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误入传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基于QCA的分析

2018-12-15 19:09宓燕杨晓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大学生

宓燕 杨晓

摘要:本文以2008年-2017年主流媒体报道的13例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比较分析(QCA)的研究方法分析导致大学生误入非法传销组织的路径和关键因素。研究通过文献和大学生访谈归纳了五项前因条件,包括经济因素-家境贫寒、心理因素-功利主义、社会因素-杀熟机制、求职因素-求职心切和主观因素-自我保护能力缺乏。文章通过清晰集的定性比较分析,得出“成功脱离传销组织”的两条路径和“不能成功脱离传销组织”的两组主要前因条件组合,并从中提炼出关键影响因素是“求职心切”和“缺乏自我保护”。文章最后根据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防止大学生误入非法传销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非法传销;QCA;对策分析

传统的传销是建立于精神控制的前提上,即让受害者在经过传销培训式洗脑后自发的去参与传销组织;其主要形式就是控制人身自由,没收其所有物品,并且通常通过暴力手段使之同意这些谎言。然而,新型传销其具体形式发生很大改变,成为以资本运作为旗号来拉人头骗钱,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哄骗,让其主动将自己的亲朋好友拉入,进而达到深陷其中的目的,其本质是“庞氏骗局”。近些年来更是屡屡有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新闻见诸报端,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棘手问题。

一、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对大学生参与传销活动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危害分析、原因分析和对策分析展开。

大学生参与传销活动会带来巨大的危害,自身不仅遭受了经济损失,损害身体健康,更加严重的是使大学生的心理受到重创。卢曼的信任理论认为由于包围人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过于复杂,人类视图通过信任来将我们身处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周围转变为一个单一的二元选择。信任分为人格信任和系统信任[1],传销的危害针对的是人格信任的缺失。由于我国传销的主要传播方式为杀熟,这个极不合理的扩张方式,最大程度的动摇了我国的信任机制,尤其是一般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

大学生误入传销的原因分析主要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角度出发。以心理学角度来说,主观因素可以总结为渴望自我实现与工作能力不足的成就心理;就业困难与自主创业困难的矛盾心理;缺乏责任意识和过于功利主义的扭曲心理[2]。客观因素主要围绕“罪刑不相适应”和求职机制展开。在2005年《刑法修正案(七)》中“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依照《刑法》,可以对情节严重的普通诈骗罪最高除以无期罪刑,甚至可以对情节严重的盗窃罪犯处以死刑。与之相比,非法传销的危害更大,并且其对受害者的造成的摧残也更深,而量刑却明显过轻,这就是明显的“罪刑不相适应”[3]。网上招聘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求职渠道单一,人才市场信息缺乏的问题,但同时带来求职信息真实性降低,安全性降低的矛盾。

对策的分析研究普遍从国家、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展开。国家层面上主要围绕健全相关法律条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保障政策体制,加强就业平台的监管[4];社会层面上强调对典型案件的报道,对非法经济活动的打击;学校层面上强调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和调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基于个案的研究,缺少不同案例之间的共性分析,对导致大学生进入非法传销组织的原因的分析存在彼此孤立的问题,没有看到导致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这一问题的因果关系并非线性的,而是复杂的、交织的,是诸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拟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探寻引致大学生加入非法传銷组织的组合原因。定性比较分析是一种以集合论和布尔运算为基础,探究前因条件之间互补、替代或抑制的互动如何共同引致被解释结果出现的分析法,擅长对中小数量的样本进行跨案例比较分析[6]。具体而言,定性比较分析是一种基于多个背景相似或对立的不同案例进行系统比较分析,探讨蕴藏在复杂社会现象背后具有一定推广性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7]。

1.数据来源与案例选择

由于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这一问题的特殊性,其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上的新闻报道,考虑到时效性和因果条件的多样性进行整理。筛选条件为选择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机构报道的案例,并查看就同一案例的不同报道进行确认补充;除此之外,对于不具有明显特征说明是主体为大学生的案例进行排除,保证案例的有效性。最后确定的案例为2008-2017 年间的十三个典型案例,由于新闻报道均采用化名,且对于课题分析不具有意义,即在此不一一列举。

