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的力量

2018-12-15 19:09蔡梓婷林俊端蔡静霖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澄海发展建议现状

蔡梓婷 林俊端 蔡静霖

摘要:澄海民间戏班作为戏曲在民间存活的主要载体,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民间戏班的演出是民众精神生活和和文化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因此,本团队对澄海区的民间戏班生存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和分析,从各方面展示民间戏班的生存现状,并提出其长足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澄海;民间戏班;现状;发展建议

一、绪论

(一)项目研究原因

1、民间潮剧戏班子生存的意义

民间潮剧戏班子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是目前许多地方戏剧发展状况的缩影,戏班子的发展反映着潮汕地区风俗习惯的变化。戏班作为戏曲在民间存活的主要载体,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1]作为地域民俗文化的代表性组织,民间戏班具有艺术性、地缘性和业缘性,对群众极具亲和力与文化渗透力。

民间戏班的演出主要针对农村市场,剧目要挑观众喜欢的来演。民间戏班流动于乡间舞台,为地方戏曲,即潮剧的传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也给单调的农村文化生活增添光彩。戏班的演出成为民众精神生活和和文化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潮剧民间戏班子这种“草根的力量”[2]不容忽视!

2、项目目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观众受娱乐方式的影响,戏班演出时观众流失现象严重,败落明显,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冷落。因此民间潮剧戏班子面临着受众群体日渐萎缩的局面,民间戏班子必须得面对新的挑战!

通过本次调研研究,对澄海民间戏班深入挖掘,有利于完善澄海潮剧民间戏班的规模、分布及民间戏班生存状况等方面的文化资料库,展现区域特色文化,呈现澄海戏曲之美。更主观的现实意义在于,对民间戏班生存现状的分析、探讨发展的新出路,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戏剧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戏班,领略民间戏班的魅力,赋予其更深层的时代意义。

(二)项目研究的创新点

澄海的潮剧戏班子生存研究不太被人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发展前景有待发掘。本研究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潮剧民间戏班研究,具有创新性;民间戏班是潮汕地区的戏曲发展的载体之一,本次调研挖掘澄海区民间戏班的生存现状,展现当地人文风貌,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体现汕头市潮剧文化特色,展现出澄海文艺之美、戏曲之美;民间戏班生存与发展隐含着社会学与艺术学价值,[3]可联系到一系列社会发展、文化推广等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戏班生存现状

澄海区是汕头市的下辖区,包括8个镇,3个街道,共137个村和45个社区。我们的调查活动主要在镇、部分有代表性的村和社区。本团队的调查内容,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存状况:

澄海民间潮剧戏班子活跃于近百年间,在许多村落都有民间戏班。农村演出市场上,民间戏班的存在,无论是戏班的数量,还是在市场中所占份额都不容忽视。

澄海区没有祖传的民间戏班,大部分民间戏班都是白手起家,“一个戏台,几只箱子,一个戏班”。笔者采访时,澄海的北湾村,潮艺社的社长陈俊涛先生[4]讲:“北湾潮艺社属于民营组织,截至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投入超过一百万了,都是因为爱好潮剧才会弄这个戏班子的!”据了解,北湾潮艺社是澄海区为数不多的能唱大戏的戏班之一。

民间戏班的投入资金多,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设备设施差。戏班仍缺乏先进的灯光、音响和道具。单就演出时的背景墙而言,资金不足的戏班仍是要自己制作或请人来制作帆布绘画,而资金充足的戏班很多已经开始使用投影仪,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更重要的是,在几个戏班同时都有演出的时候,观众具有选择自由性。民间戏班和小摊贩(卖烧烤、水果、海鲜粥等)联系,以免费限量赠送的方式来吸引观众,但收效甚微。

(二)运营方式:

大部分民间戏班为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机构大多十分简单。基本上是几个乡绅或爱好潮剧人士出钱,采取“自愿组团”的意愿;选出一个团长后,自主经营;同时用统筹起来的资金购买音响等乐器,自备设施。

大多数草根戏班没有赞助资金或政府扶持,完全依靠自己在演出市场中创造效益。很少有正规的管理机构为戏班的演出牵线搭桥,演出主要停留在班长自己跑关系上。民间戏班的演出机有时是中介机构提供的,而戏班接演出活动时,往往会被中介机构扣取一大笔介绍费。

