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通贴膏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8-12-18 06:04储婷婷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软骨关节疼痛

储婷婷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也称退行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由遗传、代谢、生化及生物力学等的互相作用诱导的关节软骨,激活软骨、软骨下骨及滑膜中的炎症反应,导致关节软骨病变[1]。膝关节作为人体6大关节中构造最复杂且负重、运动量最大的关节是骨性关节炎发病率最多部位[2]。据世卫组织统计,全世界>50岁人群中骨关节病患病率>50%,>55岁人群中患病率为80%,>60岁的中老年人几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疾病,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个问题将更为突出[3]。“天和骨通贴膏”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是临床上常见且较为成熟的药物,已成为常规治疗手段。为了观察天和骨通贴膏的疗效,作者以WOMAC等级表为主要指标开展了此项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8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骨通贴膏)40 例和对照组(麝香止痛膏)40 例。试验结束共脱落3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故最终治疗组39例,对照组38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4]。(1)前1个月重复感到膝关节疼痛。(2)X线片表现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生成。(3)关节液(≥2次)透亮、粘稠,WBC<2000个 /ml。(4)年龄≥ 40岁。(5)晨僵 <30min。(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符合1+2条或1+3+5条或1+4+5条,可诊断KOA。

1.2 骨性关节炎分级[5]0级:正常;Ⅰ级:关节间隙疑似变窄,或有骨赘生成;Ⅱ级:有明显的骨赘生成,关节间隙可见轻度变窄;Ⅲ级:中等骨赘,关节间隙明确变窄,软骨下骨质小范围出现轻度硬化;Ⅳ级:大量骨赘,可涉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软骨下明显硬化改变。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有皮肤病者。(2)合并重大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者。(3)合并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者。(4)近1周曾使用消炎药等妨碍疗效判断的药品者。(5)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6)过敏体质或有外用贴膏过敏史者。(7)精神疾病等不能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切实评价者。

1.4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WOMAC评分分为疼痛、僵硬、关节功能3个维度,共24个条目,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或体征进行评估,具有良好的客观性和敏感性。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骨关节炎相关标准,结合WOMAC评分,使用尼莫地平法进行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6]。临床痊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WOMAC积分减少≥95%;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WOMAC积分减少≥70%,≤95%;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WOMAC积分减少≥30%;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WOMAC积分减少<30%。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天和骨通贴膏;对照组:麝香止痛膏。清洁局部皮肤,贴于患处,1贴/24h,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和3周(停药后1周)记录患者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各项评分和总评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所有的统计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分析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治疗前WOMAC指征各症状评分和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一致(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 对照组 统计量(t/χ2值) P值性别 男[n(%)] 18(46.2) 21(53.8) 0.639 0.424女[n(%)] 21(55.3) 17(44.7)年龄(岁) 54.74±7.59 56.34±9.05 0.841 0.413体重(kg) 59.72±8.50 59.92±7.80 0.109 0.913 WOMAC(分) 疼痛 9.74±1.12 9.63±1.10 0.443 0.659僵硬 3.41±0.82 3.32±0.80 0.509 0.612活动度 25.49±1.47 24.84±2.46 1.390 0.170总分 38.64±2.23 37.79±2.99 1.414 0.162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分,()]

指标 组别 0周 1周 2周 3周 P值观察组 9.74±1.12 8.44±0.64* 6.41±0.55* 5.67±1.01* 0.000疼痛 对照组 9.63±1.10 8.89±0.89 7.45±0.88 6.45±0.60观察组 3.41±0.82 3.36±0.78 3.38±0.79 3.33±0.81 0.277僵硬 对照组 3.32±0.80 3.26±0.69 3.29±0.73 3.26±0.72观察组 25.49±1.47 23.33±0.93* 20.23±1.06* 17.59±1.14* 0.000活动度 对照组 24.84±2.46 24.26±2.17 22.79±1.82 22.24±1.46观察组 38.64±2.23 35.13±1.45* 33.53±2.60* 26.59±1.53* 0.000总分 对照组 37.79±2.99 36.42±2.59 30.03±1.56 31.95±2.04

2.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论

本临床试验研究分为观察组(天和骨通贴膏组)和对照组(麝香止痛膏组),试验过程脱落3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治疗组1例受试者因依从性较差,未能按规定用药,对照组2例在试验中因其他疾病使用本方案禁止使用的药物,影响疗效判断。

两组治疗前在年龄、性别、体重、WOMAC指数各项评分及总评分方面基线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经过2周的临床干预,经重复测量检验分析发现WOMAC疼痛评分、活动度评分及总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WOMAC僵硬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虽有降低,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具有改善KOA临床症状的效果,但在改善WOMAC指征评分方面,主要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及日常活动能力,对于关节僵硬症状的改善并不明显。而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是临床上KOA患者最主要的症状表现,由此进一步表明了两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使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在用药1周、2周以及3周(停药后1周)后WOMAC各项指征评分和总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疼痛评分、活动度评分、总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骨通贴膏在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及日常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但在改善关节僵硬方面效果相当。综合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经秩和检验得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对于KOA均取得了良好效果,而观察组天和骨通贴膏临床疗效更令人满意。

总之,通过此次小样本临床观察发现:天和骨通贴膏对于早期KOA患者治疗效果较好,避免了口服药带来的胃肠道不适、肝肾损害、心血管风险等,较注射类药物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天和骨通贴膏治疗KOA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软骨关节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SOX9在SD大鼠胚胎发育髁突软骨与胫骨生长板软骨中的时间表达研究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疼痛不简单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