2.条件变量与结果变量的赋值

依据以往的研究文献和结合访谈与总结所得的案例资料,采用归纳法得到如下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具体见表1。具体案例赋值表见表2。

3.计算结果

本文运用QCA分析软件fsqca3.0进行运算,真值表和计算结果如表3-6所示。

三、结论和对策分析

从表4单一变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一个单一变量的一致性(Consistency)高于0.8的。当一致性大于0.8时,我们可以认为该变量是结果出现的充分条件[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单一的因素都不足以导致大学生进入传销组织,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前因条件的组合。表格5和表格6的结果覆盖度(Solution Coverage)和结果一致性(Solution Consistency)都为1,说明该结果中的变量组合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对于“成功脱离传销组织”而言(表5),有两个组合。

组合一:~ P*F*~ C*~ S,即:~家境贫寒*杀熟*~求职心切*~缺乏自我保护。

组合二:~ P*~ M*F*~ S,即:~家境贫寒*~功利主义*杀熟*~缺乏自我保护。

上述两个组合又可以组合为“~家境贫寒*杀熟*~缺乏自我保护*(~求职心切+~功利主义)”,表示当大学生在遭遇“杀熟”进入传销组织后,如果其本身的家庭环境并不特别贫穷,而且有较高的自我保护能力,当初进入传销组织并不是因为求职心切,功利心也不重的情况下,能顺利自救脱离传销组织。

对于“未能成功脱离传销组织”而言(表6),有四个组合。

组合一:~ M*~ F*C*S,即:~功利主义*~杀熟*求职心切*缺乏自我保护。

组合二:P*F*C*S,即:家境贫寒*杀熟*求职心切*缺乏自我保护。

组合三:P*~ M*F*~ C*~ S,即:家境贫寒*~功利主义*杀熟*~求职心切*~缺乏自我保护。

组合四:~ P*M*~ F*C*S,即:~家境贫寒*功利主义*~杀熟*求职心切*缺乏自我保护。

其中组合一和组合四的覆盖率最高,累计达到0.7,两者又可以组合为“~杀熟*求职心切*缺乏自我保护*(~功利主义+~家境贫寒*功利主义)”。当不是因为熟人介绍进入传销组织,而是因为求职心切,自行通过网络招聘等途径进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如果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则很难脱离。

综合前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求职心切”和“缺乏自我保护”是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的关键性因素,而“家境贫寒”、“功利主义”等因素的作用并不关键。其中尤其是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使得初涉社会的大学生面对传销组织不能做出理智的判断,在误入之后,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受害者能否获救,也起了决定性作用。

根据关键因素为“求职心切”和“缺乏自我保护”,笔者认为有效避免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应该重点从建立健全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政策体制、拓宽就业渠道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入手。

从国家层面上应实现相关法律条例的有效调整和完善。与此同时,也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政策体制,并加大对就业平台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同时,需有效合理的治理目前社会上的较为严重的畸形功利主义风气,引导形成健康积极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和平稳定的发展。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打击非法传销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及支持。因此可通过对典型案件的报道,揭露传销的黑幕,帮助大家都能做到了解传销,远离传销,并力所能及地参与到传销受害者的营救活动和打击传销组织的活动。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的包容性认可性也应提高。学校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高校对于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忽略了对于大学生的反传销意识和反传销行为的培养。学校里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安全教育多采用理论教育形式,而学生们对于理论教育存在叛逆心理,从而使教育效果发挥不良。学校应该对全校学生进行基础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普及教育、利用新媒体加强传销教育、邀请社会法律专家进校讲座等生动活泼的各种形式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郑也夫.走向杀熟之路——对一种反传统历史过程的社会分析[J].学术界,总第86 期2001.1

[2].唐金权.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心理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7.30.

[3].黄太云.刑法修正案(七)解读[J].人民检察,2009 年,第6 期

[4].采宁鸣.毕业生网上求职热,两小时网络招聘吸引千人报名[J]北京青年报,2003-5-13

[5].张红旗.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2),7-13

[6].刘丰.定性比较分析与国际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01):90-110+158-159.

[7].张驰,郑晓杰,王凤彬.定性比较分析法在管理学构型研究中的应用: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39(04):68-83.

[8].黃荣贵,桂勇.互联网与业主集体抗争:一项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9,24(05):29-56+243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