在平时的练习曲目过程中,采用“自行分配”的办法进行组织,特别是在角色分配这一点上。例如海后乐社,每周是固定周三晚和周六晚七点半到十点半为唱戏时间,在此期间,每人轮番上阵演唱后,在投票选出最适合角色的人选。

民间戏班演员的酬劳是按演出日的多少来计算的。能演出“大戏”的戏班子一般都是按月固定发放工资,小班则有时拖欠,有时则是演完就算钱。演出费用要根据戏班在村民心中的受欢迎程度,演员的唱功,年龄等情况而定。大的村子请戏班子或者请名角会给多一些演出费用,有时则会根据一些节日定价格,如在新年或者元宵节、中秋节演出,价格通常会比平时高一点。

戏班的演出策划宣传大多是靠口耳相传,或者靠村里的喇叭或者通知了解,僅有少数戏班,如演大戏的班子在演出活动前会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来做宣传。

(三)分布规模:

据我们的调查统计,澄海区现存民间潮剧戏班子大概有四十五个。总体而言,一个镇有一个大的戏班,例如溪南镇,盐鸿镇等。镇下设有村,大多数是人口基数上万的村有一个或几个戏班子,例如南湾村;或者是几个村合办一个戏班子。

戏班平时练习曲目的地点大都是在老年人协会。演出时,戏箱到后要搭戏棚。演出地点则不尽相同,大的村子设有专门唱曲的戏台,也有沿用解放前留下的戏棚的,小的城镇沿用庙台的也很多。近十年来,民间的草根戏班越来越少,很多没有大戏演。因此,很多民间戏班只有到了新年前后,才会定时定点聚在一起练曲唱戏。时间主要是腊月到隔年二月,演完戏过年后又回乡打工。

有爱好潮剧的“发烧友”聚在一起弄民间组织,称为“乐社”。算是“半专业性”的戏班,成员大多是农民,更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戏班”。白天劳作,晚上唱戏。乐社的演出机会远比“专业”的戏班多,演出中在自我娱乐上占据很大成分。很多潮剧演员从戏班、戏院出来后,和发烧友弄起乐社,在乐社里教习潮剧,这一行动得到村民的支持。因此,在戏班中的演员可以自由选择参加乐社,在乐社中的成员可以跟着戏班中的演员学习演唱技巧,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风气。因此,乐社这种“草根的力量”应当重视起来!

多数乐社成员在学习后并不能正常演出“大戏”,都限于演出折子戏。但乐社的前景非常可观!乐社数量极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的潮剧乐社,仅澄海一个区,就已经超过了一百八十个。因此,出现一种现象,即一个人,既可以是民间戏班演员,又参加好几个乐社,可以学习到不同潮剧演员的唱曲技巧,做到博采众长。

在北湾潮艺社中,既是戏班演员又是乐社成员的有三十九人,加上特邀演员、非乐社社员,每次出演人员约六十左右人。近三年多角色演员演出过的剧目,属大戏有《王妃告夫》、《潇湘秋雨》、《秦香莲》、《告亲夫》、《罗衫记》、《金花女》、《孝妇杀家姑》、《柳明月救孤》、《关羽斩子》、《哑女告状》、《御园辬亲》、《屠夫状元》等;属折子戏有《晨钟惊梦》、《穆桂英招亲》、《梅亭雪》、《活捉孙富》、《闹开封》、《杨令婆辩本》、《降玉掼“棵”》、《孟姜女过关》、《井边会》、《回书》等。

(四)人才培养:

演员是舞台上的核心。民间戏班演员主要是通才,一个戏班里面有许多人都是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各种角色都要演。民间戏班质量不高,而且,越来越多的戏班子成员是潮剧爱好者,大多数应当成为“学习者”,而不能称为“潮剧演员”。民间戏班有实力、会创新的演员少,有舞台经验的年轻演员更少。

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因此,新人的培养极其重要。剧团负责人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培养戏班水平较高的后备力量一直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负责人会请公办团里的演员来教习演唱方式,请自己团里的演员来讲授演戏技巧,形成一种在戏班中“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尽最大的努力培养新演员。随后从新演员中挑出好苗子送进专门的戏剧学校,比如汕头戏曲学校[5]和潮州戏曲学校。这两所学校都属于都是中专学校,办学目的主要是培养潮剧人才。

陈俊涛先生讲:“每年都会输送一两个新挑出来的好苗子到戏曲学校进修,但是这些个苗子到最后大都被好的团给挑走了!”先生输送到汕头戏曲学校的学生陈杰鑫也表示:“尽管是被挑选出来去学习戏曲知识的,但自己对于未来也是很迷茫,不确定以后到底要不要走戏曲这一条路”。因此,很多民间戏班有后继无人的担忧。

