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生菜豆新品种‘苏菜豆7号’的选育

2018-12-17 08:28张红梅张玉明陈华涛刘晓庆张智民崔晓艳袁星星顾和平陈新
中国瓜菜 2018年5期
关键词:选育新品种

张红梅 张玉明 陈华涛 刘晓庆 张智民 崔晓艳 袁星星 顾和平 陈新

摘要:‘苏菜豆7号是以‘81-6为母本,以‘丽水红花为父本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矮生菜豆新品种。中熟,花紫色,嫩荚扁棍形,荚绿白色。株高52.9cm左右,平均荚长15.7cm,宽0.9cm,平均单英质量7.5g。从播种至采收嫩英50d。田间对病毒病、叶霉病和根腐病抗性能力强。种子为扁椭圆形,平均千粒重为345.2g。每667m2豆荚产量800~1200kg。适合江苏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季露地和大棚栽培。

关键词:矮生菜豆;新品种;‘苏菜豆7号;选育

1 育种目标

菜豆(Phasceolus vulgaris L.)是一种豆类蔬菜,又名四季豆、芸豆、玉豆等,原产中南美洲,17世纪以后传入亚洲,再引入我国。四季豆的嫩豆英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含蛋白质6%、纤维素10%、糖1%~3%["。江苏省菜豆常年栽培面积在2.67万hm2[2]左右,为高效设施农业中的主要作物,在出口创汇蔬菜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江苏省近10a(年)来通过鉴定的矮生菜豆新品种比较少,其中‘无筋1号[3]属于圆荚类型的品种,适合加工罐头和脱水、速冻蔬菜使用;‘11-6‘苏地豆1号‘苏菜豆4号[4-6]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耐低温弱光的特点,适合露地和大棚栽培,但前期产量不高。为克服现有品种的缺陷,适应市场需求,提早上市,增加农民收入,笔者开展了选育前期产量高、适合露地和大棚栽培矮生菜豆新品种的研究工作。

2 选育过程

2.1 亲本的来源及特性

2.1.1 母本选育及特性 1981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从从法国引入的矮生四季豆‘Rugally(编号为‘81-6)中发现具有荚形细长、圆整、肉厚特点的材料。1982-1985年经过3a5代连续选择,表现为无筋、生长势强、早熟、抗病、分枝多、结荚多、荚形好和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1989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母本‘81-6植株直立,株高45~55cm,主茎分枝4~5个,花深红色,嫩荚圆棍形,暗绿色,荚长12~14cm,横径0.9~1.0cm,单荚质量7.6~8.2g,一般667m2产嫩荚1500kg左右。种子肾形,黑色,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B,营养价值较高。

2.1.2 父本选育及特性父本‘丽水红花为地方品种。株高38cm,单株分枝3~4个,叶片卵圆形,叶色较深,花浅紫色,嫩英扁圆形,荚长14~16cm,横径1cm,单荚质量11.5~12.0g,适采期和货架期较长。嫩荚浅绿色,肉厚,纤维少,品质好。该品种抗菜豆花叶病,耐菜豆根腐病和霜霉病。播种至始收嫩荚约55d,适应性强。

2.2 选育经过

2006年配制杂交组合,经连续6代系谱法选育而成。2009年春季根据育种目标筛选新品系,选出‘09-6-115-4株系为优良单株。2009年冬季在海南扩繁株系‘09-6-115-4。2010-2012年进行新品系比较试验,2013-2014年在江苏省淮安、南通、南京和盐城等地进行多点试验,‘09-6-115-4综合性状优良,2015年参加江苏省菜豆新品种多点鉴定试验,同年定名为‘苏菜豆7号。目前己在江苏、安徽、山东等地累计推广20hm2

3 试验结果

3.1 丰产性

3.1.1 品系比较试验 2010-2012年春季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品系比较试验,以生产上广泛栽培品种‘81-6为对照品种。露地栽培,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行距60cm,穴距35cm,每穴2株,每小区6行,小区面积20m2,每667m2約3200穴,小区四周设保护行,常规栽培管理。‘苏菜豆7号平均667m2鲜荚产量为981.50kg,比对照‘81-6增产11.91%。3a试验结果(表1)表明:‘苏菜豆7号鲜荚1hm2产量分别为15832.95、14428.05、13906.65kg,比对照分别增产11.95%、9.71%和14.24%,达极显著水平。

