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ICU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探讨

2018-12-20 01:16李彩玉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1期
关键词:周径预见性下肢

李彩玉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lCU,江苏 宿迁 2237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ICU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此病具有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病情转归等特点。此病的发生与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缓慢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常存在下肢疼痛,严重者可发生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水肿、肺栓塞等并发症[1]。有研究指出,对ICU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地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本文对在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ICU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讨对ICU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经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ICU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ICU接受治疗;入组时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卧床的时间在2周以上[3]。其排除标准是:对治护的依从性较差;合并有精神疾病、严重的内分泌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41例/组)。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龄为22岁至89岁,平均年龄为(57.64±2.69)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龄为23岁至88岁,平均年龄为(57.01±2.77)岁。两组患者的上述基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运动指导等。对试验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是[4]:1)护理人员详细地向患者家属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预防方法及可能会出现的预后。告知患者家属不要让患者食用高胆固醇的食物,让其多进食低脂、高维生素的食物。让患者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对其进行治疗。2)护理人员将患者的下肢抬高20°~30°,以促进其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每2 h协助患者翻身1次,并指导其在床上进行屈曲足踝关节及膝关节训练。定时对其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进行按摩。3)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或采血时,护理人员应避免对其下肢静脉或股动脉进行穿刺。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其双下肢的肤色、温度及肿胀程度,必要时应测量其下肢周径。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定期对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于存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遵医嘱使用肝素、阿司匹林、速避凝对其进行预防性治疗。在为患者应用速避凝期间,应密切监测其肝肾功能,并注意观察其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接受护理期间两组患者下肢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2)观察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文中的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护理期间两组患者下肢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对比

在接受护理期间,试验组患者下肢水肿的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护理期间两组患者下肢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对比[n(%)]

2.2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对比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相比,P>0.05。接受护理后,试验组的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患者,其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对比(±s)

表2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下肢周径(cm)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cm/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 41 34.53±5.77 28.97±3.08 16.54±2.75 26.72±4.53对照组 41 33.96±5.92 32.14±4.17 16.71±2.09 18.66±3.75 t值 0.975 5.086 0.675 7.964 P值 0.258 0.012 0.426 0.006

2.3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相比,P>0.05。接受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mPa·S,±s)

表3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mPa·S,±s)

组别 例数 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 41 5.21±0.28 3.42±0.17 1.87±0.15 1.39±0.07对照组 41 5.24±0.31 4.61±0.23 1.85±0.11 1.68±0.12 t值 1.216 3.819 1.547 5.982 P值 0.459 0.006 0.631 0.014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此病可引起下肢静脉血回流障碍。临床研究发现,ICU患者常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对ICU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5]。对ICU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发展进行预判、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来提高护理的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对ICU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护理期间,试验组患者下肢水肿的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接受护理后,试验组的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患者,其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患者,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其下肢的血液循环,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周径预见性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