的乐趣

新加坡著名女作家尤今曾说过,她的想象力和创新就是通过听故事培养起来的!教学中我也让学生大胆尝试创新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乘加算式:3+3+3+3+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3×4+4(2)3×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却是做4×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但同学们马上发出质疑声。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这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满满,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大胆创新,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培养了学生大胆创新的个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倡導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选取了生活中许多学生熟悉实物。如足球、乒乓球、积木、纸盒等各种形状的实物,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让学生猜一猜: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摸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教师问:“你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跟着让他们取出学具盒,分别从里面取出相应的物体。又如学习“对称图形”时,老师出示已剪好的彩纸圣诞树、小葫芦、小人儿等对称图形,同学们满脸好奇,看到这些活灵活现的小东西。主动学习怎样把一张张纸变成这些小可爱了,学生在“玩”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义茂 吴春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之我见.现代教育理论.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王显丽,本科;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杨艳波,本科;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折法算式数学
小鸟的简单折法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可爱的小鱼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