3.1.2 多点试验 2013-2014年春季在南京、南通、盐城和淮安等4个县市进行多点试验,以‘81-6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行距60cm,穴距35cm,每穴2株,每小区6行,小区面积20m2,每667m2约3200穴左右,小区四周设保护行,常规栽培管理。结果表明,2013年‘苏菜豆7号鲜荚1hm2平均产量为12829.65.31kg,比对照‘81-6增产12.37%;2014年‘苏菜豆7号鲜荚1hm2平均产量为13559.55kg比对照‘81-6增产11.95%(表2)。

3.1.3 鉴定试验 2015年春季在南京、如皋、赣榆、盐城和常熟等5个县市参加江苏省菜豆新品种鉴定试验,播种日期分别为4月9日(南京)、3月27日(如皋)、4月22日(赣榆)、4月14日(盐城)和3月28日(常熟)。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行距60cm,穴距35cm,每穴2株,小区面积均为21.6m2,四周设保护行,田间管理同当地大田管理。以‘81-6为对照,‘苏菜豆7号在5个试点前期鲜荚1hm2平均产量为5272.80kg,比对照‘81-6增产20.40%;鲜荚总产量1hm2平均产量为14595.15kg,比对照增产2.47%(表3)。南京、赣榆等试点在末次采摘期鲜荚产量较高,表明该品系鲜荚总产量仍然具有增产空间。

3.2 抗病性

2015年鑒定试验过程中对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苏菜豆7号的根腐病、病毒病和叶霉病在田间未见发生,锈病发病程度非常轻。对照‘81-6的病毒病、叶霉病和锈病田间发病程度非常轻,根腐病未发生。

3.3 品质

2015年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在南京和盐城试点对‘苏菜豆7号进行品质分析(表3)。设3次重复。结果表明,‘苏菜豆7号鲜荚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均高于对照‘81-6(表4)。

4 品种特征特性

‘苏菜豆7号株型直立,有限结荚习性。出苗势强,叶片绿色,卵圆形。花紫色,嫩荚扁棍形,荚绿白色,结荚集中。株高52.9cm左右,主蔓始花节位4.6节,荚长15.7cm,荚宽0.9cm,单荚质量7.5g。播种至采收嫩荚50d,采收期25d,全生育期90d,属中熟矮生菜豆品种。667m2豆荚产量800~1200kg。该品种田间表现抗叶霉病,根腐病和病毒病。适合江苏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季露地和大棚栽培。

5 栽培技术要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露地栽培一般4-7月播种。江苏省内大棚栽培于3月中下旬播种(地温稳定在12℃以上),保护地采用地膜套大棚栽培的可于2月中下旬播种。也可于7月中旬左右秋播。垄作栽培,双行种植,畦连沟宽135~140cm,株距25~30cm,每穴2~3株,每667m2栽培密度7600~9000株。每667m2用种量4~5kg。每667m2施入腐熟农家肥500kg和优质复合肥(mN:mP:mK=15:15:15)50kg作为基肥。开花初期不宜浇水,当植株下部坐住小英后要加强肥水管理,并结合浇水667m2追施尿素10~20kg,以促进荚果生长。进入嫩英采收盛期,隔水追肥1次,防止植株早衰,延长结荚期。菜豆的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白粉虱和豆秆蝇等,可用10%(ω,下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6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和其他害虫,间隔7d喷1次,连续喷2-3次。菜豆的主要病害有锈病和根腐病,在锈病发病初期或再感染时,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1~2次防治;菜豆根腐病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在发病初期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

参考文献

[1]浙江农业大学.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7.

[2]陈新,陈凯,袁星星,等.菜豆新品种苏菜豆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0(6):236-237.

[3]杨海峰,潘美红,薛萍,等.矮生菜豆新品种无筋1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6(10):78-80.

[4]陈新,崔晓艳,张红梅,等.矮生菜豆新品种11-6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194-195.

[5]陈新,袁星星,陈华涛,等.矮生菜豆新品种苏地豆1号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109-110.

[6]张红梅,陈华涛,刘晓庆,等,矮生菜豆新品种苏菜豆4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6(6):73-75.

猜你喜欢
选育新品种
看禾选种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盆花新品种(一)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2009年花卉新品种(五)
新品种信息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