政府支持的戏班条件较好有和民间戏班抢人才的现象。民间戏班演艺人才欠缺,流动性大,导致难以留住演员,造成人才流失,演员跳槽现象时有发生,对演出剧目产生很大影响。

民间戏班也有意培养属于自己戏班的创作人才。在优秀剧目创作这一块,主观上,民间戏班缺少创新求变的动力,创新意识淡薄,他们往往奉行“借来主义”,演唱的大多是历史剧目,缺少既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又通俗易懂、适合在农村演出的剧目。民间戏班的精品力作非常少,更多的曲目创新是在走村串户中听众想听什么,改什么,就唱什么,在拉近与“草根阶层”的距离的同时,导致一部分流传已久的曲目唱腔开始有所改变。笔者了解到,已有戏班班主把以往的曲目整理成册。基本没有变化的曲目则打印后,放在戏班传阅。

三、民间戏班发展建议

民间戏班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做到长足发展,根据近十年年来戏班子发展的情况,对戏班子提出三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引导,振兴戏曲艺术

戏班生存依靠民间市场,有着相当深厚的民众基础。当下,国家日益重视对剧种的保护,在此大好形势下,振兴戏曲,对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草根戏班的发展有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引导。

戏班离不开戏曲,戏曲离不开观众。因此,应当大力做好“戏曲进校园”工程,加强戏曲通识的教育。校园定期举办戏曲活动,形成校园中的戏曲氛围,同时也培养了年轻的观众。

政府定期举办戏班唱曲竞赛,利用新媒体技术,办好戏曲知识普及栏目,推动戏曲和民间戏班走进百姓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关注戏曲的发展、关注民间戏班的发展。

(二)加强内部建设,重视人才培养

在采访期间,戏班成员与班主争吵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民间戏班的内部运营体系不完善、管理机制不成熟,这一点着实让人担忧。因此,戏班应当加强内部建设,做到“市场运营”。

戏班要保障演员的合法权益,用合理待遇留住演艺人才,必要时应当签订劳动合同。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吸收和培育,发扬“师傅带徒弟”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老一辈戏曲家的传帮带作用,带出更好的戏曲人才。

草根戏班的创作人才要高度重视剧本创作、改编和整理,涉及到版权问题,因此戏班的创作人也应提高维权意识。戏班负责人应关注戏曲传承,对戏班演员的从艺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文字、图片、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留存。

(三)戏班立足传承,剧目大胆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的历史剧目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要。观众个人的审美与文化参差不齐,对于剧目的接受和评判也有差异性。由时代的变化和观众的内因等情况,导致市场反应。因此,想要有出路,民间戏班必须深入民众生活,了解市场需求,才能更好地创作出反映时代特点的积极向上的新剧目。

戏班应发展演出市场,要密切关注以往观众喜爱的剧目,演出时可根据观众的兴趣爱好来展开演唱。平时相对“热门”的剧目仍然要继续学习,尤其是关注在传承过程中是否有唱腔、曲本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较“冷门”的剧目,只要有曲谱,亦要坚持学习。

草根戏班要被民众记住,有其文化坚守的同时,剧目要大胆创新。不能一直依靠演唱历史剧目,在戏班的硬件设备基本齐全的情况下,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拿手戏”,这样戏班才能有长足发展。民间戏班必须得有真正属于自己戏班的剧目,因此,戏曲创作必不可少。使得戏曲在宣传中展示魅力,以此扩大戏班影响

四、结语

澄海民间戏班的长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保护潮剧的发展。正是因为民间戏班扎根农村,是农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因此,民间戏班才能代代相传。重视民间戏班的发展现状,积极解决戏班现存问题,才能使得民间戏班这种“草根的力量”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草根戏班与地方小戏的传承与发展,胡小东,戏剧文学 2015-10-15

[2]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傅谨,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3月

[3]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傅谨,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第13页

[4]陈俊涛:澄海区莲下镇北湾村人,潮艺社社长。笔者采访与2017年

[5]潮剧闻见录,林淳钧,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314页

指导老师:黄伟

猜你喜欢
澄海发展建议现状
玩具之都 魅力澄海
玩具之都 魅力澄海
玩具之都 魅力澄海
玩具之都澄海年产超500亿元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