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F细胸腔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2018-12-18 06:04梁治赵百亲吴卫春赵鲁峰杜峰许坚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肺大泡肋间单孔

梁治 赵百亲 吴卫春 赵鲁峰 杜峰 许坚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微创、舒适、快速康复等理念深入人心,单孔胸腔镜手术也被越来越多的胸外科医师接受[1]。肺大泡切除术目前已常规选择胸腔镜下手术,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为探索12F细胸腔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应用价值,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作者对96例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于术后放置两种不同内径下胸部引流管(24F和12F)行胸腔引流,并比较其切口愈合情况及对疼痛等方面的影响,从而评价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置入12F细胸腔引流管(猪尾巴)作为胸腔引流下管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中男63例,女33例;年龄16~68岁,平均29.45岁。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抽取密封信封行1:1随机分组,96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48例,术后置入12F细胸腔引流管(猪尾巴)行胸腔引流;B组48例,术后置入24F传统粗胶管为引流管行胸腔引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病例选择标准:(1)患者均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持续漏气的首次自发性气胸患者或术前行肺部薄层CT提示肺大泡的再次自发性气胸患者。(3)完成单孔胸腔镜手术未加孔或转开放者。(4)术后无持续漏气者。

表1 96例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卧位,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做约3~4cm长切口,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检查漏气情况,确保关胸前无漏气,关胸前严密止血,术中各置留一根胸腔引流管。A组:12F胸管(猪尾巴)置管于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7肋间,胸管外通过转接管连接水封瓶。B组:24F胸管置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手术切口),胸管外接水封瓶。术后水封瓶予持续低压引流,术后第1天行X线胸片检查,术后第3天行胸部CT检查,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保证引流管通畅。

1.3 拔管指征 拔管指征为24h引流量<100ml,胸部CT或X线胸片提示肺复张良好无漏气[2]。

1.4 观察指标和评分标准 采用WHO推荐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让患者根据自身感觉从0~10的数字中定量其疼痛的程度,7~10分表示重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0~3分表示轻度疼痛。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肺复张情况、切口愈合、术后置管期间疼痛评分及拔管时疼痛评分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VA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复查胸部CT均提示肺复张可,予拔除胸管。A组术后引流量(155±95)ml,B组术后引流量(180±11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0例,B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6例。两组术后置管期间疼痛程度见表2,两组拔管时疼痛情况见表3。

表2 两组术后置管期间疼痛程度比较(n)

表3 两组拔管时疼痛情况(n)

3 讨论

引流管的主要作用包括充分引流、观察病情等;同时也需兼具减少疼痛、微创及减少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等作用。在充分引流及观察病情方面,A组患者留置12F胸腔引流管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7肋间,侧孔多,较传统胸管位置低,对引流更充分。本资料结果亦显示,使用较细的胸腔引流管并未增加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及影响肺复张情况。

单孔胸腔镜手术后患者出现疼痛,包括急性胸壁疼痛(胸壁切口疼痛、胸腔闭式引流管导致的疼痛)和内脏疼痛。由于引流管对肋间神经的压迫以及对膈肌的刺激,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会导致术后胸痛,引流管内径是主要因素[3]。作者探讨能否采用相对较细的胸腔引流管,以部分减轻术后因胸腔引流管导致的胸痛,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术后置管期间和拔管时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疼痛评分较B组轻。

单孔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如不用原切口放置传统胸腔引流管,则增加了创伤并减弱了单孔的优势,同时也存在易出现红肿、质地变硬,不易愈合等情况。若手术切口直接缝合,在低位放置细胸腔引流管,因为细胸腔引流管切口小,无切口愈合不良病例;本资料中两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胸腔引流管径显著减小,置管过程损伤小、局部肋间组织压迫小,对肺组织及胸腔脏器刨伤较常规引流管小。术中置管方便快捷;术后不适感轻微;方便术后早期活动,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及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置管部位感染率低;痊愈后无明显瘢痕,拔管方便安全,拔管过程疼痛感小。细胸腔引流管外接装置可选择性大,护理方便、可靠,易于局部应用药物治疗,必要时可长期留置,为后续治疗作准备。

对于术后出现漏气情况的患者,可胸腔内注射高糖等促进胸腔粘连的药物[4]。12F细胸腔引流管(猪尾巴)操作简单方便,无菌,而经传统胸管注射胸腔内药物,操作繁琐,易污染。肺大泡切除手术,术后出血情况发生可能性较小,因本组无术后大出血而行二次手术者,故对此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作者认为,当术后出血量较小时,通过保守治疗可以愈合,若加强细胸腔引流管护理,避免管道堵塞,其作用不亚于传统粗胶管。

综上所述,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后应用12F细胸腔引流管(猪尾巴)效果可,创伤小,疼痛轻,切口愈合佳。同时拔管方便、可靠;如需要胸腔内注射,操作简便,不易污染,必要时还可长期留置,方便观察治疗。

猜你喜欢
肺大泡肋间单孔
肋间神经前皮支联合肋间臂支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不可逆转的肺大泡该如何治疗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肺大泡并发血气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要点
引吭高歌,小心唱破肺大泡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卵巢囊肿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