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分析

2018-12-20 01:15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1期
关键词:性温功效处方

张 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北京 10002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所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脂质代谢异常,导致其血液中粥样的脂质物发生沉淀并附着于其原本光滑的血管壁上,因该脂质物无法得到有效地清除而长期堆积在其血管壁上所形成的白色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斑块的体积会逐渐增加,使患者动脉腔内的血液流动受到阻碍,导致其发生心肌缺血并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坏死等病变,进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该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是用硝酸酯类药物、抗血栓药物、溶栓药物等西医疗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为冠心病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3月至4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其纳入标准为:1)患者的病情经病理学检验被确诊为冠心病。2)患者的年龄为40~78岁。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脑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血液循环疾病的患者。2)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的患者。3)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4)当前正在参与或近期参与过其他相关研究的患者。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20例;其年龄为40~78岁,平均年龄为(61.20±3.40)岁;其病程为7个月至12年,平均病程为(7.50±1.20)年;其中,病情的中医辨证分型为心血瘀阻型的患者有22例,为痰浊闭阻型的患者有26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3例;其年龄为41~77岁,平均年龄为(60.80±3.70)岁;其病程为8个月至13年,平均病程为(7.70±1.00)年;其中,病情的中医辨证分型为心血瘀阻型的患者有24例,为痰浊闭阻型的患者有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使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是:1)将10 mg的单硝酸异山梨酯融入到250 mL浓度为5 %的葡萄糖溶液(若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将葡萄糖溶液替换为浓度为0.9%的NaCl溶液)中,用此药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再为患者加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为:口服,100 mg/次,1次/d,每晚睡前服用。2)对存在明显心绞痛症状的患者,为其加用消心痛片进行治疗,消心痛片的用法为:口服,8 mg/次,2次/d;对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为其加用优降糖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优降糖的用法为:口服,3 mg/次,2次/d;二甲双胍的用法为:口服,300 mg/次,3次/d。在此基础上,根据观察组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使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对痰浊闭阻型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中药处方为:全瓜蒌30 g、薤白12 g、枳实10 g、半夏10 g、桂枝15 g、茯苓12 g、降香12 g。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中药处方为:柴胡12 g、郁金12 g、白芍15 g、川芎10 g、香附12 g、川楝子12 g、元胡10 g、陈皮10 g、防风10 g、荷叶10 g、葛根15 g、丹参15 g。此外,对于有失眠症状的患者,在其处方中加入远志15 g、茯神15 g、酸枣仁15 g;对于心悸明显的患者,在其处方中加入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对于存在乏力症状的患者,在其处方中加入生黄芪30 g、五味子6 g、党参10 g[2]。将上述药物加水煎服,100 mL/次,3次/d。治疗15 d为1个疗程,为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状况、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的各项临床体征基本消失,对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的结果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的各项临床体征明显缓解,对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的结果明显改善。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的各项临床体征及对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的结果均未得到改善,其病情甚至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平均频率、持续的平均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平均频率较低,其心绞痛持续的平均时间较短(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平均频率、持续平均时间的对比()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平均频率、持续平均时间的对比()

组别 例数 心绞痛发作的平均频率(次/周)心绞痛持续的平均时间(分/次)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8 13.60±8.70 3.50±1.80 8.40±4.60 1.20±0.60对照组 48 13.80±8.20 6.60±3.20 8.80±4.10 3.50±1.40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的平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的平均值均较低(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的对比()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的对比()

指标 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值 P值血浆粘度(mPa·s)治疗前 1.81±0.12 1.82±0.14 0.38 >0.05治疗后 1.68±0.11 1.75±0.13 2.85 <0.05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 4.37±0.24 4.41±0.25 0.80 >0.05治疗后 4.01±0.27 4.13±0.31 2.02 <0.05红细胞比容(%)治疗前 45.35±3.05 46.23±3.32 1.35 >0.05治疗后 41.97±3.31 44.61±3.11 4.03 <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3]。该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痛风等。单硝酸异山梨酯是硝酸脂类药物。该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并可适当扩张其心外膜的冠状动脉分支,缓解其心绞痛。阿司匹林是抗血栓药。该药可抑制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凝结,以防止其血管中形成血栓。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阿司匹林均为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但患者在使用该药后易出现头痛等症状,无法接受长期的用药治疗[4]。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于患者过度劳累、受外寒入侵或饮食不当,导致其脾肾两虚、胸阳不振,使痰浊瘀血阻滞其经络所致。本次研究是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其病情的不同,为其使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在为痰浊闭阻型冠心病患者所使用的中药方剂中,全瓜蒌性寒,味甘,具有散结、滑肠、润肺的功效;薤白性温,味辛、苦,具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的功效;枳实性温,味酸、辛、苦,具有破气、导滞、理气宽中的功效;半夏性温,味辛,可治疗胃寒及痰饮呕吐、心下有支饮;桂枝性温,味辛、甘,可入心经,具有合营、通阳、补中、散寒的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可入心经、脾经、肾经,可治疗心悸不安、水肿胀满、脾虚少食;降香性温,味辛,具有理气止痛的功效。在为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所使用的中药方剂中,柴胡性微寒,味辛、苦,可入肝经、胆经,可治疗胸肋胀痛、肝郁气滞;郁金性寒,味辛、苦,可入肝经、心经、肺经,具有行气解郁、凉血清心的功效;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养血、止痛、敛阴止汗的功效;川芎性温,味苦、辛,可入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降肝火的功效;香附性平,味辛、苦、甘,具有行气解郁的功效;川楝子性寒,味苦,可治疗胸胁及脘腹胀痛;元胡性温,味辛、苦,具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效(有血热、气虚表现的患者和孕妇忌服);陈皮性温,味辛、苦,具有理气健脾的功效;防风性微温,味辛、甘,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荷叶性平,味苦,可入心经,具有疏通排毒、调养保健的功效;葛根性凉,味甘、辛,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的功效;丹参性微寒,味苦,可入心经,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清心除燥的功效。将上述诸药煎水服用,药效可相辅相成,具有行气活血、温中理气、通阳豁痰的功效,可为患者缓解并消除各种临床症状[5]。此外,在有失眠症状患者的处方中加入远志具有安神益智、消肿的功效;茯神具有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酸枣仁具有滋养心肝、安神、敛汗的功效。在心悸明显患者的处方中加入煅龙骨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的功效;煅牡蛎具有制酸止痛、重镇安神,软坚散结的功效。在有乏力症状患者的处方中加入生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止汗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收汗的功效;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的功效。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其心绞痛发作的频率较低,其心绞痛持续的时间较短,其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的水平、红细胞比容均较低。

综上所述,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缩短其心绞痛持续的时间。

猜你喜欢
性温功效处方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人间处方
藏雪茶的养生功效
暖胃可饮桂花茶
洪雅中草药·低等植物·鬼笔科名录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老人多吃红糖可延年益寿
春节吃豆腐加点料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