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

2018-12-20 01:15朱清兰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1期
关键词:电切术宫腔镜息肉

朱清兰

(彭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 611930)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是指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长期作用下所形成的局限性增生。这是一种由内膜腺体、厚壁血管和间质所构成的带蒂肉质瘤体。大部分的子宫内膜息肉均为良性。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长期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量增多等症状,甚至可导致其患上不孕不育症,危害其身心健康。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是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式。不过,实践证明,单纯使用该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不够理想,术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较高。因此,寻找一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十分重要[1]。本文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彭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彭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患者。B组患者的年龄为25~48岁,平均年龄为(38.2±4.4)岁;其病程为3~17个月,平均病程为(7.2±5.1)个月;其子宫内膜息肉的直径为0.22~3.25 cm,平均直径为(1.21±0.88)cm;其中,有15例单发性息肉患者,有30例多发性息肉患者。A组患者的年龄为24~49岁,平均年龄为(38.6±4.5)岁;其病程为4~18个月,平均病程为(7.5±5.6)个月;其子宫内膜息肉的直径为0.25~3.25 cm,平均直径为(1.32±0.98)cm;其中,有14例单发性息肉患者,有31例多发性息肉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使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为:1)在患者月经干净后的第3~7 d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已经生育过的患者,在术前的12 h为其置入宫颈扩张棒。对于未生育过的患者,在术前一晚向其阴道的后穹窿处置入400μg的米索前列醇。2)对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协助其取膀胱截石位,用宫颈扩张器扩张其宫颈,并置入宫腔镜,然后向其宫腔内连续注入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对其进行膨宫。将生理盐水的注入流速控制在250~450 ml/min,将膨宫压力控制在100~150 mmHg。3)在膨宫完成后,转动宫腔镜,仔细观察患者子宫底、子宫壁、输卵管及子宫颈管黏膜的情况,根据其子宫内膜息肉的生长情况确定其治疗的方案。患者若存在单发性、直径较小的息肉,则沿其息肉的基底部一次性切除息肉。患者息肉的直径若较大,则分次将其切除。患者若存在多发性息肉,则先使用清宫术对其进行治疗,再根据清宫的情况切除残留的息肉,然后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患者若无再生育的要求,可将其息肉周围的子宫内膜一并切除。4)手术结束后,对切除下来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为患者静脉滴注缩宫素与抗生素。在此基础上,对A组患者加用屈螺酮炔雌醇片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口服,1片/d,从术后第1 d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周后停药1周,在下次月经周期的第5 d开始按前面的用法再次服用3周,连续服用3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2-3]

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观察其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情绪波动、月经间歇期阴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在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其治疗的效果(将其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月经失血图(PBAC)的评分、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情况。采用PBAC对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月经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评分。患者PBAC的评分>100分、月经量>80 ml,表示其存在月经量过多的现象;患者PBAC的评分≤100分、月经量≤80 ml,表示其月经量基本恢复正常。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测量其子宫内膜的厚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结束6个月后,患者的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结束6个月后,患者的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结束6个月后,患者的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未发生改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n(%)]

2.2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BAC的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对比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PBAC的评分及子宫内膜的厚度相比,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PBAC的评分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均小于接受治疗前,而且A组患者PBAC的评分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均小于B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BAC的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对比 (±s)

表2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BAC的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对比 (±s)

1.0±0.2 0.3±0.1 1.0±0.1 0.5±0.1 9.487 0.000组别 例数 时间 PBAC评分(分)子宫内膜厚度(mm)A组45 B组45接受治疗前接受治疗后接受治疗前接受治疗后t值P值222.3±67.1 42.4±29.4 220.4±57.8 83.2±32.2 6.277 0.000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的结果显示,A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低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子宫息肉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n(%)]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子宫病变,是指子宫基底层的内膜发生异常增生,并向宫腔内突起的现象。该病的发病原因与患者存在内分泌失调、其机体中雌激素的水平过高、其宫腔内放置了节育环、其接受过流产手术或子宫手术、导致其子宫内膜发生炎症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阴道长期不规则流血、月经量过多及月经周期紊乱等。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因直径较大的息肉遮盖住其输卵管口,影响受精卵的着床而发生不孕症。以往临床上一般采用诊断性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该手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患者息肉的直径若较小,易发生漏刮。患者息肉的直径若较大,则不易刮除干净。而且,患者可因子宫内壁反复接受刮划、息肉的组织结构被破坏,导致病理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子宫内膜受损。

近年来,临床上使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笔者认为,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以下的优势:1)该手术可利用宫腔镜清楚地观察患者宫腔内部的情况,在直视下确定其息肉所在的部位、息肉的数量和大小,并有效地清除息肉。2)该手术可完整地保留切除下来的息肉,从而有利于进行病理检验。3)该手术在宫腔镜的直视下进行操作,视野开阔、图像清晰,故可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减少对患者子宫内膜的反复刮划,避免损伤其正常的子宫内膜。不过,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可因卵巢激素周期性作用的存在,出现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持续偏高的状态。这可导致其病情复发,使其陷入再次接受手术-病情再复发的恶性循环中。

屈螺酮炔雌醇是一种甾体类17α-螺内酯衍生物。该药可有效地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降低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的水平,纠正内分泌紊乱的状态,促进子宫内膜从增殖期向分泌期转换,促使子宫内膜逐渐变薄,进而可起到防止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作用[4]。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促使患者的月经量和子宫内膜的厚度恢复正常,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猜你喜欢
电切术宫腔镜息肉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宫腔镜术后护理体会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后勃起功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